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華
關鍵詞:閱讀推廣;多元融合;深度閱讀;圖書館工作;創新
摘 要:文章簡述了《我是講書人》大賽及其運作方式,并對其閱讀推廣模式進行了分析,建議圖書館借鑒其成功經驗,通過創新活動主題、推出多元化課程、打造深閱讀品牌、重視團體閱讀、打造高質量原創內容等方式創新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2-0002-03
1 《我是講書人》大賽及其運作方式
《我是講書人》大賽是由樊登讀書會與廣東衛視聯合制作的一檔文化類講書競技節目,旨在通過聚焦講書發掘并打造文化閱讀領域的文藝新星。選手讀完一本書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書中知識點,由評委點評決出優勝者。樊登讀書會的核心產品為樊登讀書會App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多樣的精華解讀。截至2019年年底,樊登讀書App線上用戶突破2,900萬,線下讀書沙龍遍布全球1,900多個城市。《我是講書人》大賽是樊登讀書總部與全球數百家分會在國際范圍內的大聯動,吸引了上萬名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在前期網絡海選階段,樊登讀書全球1,000多家線下分會面向大眾進行了廣泛的全民閱讀推廣宣傳;在后期電視復賽階段,脫穎而出的講書人成為電視明星,使閱讀成為時尚潮流。
《我是講書人》大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選拔方式,以當下最火爆的綜藝競賽模式推廣閱讀,涵蓋了“才藝秀”“競技”“獎勵”等選秀節目的基本要素,并遵循一定的晉級規則。比賽流程主要分網絡海選和電視復賽兩個階段,網絡海選階段任何人都可免費報名參加,經層層選拔后產生全國百強,再由導師從百強選手中篩選出20強進入復賽。總決賽采取“守擂—攻擂”的形式,由評審團票選出全國總冠軍,總冠軍將成為主辦方簽約講書人,持續向大眾推出優質閱讀資源。
2 《我是講書人》閱讀推廣模式分析
2.1 緊扣書本內容,彰顯深閱讀魅力
講書這種讀書學習方式自古就有,只不過傳統講書都是在比較封閉的場合,參與人員也僅限于師生、朋友等熟人。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創辦讀書會時的第一批用戶就是其線下學生,后來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僅靠微信語音講書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因此上線了樊登讀書App,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對書籍進行精華解讀。《我是講書人》大賽強調深閱讀,注重在對原書思想觀點還原的基礎上進行個人的全新解讀,這種經過內在思考和整理之后的知識輸出不再是簡單的閱讀,而是更高層次的內容創新。《我是講書人》大賽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可以與公眾分享自己閱讀心路歷程的平臺,激發更多人重拾對書本和知識的熱愛,帶動更多人加入閱讀的行列。
2.2 以競技形式推廣閱讀
《我是講書人》大賽的成功舉辦,讓一向低調的閱讀個體行為變成高調的講書分享行為,吸引和帶動社會大眾重視閱讀、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當閱讀與演講結合在一起,私密隨意的閱讀行為就被賦予了理性嚴謹的表達使命,再加上清晰明確的規則、令人心動的獎賞,使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度閱讀變成了趣味十足的競技游戲,有效地激發了全民參與閱讀的熱情。大賽規定參賽選手必須擁有正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思想品德好,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海選賽和晉級賽都可采用短視頻形式投稿,在積極正面、清晰可操作的規則引導下,參賽作品以短視頻的形態在網絡上傳播,傳統的文字閱讀轉化為現代人喜聞樂見的聲像閱讀,參賽者不僅加深了自己的閱讀記憶,也為他人提供了便捷獲取知識的渠道。雖然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傳統閱讀日漸式微,但《我是講書人》大賽用清晰明確的競技規則開展閱讀推廣,搭建了一座傳統閱讀與現代閱讀溝通與促進的橋梁,提升了閱讀推廣的效率。
2.3 滿足讀者多主題閱讀分享的需求
