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林 陳文東 黨洪莉 歐陽四余 李梅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ESI;科研競爭力;計量分析;高校
摘 要:文章基于ESI數據庫,分析了湖南省高校ESI建設現狀及科研競爭力等情況,以期為湖南省高?!半p一流”建設提供計量數據支持,為學科建設發展和高校圖書館開展相應的服務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44-04
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湖南省2017年出臺的《湖南省全面推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湖南省有40個左右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到2030年有50個左右學科進入,到2050年有60個左右學科進入[2],意味著湖南省全面開啟了新一輪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及研究對象
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研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ESI的數據來源于超過10,000種Web of Science(SCI/SSCI)收錄的期刊(文獻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按論文的總量、被引頻次等,提供22個學科領域的機構、國家/地區和期刊的排名。當前覆蓋了近11年的數據,每2個月更新一次[3]。
本研究選用ESI數據庫2020年7月更新的數據,覆蓋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共10年4個月的數據內容,以湖南省本期進入ESI前1%的10所高校為研究對象。用到的ESI指標包括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其中高被引論文指能夠進入按同年同ESI學科發表論文的被引頻次高低排序前1%的論文;熱點論文指過去兩年所發表的論文在最近兩個月被引頻次排在某ESI學科發表的論文的全球前0.1%的論文[4]。
1.2 指標體系構建
高??蒲懈偁幜τ煽蒲猩a力、科研影響力、科研創新力、科研發展力4部分構成,均可用ESI論文指標量化。其中,科研生產力用近11年的ESI論文總數衡量,可反映機構或學科對世界學術交流的貢獻;科研影響力用ESI論文的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數等衡量,是衡量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科研創新力用熱點論文數量衡量,可反映學科或機構發表的論文是否適應學科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創新性如何;科研發展力用高被引論文占有率衡量,可反映機構在未來發展建設中產出優秀論文的可能性[5]。
2 湖南省高校科研競爭力的計量分析
2.1 整體情況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全球共有6,612家科研機構進入ESI前1%排行,其中高校2,415所,含305所國內高校。湖南省共有10所高校的45個學科進入,涉及18個ESI學科領域,詳見表1。
10所湖南省高校在2020年7月ESI收錄論文指標的情況包括論文被引情況、論文總數、高被引論文數、高被引論文占有率,以及在進入ESI排行的全球高校中的排名、相對位置和在國內高校中的排名等,由于熱點論文數量較少,故筆者只統計了篇數,詳見表2。在統計時,筆者定義了變量I=高校某指標在全球高校中的排名;變量i=高校某指標在全球高校排名中的相對位置,其中相對位置=在高校中的排名/高??倲担軌蝻@示高校某指標在全球高校中所處的層次[6];變量C=高校某指標在國內高校中的排名;高被引論文占有率=高被引論文數/論文總數。
2.2 科研生產力
從湖南省10所高校內部排序看,中南大學論文產出量高居榜首,占絕對優勢。在本次進入ESI排行的305所國內高校中,湖南省共有5所高校進入前150名,其中進入前15名的1所,16—50名的1所,51—100名的1所,101—150名的2所;在本次進入ESI排行的全球2,415所高校中,湖南省有8所高校進入前60%,其中5所進入前50%,中南大學進入前10%,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進入前20%,可見湖南省高校科研生產力在全球高校范圍內處于中上水平。
2.3 科研影響力
2.3.1 ESI論文被引頻次。論文的被引頻次包括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和篇均被引頻次。在總被引頻次方面,湖南省有5所高校進入國際高校排名前50%,其中1所進入前10%,說明湖南省高校論文在全球高校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國內高校排名中,湖南省有5所高校進入前150名,其中2所進入前50名,1所進入50—100名,2所進入101—150名。在篇均被引頻次方面,湖南大學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5.85,為省內最高,總被引頻次位于省內排序末位的湖南工業大學以14.84的篇均被引頻次位列第二,而總被引頻次居省內榜首的中南大學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1.68,排名第四。湖南省10所高校中有5所進入國內高校排名前100,說明湖南省高校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在國內高校中位于較前的位置,但篇均被引頻次排省內第一的湖南大學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僅位于第920名,其他9所高校均在1,000名以后,說明湖南省高校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較為靠后,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2.3.2 高被引論文情況。湖南省有5所高校的高被引論文超過100篇,且有9所進入全球高校排名前50%。其中,在湖南省內排序第一的中南大學的高被引論文數為890篇,在全球高校排名中位于第153位,在國內高校排名中位于第11位;省內排序第二的是湖南大學,高被引論文數為751篇,在全球高校排名中位于第189位,在國內高校排名中位于第13位。本期全球高校中擁有最多高被引論文的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加州大學系統),為12,940篇,國內高校中最多的是清華大學,為1,991篇。由此可見,雖然湖南省高校的高被引論文數量總體不少,但與國內外該指標排行榜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2.4 科研創新力
