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內容分析法;評價指標體系
摘 要:堅持立德樹人、發揮育人功能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和文化價值追求。文章基于內容分析法,依托我國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研究的成果和目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實踐項目等相關文本內容,分析了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初步構建了一套育人功能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制定科學的評價方式提供參考,幫助管理者和決策者精準把握目前的高校圖書館育人現狀和不足,為高校圖書館育人工作提供依據。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56-07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迫切需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需要相關部門落實好《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改革舉措和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務,推進育人方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的系統改革[1]。高校圖書館是高等教育系列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其應積極發揮育人功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和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發展變化[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切實打牢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思想基礎,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國民教育全過程,動員全黨全社會都積極支持和參與健全協同育人機制[3]。高校圖書館發揮育人功能,既是增強綜合校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抉擇[4]。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5]。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環節。“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高校圖書館是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因此,堅持立德樹人、做好育人工作,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高校圖書館應將育人工作納入整體發展規劃,努力搭建育人機制,鞏固育人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有用之才,完成責無旁貸的育人使命。
探究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及其實現途徑,對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做好育人工作、發揮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運用內容分析法對高校圖書館育人的研究成果及高校圖書館育人工作的實踐內容進行了歸納分析,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進行了提取和歸納,構建了一套評價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指標體系,旨在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圖書館育人、推動高校圖書館做好育人工作奠定基礎。
1 高校圖書館育人內涵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7]。教育職能是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一,育人是高校圖書館職能的特征反映,高校圖書館可通過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合格人才[8]。
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高等教育轉變為知識傳授與智能教育相結合的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也從以傳遞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傳遞知識與開拓智能相結合為中心[9]。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主要包括課堂教育、圖書館教育、實踐教育、環境教育及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等[10]。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因此,其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全面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圖書館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進程中彰顯自身的育人價值。新時代的高校圖書館育人是以系統、豐富的文獻資源為物質基礎,以多種優質服務為手段,以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目標的全部工作。
2 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構成分析
2.1 研究方法
目前,針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觀點總結或實踐描述等方面,使用的育人功能表達術語也各有不同,未對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進行系統總結。因此,筆者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較為規范、普遍使用的育人功能表達術語,參考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實踐,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進行了歸類,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提供參考。
筆者采用文獻調查法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進行了初步歸納,采用網絡調查法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實踐進行了整理,采用內容分析法對相關成果進行了數據分析。內容分析法是指對文獻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初始數據的處理和提取,形成對研究問題的推論[11],該方法有助于研究者系統客觀地把握文獻內容的主題,適用于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構成指標初選的研究。
2.2 資料收集
為了保證文本樣本及數據的真實可靠和全面有效,筆者在中國知網以“高校圖書館”和“育人”為主題進行檢索,把文獻來源限定為“核心期刊”,逐篇篩選并剔除無關文獻,獲取74篇樣本文獻;擇取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發布在網站及其圖書館網站上的內容,以“圖書館”和“育人”為
關鍵詞進行搜索,閱讀篩選描述圖書館育人實踐相關的內容,獲取145個實踐項目。資料收集時間截止到2020年11月28日。
2.3 文本處理
筆者以每篇文獻和每個實踐項目為分析單元,對搜集到的初始文本進行了整理和編碼處理,對獲取的74篇樣本文獻按照發表時間進行了排序,分析了每篇文獻中提到的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相關的內容。例如,在1987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最初頒布之際,趙淑斌就提出高校圖書館要育人于服務之中,做好服務育人,除要為學生提供借閱服務、知識情報服務外,還要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和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服務育人的自覺性,把服務育人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水平作為崇高職責[12]。楊國富以浙江大學圖書館立體文化育人平臺建設為例,探討了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指出了高校圖書館具有文化育人優勢,一般通過搭建青年閱讀基地、開設文化系列講座、舉辦文化展覽、設立專崗為文化育人服務提供保障[13]。吳芳等認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實踐育人的主要平臺之一,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工作是高校加強實踐育人的新探索[14]。逯愛英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在搞好館內衛生和加強宣傳推廣的同時,開辟特色鮮明的文化長廊,為讀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讀者在求知中心靈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從而達到圖書館環境育人的目的[15]。