《我是講書人》大賽選手所講的書籍內容豐富多樣,涉及各學科領域,既有自然科學,如闡述地球生命從無到有、從微生物到現代人類發展的《萬物起源》,也有社會科學,如圍繞一個溫暖故事敘述的《今日店休》。閱讀是一個人個性化的行為實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人可能會喜歡閱讀文學書籍,而邏輯縝密、嚴謹有序的人可能會在財經科學書籍中獲得樂趣。此外,人們還會出于不同的目的進行閱讀,或以書為伴度過一段舒適閑散的時光,或通過閱讀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或以書籍慰藉因俗世紛爭而迷失的心靈。《我是講書人》大賽尊重不同讀者的個性特點和閱讀目的,允許選手自主選擇歷史、心理、藝術、生物等學科領域的書籍并做出自己獨到的解讀,因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愛書人的參與積極性。
2.4 激發普通人的深閱讀意愿
《我是講書人》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免費報名,不限年齡、不限學歷、不限職業,只要熱愛讀書、樂于分享都可報名參加。寬泛的報名條件有效地激發了來自各行各業愛書人的參與熱情,有帶著本人編撰的《論語類纂》冒雨報名參賽的81歲退休教師,有在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災的老兵,有樂觀的全職奶爸,這些成長背景不同、性格迥異的講書人因大賽聚集在一起,結合自身獨特的經歷向全社會分享自己閱讀書籍的快樂,在閱讀與講書過程中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展示了深閱讀對現代人的積極影響。
3 對公共圖書館創新閱讀推廣工作的啟示
3.1 運用開放性原則創新活動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要發揮圖書館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傳承人類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由此可見,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在閱讀推廣實踐中,閱讀主題往往以人文社科為主,涉及自然科學的較少,致使公共圖書館在利用閱讀推廣引導、提升公民整體素養時出現了不平衡現象。究其原因,既與公共圖書館在歷史沿革過程中收藏了大量文史哲資源有關,也與館員的學科背景以文史哲居多有關。讀者的閱讀需求是廣泛和多樣化的,除人文學科外還有自然學科的閱讀需求,若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缺失自然學科主題,會使讀者沒有機會參與相關活動,既得不到相應的指導和提升,也無法與他人互動分享閱讀體會。因此,公共圖書館需重視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以更加開放的理念設定閱讀推廣主題,細分不同的主題閱讀小組,豐富館藏建設,及時補充讀者推薦的好書,讓更多的讀者受益。
3.2 推出多元化課程培養讀者的高效閱讀能力
《我是講書人》大賽主辦方不僅為講書人創造了分享和交流的平臺,還推出了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閱讀能力提升課程,如:在樊登讀書App推出《讀懂一本書》欄目,指導講書人如何快速讀完一本本厚重的圖書,并聲情并茂地講述書中精華;錄制18期線上《高效閱讀必修課程》,為讀者詳細解讀從閱讀習慣培養到書籍解讀的具體步驟;針對大眾不會選書和看書、沒有優質的同頻環境、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等問題,推出了包括30天社群服務和10節大咖主題課程的《讀出生產力30天線上特訓營》,集中30天高密度打卡閱讀、輸出,實現學以致用。公共圖書館可借鑒該方式,拓展傳統的以不定期講座為主的讀者閱讀指導方式,增設更多不同時長的線上線下指導課程,在注重閱讀輸入的同時也要重視寫作、演講等閱讀輸出,并將其納入閱讀指導體系,幫助讀者形成閱讀—思考—表達(寫作、演講)—反饋—再閱讀的閉環閱讀系統,促進讀者高效閱讀能力的提升。
3.3 通過長期精耕細作打造深閱讀品牌
閱讀習慣的養成及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靠一兩次大張旗鼓的閱讀推廣活動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靜水深流的默默浸染。《我是講書人》大賽除舉辦賽事型的閱讀推廣活動外,還會固定在每周六推出新書進行精讀精講,以各地的線下共讀沙龍為載體引導會員持續閱讀、不斷成長。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浪潮的興起,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在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都會舉辦各種嘉年華式的閱讀推廣活動,從書目推薦、名家分享、經典誦讀、互動體驗、非遺展示、文化走讀、主題展覽,到閱讀打卡、古籍修復、書法繪畫、音樂舞臺劇等,各種推廣形式應有盡有,而與“世界讀書日”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盛況相比,公共圖書館的常態化閱讀推廣活動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借鑒《我是講書人》大賽常態化推廣與節慶式推廣相結合的做法,以“每周一書”的方式創建不同主題的讀書沙龍,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展共讀活動,不斷積累,通過長期精耕細作滿足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精神食糧的內在需求。
