
關鍵詞:移動互聯科技;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
摘 要:文章介紹了泛在化的概念,分析了移動互聯視域下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的特點,探索了移動互聯視域下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構建方式,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旨在為提高閱讀推廣效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02-03
1 泛在化的概念闡述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施樂公司(Xerox)科學家馬克·維瑟爾提出了泛在化(Ubiquitous)和普適化(Pervasive)的概念。圖書館泛在化服務是指通過打造數字化圖書館實現知識泛在化的目標,使廣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要的各種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泛在化服務的理念得到了各國用戶的熱烈響應[1]。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于2003年將圖書館泛在化服務的相關理念拓展到數字圖書館,要求圖書館聚焦于數字化建設,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的獲取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溝通的空間。
2 移動互聯視域下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的特點分析
2.1 閱讀推廣方式泛在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圖書館可以全天候為街道、社區、城鄉等各個場所的用戶提供閱讀推廣服務,如:利用客戶端、微博官方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圖書館網站等發布相關活動通知。不斷變化的閱讀環境給圖書館服務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圖書館應積極適應新變化,轉變閱讀推廣模式,為用戶提供泛在化服務。
2.2 用戶體驗特色化
“以讀者為中心”是圖書館的核心服務理念,提升用戶體驗也是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將各種先進技術運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中,有利于化解傳統閱讀推廣服務主客體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息無序流動現象,推動圖書館信息有序地流轉到更多用戶,從而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移動互聯視域下,用戶連接至泛在化網絡后,可利用圖書館閱讀終端、微信公眾號讀書平臺、微博讀書平臺、智能手機等獲取圖書館的各種特色化閱讀資源和文獻信息。
3 移動互聯視域下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構建方式
移動互聯視域下,用戶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臺式機等進行云終端訪問,泛在化的閱讀推廣模式有利于圖書館向用戶推送更多的個性化閱讀資源。
3.1 構建“互聯網+”閱讀推廣服務聯盟
3.1.1 移動互聯背景下,圖書館可以與情報機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館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圖書館應利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構建“互聯網+多方合作”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聯盟,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利用率。圖書館聯盟是指多家圖書館之間的合作關系,這種合作是建立在協議或合同基礎上的,是受制約的交流型合作,是館際合作,是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及紙型資源與電子資源的互補共存[2]。聯盟成員館應不斷優化自身的組成要素、人力資源和館藏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推廣服務。
3.1.2 圖書館要主動走出去,與數據庫運營商、出版商等共同搭建網絡技術平臺,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資源檢索服務,滿足用戶的信息訪問需求。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合作有利于橫向溝通、資源共享;與數據庫運營商、出版商等合作有利于加強縱向交流,如:圖書館與出版商開展跨機構、跨平臺的推廣合作服務,形成全方位覆蓋、上下有效聯動的閱讀推廣模式。
3.1.3 圖書館可以借鑒B2C、O2O等電商推廣模式有效整合線上資源和線下業務,持續優化閱讀推廣策略,實現融合發展。近年來,許多圖書館開展了“你選書、我買單”線上服務,即圖書館通過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圖書書目信息,用戶在線上提交購買書目后,圖書館根據采選原則篩選并購買圖書。該活動促進了閱讀推廣服務“線下”“線上”一體化,拓寬了閱讀推廣渠道,在持續提升服務效率的過程中滿足了受眾的借閱需求[3]。
3.2 基于云計算優化閱讀推廣模式
與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推廣服務相比,基于云計算的閱讀推廣模式有效契合了用戶的閱讀服務需求,使圖書館知識服務平臺的訪問層、云服務層、傳輸層彼此支持,有利于實現按需調用圖書的目標[4]。在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中,訪問層不僅涵蓋了智能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其他無線網絡終端等多種移動化信息媒介,還包括成員單位門戶、泛在圖書館門戶、傳感器等多種泛在化設備。在移動設備和網絡的支持下,用戶可隨時隨地獲取資源和服務。傳輸層指信息傳輸渠道,包括移動互聯網、電信網站、萬維網等。以館藏資源庫、閱讀推廣聯盟數據庫、成員單位數據庫、行業數據庫、用戶數據庫、泛在資源數據庫等作為有效支撐,圖書館可借助云計算技術為用戶提供借閱、檢索、統計分析、參考咨詢等泛在化知識資源服務[5],實現了圖書館資源的一站式供給。
3.3 基于大數據技術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圖書館精準推廣閱讀資源提供技術支持。與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相比,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閱讀推廣的針對性更強,能夠結合各類用戶群體的特點推送個性化資源。例如,圖書館整理和分析用戶線上閱讀數據、網頁瀏覽數據、圖書借閱數據,預測、判斷用戶感興趣的文獻信息和閱讀內容,然后制訂“量體裁衣”式的推廣策略。如圖1所示,智能設備用戶、互聯網用戶、本地用戶、其他泛在化設備接入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圖書館泛在化閱讀推廣平臺后,可以進行接入方式、資源檢索與獲取方式的個性化設定。