筆者把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按照2017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名單進行了排序[16],給予編號L1~L45,并對145個育人實踐項目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分析,如下頁表1所示。
2.4 文本分析
筆者對74篇樣本文獻和145個實踐項目的文本內容進行了
關鍵詞抽取和歸類,提取了代表主題內容、具有具體含義的詞語,獲取898個
關鍵詞。筆者還對語義模糊、概念外延過泛的詞語進行了剔除,對概念相似、表達相近的詞語進行了歸并統一,如將“資源育人”歸并為“知識育人”,并剔除了重復詞語,通過多次抽取和聚類,獲取109個
關鍵詞。筆者將高校圖書館具備的育人功能歸納為11種,即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知識育人、心理育人、實踐育人、課程育人、科研育人、網絡育人、資助育人,如下頁表2所示。
2.5 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可視化圖譜分析
圖譜中每一個圓圈代表一種育人功能;圓圈大小代表該育人功能出現的頻率,圓圈越大表示出現的頻率越高。從圖1可以看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知識育人排在前位。
2.6 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闡釋
基于前文的文本內容分析結果,筆者闡釋了高校圖書館具備的11種育人功能,按照內容(文化育人、知識育人、課程育人和科研育人)、載體(實踐育人、網絡育人和環境育人)、手段(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和資助育人)分為3大類。
在內容方面,文化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中心,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引導大學生感受文化魅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17]。知識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寶庫和資源聚集地所發揮的作用,利用館藏信息資源為大學生提供信息服務,為大學生打造知識交流平臺,豐富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課程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是幫助大學生汲取課外知識、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陣地[18]。科研育人一方面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輔助師生科研、培養大學生的誠信科研精神、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科發展;另一方面是指高校圖書館開展有關育人理論或實踐的科研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及學校的育人作用。
在載體方面,實踐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參與社會實踐機會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組織能力、服務意識、合作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網絡育人一方面是指高校圖書館利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等網絡平臺開展思政教育等,另一方面是指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網絡道德品質。環境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物質環境和氛圍環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中物質環境包括館內設施、空間布局、館內衛生等,氛圍環境包括學習氛圍、閱讀氛圍、文化氛圍等,良好的環境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效率,還能夠引導大學生學習、促進大學生思考、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提高大學生的素養[19]。
在手段方面,服務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從本質和宗旨出發,根據大學生的需求和閱讀規律,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傳遞信息、開啟智力、訓練技能等,助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20]。提供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發揮育人功能的最佳途徑。管理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通過制度約束、誠信教育、學生組織管理及館員隊伍建設等方式促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發揮圖書館的育人功能。心理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格、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全程性的心理教育與引領,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21]。資助育人是指高校圖書館通過資助的方式對大學生產生正面影響,進而實現扶困、扶智、扶志的目標。
3 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前文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構成要素的分析結果,筆者按照育人功能類別、育人功能構成要素,初步構建了一套育人功能三級指標體系,并根據這一框架對三級指標進行了說明,以便研究者理解每個指標的含義。該體系包括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1個)和三級指標(42個),如表3所示。
A1-1文化熏陶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和熏陶,是一種隱性的無意識的教育。A1-2價值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A1-3精神激勵激發大學生的工作熱情和學習熱情,在精神上激勵大學生奮斗進取。A1-4情操陶冶陶冶大學生高尚純潔的思想情操。A1-5人文精神發揚和傳承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A1-6人文素養培育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A1-7創新能力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A2-1知識傳遞向大學生傳遞所需的文化知識。A2-2知識拓展拓展大學生的文化知識。A2-3知識交流拓寬大學生的知識交流平臺。A3-1服務思政課作為思政教育第二課堂,延伸課堂學習。A3-2教學輔助服務教學課改,輔助教學育人。A4-1科研能力培養提升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加速科研產出。A4-2學術規范養成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誠信精神,規范學術行為。A4-3科研學習支持利用館藏資源、學術活動等,為大學生的科研和學習提供支持。A4-4知識結構完善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B1-1組織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升大學生的組織能力。B1-2服務意識在服務他人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服務意識。B1-3合作溝通能力在團隊實踐活動中,提升大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B1-4學習能力提升大學生學習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能力。B2-1網絡思政教育利用網絡,創新思政教育方式。B2-2網絡道德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B2-3網絡素養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B3-1學習環境為大學生提供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B3-2閱讀環境為大學生提供良好舒適的閱讀環境。B3-3文化氛圍為大學生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增強育人效果。