3.4 以團體為單位開展深閱讀推廣
《我是講書人》大賽主辦方樊登讀書會擁有數百家企業級代理商,這些團體分會在會長的帶動下能夠影響成百上千人參與閱讀,正是有了這樣扎實的讀者基礎,《我是講書人》大賽才會涌現出一大批風格迥異的優秀閱讀愛好者。公共圖書館也開展過一些競賽類的閱讀推廣活動,但由于缺乏廣泛的社會知曉度,加之參加者數量、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局限,致使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外,雖然許多公共圖書館在不斷擴大服務范圍,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社區街道等聯合建立了分館或流通站點提供圖書借閱服務,但主要是提供文獻資源,較少開展系統、深入、互動的閱讀推廣活動。因此,公共圖書館今后應充分發揮團體讀者的集群優勢,總結在館內開展讀書會的經驗和不足,制作適用于不同閱讀團隊的閱讀指導工具包,包括海報模板、推薦書目、問卷調查、主持詞、流程圖、反饋表等,以標準化、可操作、可復制的方式推出,以滿足團體讀者的閱讀需求,進一步夯實閱讀推廣的群眾基礎。
3.5 打造高質量原創內容吸引讀者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App等新媒體開展微服務。以南京圖書館為例,該館以“兩微一端”為平臺,面向讀者發布最新通知,實現網上辦證、續借圖書、借閱歷史查詢、數字資源閱讀、少兒閱讀及“陶風網借”等以往只能在實體圖書館才能完成的看書、借書、還書等活動。但微信傳播指數WCI排名及其他相關數據顯示,即便是圖書館界的頭部賬號,其影響力與其他閱讀行業的知名微信公眾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由于缺乏原創性高質量內容,新媒體平臺只能成為公共圖書館發布通知以及線下服務部分線上化的渠道,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在社交新閱讀時代促進全民閱讀的巨大勢能。《我是講書人》大賽主辦方在其新媒體平臺不僅發布了紙質書、電子書、PPT、短文、思維導圖、音視頻等多元原創深閱讀產品,還精選15位優質選手推出了《好書8分鐘》等知識產品,不斷創作多種風格的深閱讀產品,持續推動閱讀量的增長。公共圖書館可借鑒其思路,進一步提升新媒體內容生產能力,創作一批具有館員人格屬性的音頻、視頻書目導讀作品,以館員獨特的人格魅力與讀者建立情感聯系,同時為讀者搭建自我展示平臺,豐富圖書館深閱讀內容創作,帶動更多人參與閱讀推廣活動,以優質的閱讀分享增加讀者黏性。
4 結語
《我是講書人》大賽的成功正是認同了社會大眾在閱讀與分享方面所蘊含的文化創造潛能和活力,并通過建構高效運轉的體系將其充分釋放出來。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推廣可借鑒其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具有較快傳輸速度、超大容量以及清晰畫面的視頻類文化傳播載體,持續激發社會大眾的閱讀熱情,促進以全民講書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文化影響路徑的實現,大幅提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服務效能。
參考文獻:
[1] 黃敏麗.從讀書到講書的跨越:廣東衛視《我是講書人》節目形態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23):99-100.
[2] 81歲講書人,叫“平凡”的人往往不平凡[EB/OL].[2020-12-15].https://www.sohu.com/a/140815972_754404.
[3] 程聰,巴殿君.公共圖書館微服務現狀調查及啟示:以22所省級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9(21):65-73.
[4] 張文玨,田世霞.基于傳播力視角的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運營對高校圖書館的啟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1):91-95.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