4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式
《公共圖書館法》指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隨著全民閱讀的不斷推進,閱讀推廣活動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推廣形式多樣化、推廣手段智慧化、推廣內容品牌化。泛在化服務強調的是無所不在的服務,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展為圖書館泛在化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持,雖然各圖書館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內容各異的閱讀推廣活動,但還存在以下問題:推廣時間呈現階段性特點、推廣活動缺乏持續性、館員綜合素養不高。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下,用戶獲取圖書館資源和服務不再受時間的限制,閱讀推廣活動在連續性、持續性方面得到了完善和優化。因此,筆者將從館員專業技能以及技術支持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
4.1 通過定期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知識化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使圖書館員在完成了正規教育機構的專業學歷教育后,還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圖書館必須不間斷地開展館員培訓和再教育,館員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6]。泛在化服務要求隨時隨地與用戶保持聯系,摩擦在所難免。具有靈活應變能力的館員可以恰當地處理矛盾,提高用戶滿意度[7]。首先,圖書館可以通過定期培訓、繼續教育提升館員的專業能力,更新館員的知識儲備,并將館員職業規劃與圖書館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其次,圖書館應制訂科學的培訓方案,通過講座授課、專家報告、觀摩實踐與案例交流等多種形式強化培訓效果,并通過實踐考核、課程報告等形式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確保培訓效果穩步提升[8]。
4.2 積極進行平臺構建和技術升級
4.2.1 構建移動服務平臺。圖書館應打造與智能手機用戶的閱讀習慣相適應的閱讀推廣服務。移動互聯背景下,用戶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登錄各圖書館的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網站等,享受圖書館的泛在化閱讀推廣服務,如:通過智能手機下載、搜索、查看文獻資源,在線播放音視頻、查看圖片文本,進行線上交流與咨詢等[9]。此外,一部分圖書館還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在線傳輸、文獻傳遞、短信服務、信息推送、圖書預訂、主題推送、提醒還書等多種服務。
4.2.2 利用云數據端為用戶提供服務。圖書館不僅可以利用云數據端存儲、備份所有用戶的個人信息數據,還可以利用云數據端為用戶提供檢索、存儲服務,同時把所有數據備份到高度集成化的網絡數據空間中。基于云數據端,圖書館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也可以遠程調用存儲在云數據端的數據。在此背景下,用戶手持智能手機即可快速訪問數字圖書館。
4.2.3 利用新媒體對閱讀推廣活動進行宣傳。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增多和快速發展,圖書館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泛在化閱讀推廣旨在為用戶提供“7×24”小時的服務,這與新媒體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點相契合,因此,圖書館可以充分運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全面優化用戶體驗。筆者認為,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構建泛在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一是將活動鏈接嵌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這樣用戶就可以通過鏈接快速獲取閱讀推廣活動相關信息。二是制作集圖片、音視頻等于一體的推廣短片,同時結合用戶的閱讀偏好開展智能精準推送服務。三是以新媒體為媒介,增加與用戶的互動頻率。
5 結語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出現和發展為圖書館創新閱讀推廣模式提供了新契機,圖書館應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以及館員團隊優勢等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新穎的服務。圖書館只有擺脫傳統理念的束縛,對閱讀推廣內容、方式進行全面的改革,才能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的“泛在化服務”,全面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9] 徐建林.圖書館泛在化情景下的以用戶為中心? 的服務整合思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2):106-109.
[2] 趙潔.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487.
[3] 張興旺,李晨暉.當圖書館遇上“互聯網+”[J].圖書與情報,2015(4):63-70.
[4] 張紹軍.基于用戶需求的泛在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界,2016(5):5-8,12.
[5] 韓晶星.面向知識社區的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平臺構建[J].情報雜志,2010(2):123-126.
[6] 馬謙.復合圖書館論綱[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234.
[7] 牛瀏.泛在圖書館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素質評價體系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8(2):12-18.
[8] 施蘭花.高校圖書館泛在化進程中館員能力模塊化設計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6(2):21-25.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1-03-14
作者簡介:王志紅(1970— ),西安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