C1-1傳遞信息向大學生全面傳遞各種有價值的信息。C1-2開啟智力在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開啟大學生的智力。C1-3訓練技能引導大學生掌握信息獲取技能和專業技能等。C1-4滿足需求通過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C2-1制度規范通過圖書館的各種規章制度對大學生進行約束,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意識。C2-2示范引導館員在團隊形象、語言、行為等方面,對大學生產生示范引導效應。C2-3行為規范促使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C2-4誠信教育針對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促使大學生誠實守信。C3-1心理發展推動大學生在認知、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心理發展。C3-2心理健康維護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C3-3思想成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C3-4氣質修養提升大學生內在的氣質修養。C3-5情緒管理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增強自我調適能力。C3-6人際交往提升大學生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引導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C4-1扶困扶智引導大學生在接受資助的同時獲得知識和技能。C4-2扶困扶志幫助大學生克服困難,激勵大學生珍惜學習機會、立志成才。
4 結語
本研究基于內容分析法,依托我國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研究成果和目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實踐等相關文本內容,分析了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構成要素,并初步構建了一套育人功能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對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針對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能夠為高校圖書館制定科學的評價方式提供參考,能夠幫助管理者和決策者精準地把握高校圖書館的育人現狀和不足,能夠為高校圖書館系統規劃育人工作提供依據。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提取和擬定的指標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在構建指標體系后未開展進一步的實證研究,未對指標權重進行設定且部分指標在實踐中可能存在量化困難等問題。筆者將在后續的研究中利用德爾菲法等方法解決上述問題,構建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指標體系,并展開更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以期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發揮,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 中國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EB/OL].[2021-02-09].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3/16/content_50713136.htm.
[2] 苑旭萍.淺談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功能[J].中國成人教育,2007(12):60-61.
[3] 光明網.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宏觀政策導向[EB/OL].[2021-02-09].http://www.gmw.cn/xueshu/2020-11/19/content_34382000.htm.
[4] 邱瓞曾.也談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功能[J].圖書館論壇,1999(1):63-65.
[5] 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21-02-09].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6] 新華網.(授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21-02-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29/c_112 6674147.htm.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21-02-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8] 李慧敏.發揮圖書館的育人職能[J].成人教育,1993(5):27-28.
[9] 蘇俊枝.高校圖書館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實施途徑[J].吉林教育科學,1998(5):3-5.
[10] 成永群.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情報資料工作,2000(S1):159.
[11] 邱均平,鄒菲.關于內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2):14-19.
[12] 趙淑斌.高校圖書館要育人于服務之中[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87(Z1):68-70.
[13] 楊國富.文化育人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以浙江大學圖書館立體文化育人平臺建設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3):84-87,118.
[14] 吳芳,李珊珊,馬建軍.高校圖書館學生志愿者工作管理與服務探索:以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S1):221-224.
[15] 逯愛英.淺談大學圖書館館風建設[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1):111-112.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EB/OL].[2021-02-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 170921_314942.html.
[17] 胡開勝,周玉波.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功能的價值追求與途徑探索[J].圖書館,2020(2):93-98.
[18] 劉一寧.論21世紀的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圖書館論壇,2002(1):11-13.
[19] 安娜.試論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的育人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0):71-73.
[20] 韓淑華.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作用與服務育人[J].人民論壇,2011(17):228-229.
[21] 袁紅玉.論高校圖書館心理育人隱性課程的構建[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80-186.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21-03-15
作者簡介:葉 玲(1997—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學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實現途徑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9SJGLX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