熱點論文代表了各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動向,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湖南省熱點論文數量排序前三的高校依次是:湖南大學(61篇)、中南大學(55篇)、長沙理工大學(23篇)。其他7所高校的熱點論文數量較少,且均不足10篇,說明湖南省高校的整體科研創新水平有待提升。
2.5 科研發展力
在高被引論文占有率排序方面,湖南工業大學的高被引論文占有率為4.85%,位居湖南省高校第一,全球高校排名第111位,國內高校排名第6位,下面依次是長沙理工大學(高被引論文占有率為4.20%,全球高校排名第131位,國內高校排名第9位)、湖南大學(高被引論文占有率為3.47%,全球高校排名第212位,國內高校排名第11位)、湖南科技大學(高被引論文占有率為3.11%,全球高校排名第270位,國內高校排名第15位),這4所高校均進入了國內高校前15名,前3所進入了全球高校前10%。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內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的中南大學的高被引論文占有率僅為1.8%,另有3所高校的高被引論文占有率不足1%。上述數據顯示出湖南省高校的科研發展力勢頭強勁,同時也顯示出湖南省高校發表的論文質量水平與數量水平的不平衡。
3 結論與建議
當前,湖南省有10所高校的45個學科進入了ESI前1%,已初步達成《湖南省全面推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40個左右學科進入ESI前1%”的建設目標,入選學科涉及22個ESI學科領域中的18個,輻射范圍較廣。從科研生產力看,湖南省高校處于國內外高校中等偏上水平;從科研影響力和科研發展力看,湖南省高校雖有較好表現,但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從科研創新力看,湖南省高??蒲兴接写嵘?。
鑒于此,筆者從以下幾個層面對湖南省高校學科和科研建設提出幾點參考建議:一是政府層面。政府應發揮宏觀把控能力和主導作用,建立和強化省內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強全省高校學科統籌規劃和引領,找準不同類型高校的發展定位,聚集優勢學科資源,提升高校學科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度和貢獻度。二是高校層面。高校要優化科研管理機制,建立“培養—吸引—留住—提升”的人才培育模式,關注學科梯隊建設,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所需的硬件支持和文獻資源保障,支持多學科、跨學科、跨校、跨境研究,促進產學研轉化,激發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熱情。三是學科分析與評價機構層面。高校要加強對國內外高校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和學習,充分運用當前主流評價體系的文獻計量規則,協助高??蒲泄ぷ髡咛嵘蒲懈偁幜?。四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層面。高??蒲泄ぷ髡咴谶M行科學研究時,需注意加強與國際高水平高校、機構的交流合作,發表科研成果時既要注重量的積累,也要注重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20-08-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全面推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08-19].http://www.hunan.gov.cn/xxgk/wjk/szfwj/201702/t20170213_4824736.html.
[3][4]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 快速使用指南[EB/OL].[2020-08-19].https://solutions.clarivate.com.cn/wp-content/uploads/2017/11/ESI_guide20190305.pdf.
[5] 邱均平,趙蓉英,馬瑞敏,等.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評價的意義、理念與實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21-24.
[6] 胡雯.基于ESI數據庫的湖北省高??蒲懈偁幜Φ挠嬃糠治鯷J].圖書館研究,2017(5):117-121.
(編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簡介:申 林(1985—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陳文東(1984—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黨洪莉(1976—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歐陽四余(1990—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李 梅(1979— ),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雙一流建設視角的高校圖書館學科精準服務模式構建”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8C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