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葉 桑文鳳
2020年1月30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1],3月11 日,WHO 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2]。本病具有發病迅速、傳染性強[3]、病程變化快等特點,因此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4]。醫療機構是新冠肺炎防控的一線,對于醫療機構人員的防護工作至關重要[5]。癌癥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成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且極易發展為重癥。癌癥患者照護者是癌癥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住院期間,一旦照護者與癌癥患者中任何一方感染,都會增加醫院院內新冠肺炎流行的風險。如何通過健康教育,提高照護者新冠肺炎防護知識的知曉率,促使其采取自我防護措施,是院內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本研究針對照護者進行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信念、行為情況調查,了解防護知信行現狀與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制定健康教育項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選取2020年3—4月在安徽省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124 名住院癌癥患者照護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承擔照顧癌癥患者的主要責任;年齡≥18 周歲(至80 歲);精神及理解力正常;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條件:臨時照顧患者的護工;有嚴重軀體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者。
1.2.1 調查內容
(1)照護者一般資料調查:包括照護者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與患者的關系、陪護次數、陪護天數等項目。
(2)照護者新冠肺炎知信行調查[6]:問卷包括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17 個條目)、新冠肺炎的防護態度(11 個條目)、新冠肺炎的防護行為(14個條目)3 個維度,共42 個條目。問卷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與態度從1 分(非常不同意)到5 分(非常同意)計分;新冠肺炎的防護行為從1 分(從不)到5 分(總是)計分,該問卷總分為42~210 分,由照護者填寫,分值越高代表照護者知信行的現狀越好,其中,防護知識、態度、行為滿分分別是85 分、55 分、70 分。42 個知信行條目按標準分計算。其中,標準分(%)=平均分/總分×100%。良:標準分>80%;中:標準分60%~80%;差:標準分<60%[7]。
1.2.2 調查方法將調查問卷制成“問卷星”電子問卷,調查前統一培訓調查員,調查員在取得調查者的知情同意后,使用“問卷星”或紙質問卷對照護者進行調查,無法獨立完成問卷者,由調查員按統一引導語指導填寫。共發放問卷125 份,回收有效問卷124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9.2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調查124 名照護者,男76 例,女48 例。年齡18~77 歲,平均42±13 歲;學歷:高中及以上58 例,初中及以下66 例;與患者關系:配偶47 例,子女51 例,其他26 例;住院陪護次數:0~3 次73 例,3 次以上51 例。
照護者新冠肺炎防護知信行總分為185.77±15.42 分,其中,防護知識平均得分為71.76±8.07,防護態度平均得分為48.50±4.81 分,防護行為平均得分為65.51±4.77 分。調查顯示,防護知信行各維度得分最低的4 個條目分數分別是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新冠肺炎的防護態度、新冠肺炎的防護行為3 個維度中的4 個條目。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婚姻狀況的照護者防護知識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婚姻狀況、年齡與醫保類型防護態度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居住地照護者行為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照護者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顯示124 名照護者的新冠肺炎防護知信行得分為185.77±15.42 分,表明照護者在疫情期間的防護實踐認知水平良好。防護知識維度得分為71.76±8.07 分,表明照護者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掌握較好。究其原因,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政府大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包括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新聞傳播媒介介紹疫情防控形勢與防護知識等,提高了人們對新冠肺炎危害的認識[8-9]。防護態度維度得分為48.50±4.81 分,表明照護者的新冠肺炎防護態度比較積極。一方面,照護者對新冠肺炎的防護重視程度較高,有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照護者對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掌握較多,能夠在醫院陪護期間積極應用相關知識進行防護。防護行為維度得分為65.51±4.77 分,表明照護者對新冠肺炎的防護實施頻率較高。這與本研究對象的防護知識掌握較好、防護態度積極有關。
3.2.1 防護知識方面防護知識得分較低的后4項包括:新冠肺炎在潛伏期內不具有傳染性、75%酒精與84 消毒液均可滅活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確診患者與無癥狀感染者、知曉六部洗手法的正確步驟,說明照護者對專業性的防護知識了解不多,有待鞏固加強。照護者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掌握越多,其防護意識越強,自身防護行為也會加強。因此,醫院在照護者入院時應發放相關防護知識手冊或組織觀看防護知識視頻,醫護人員應采用照護者能夠快速接受的宣教方法,提高照護者對專業防護知識的認知。
3.2.2 防護態度方面防護態度得分較低的后4項包括:認為只要不接觸新冠肺炎患者就不會感染、能夠區分關于新冠肺炎的謠言與真實信息、關注疫情發展現狀及趨勢很重要、就醫時給患者做好全身防護(如戴口罩、手套等)很重要,說明照護者在這4 個方面沒有認識到防護的重要性。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10]。因此,照護者應加強上述4 個方面的防護認識,醫院應對其加強防護培訓,提高其防護意識。
3.2.3 防護行為方面防護行為得分較低的后4項包括:疫情期間堅持帶患者按時治療、每日關注自己的心情、主動學習新冠肺炎知識、盡量待在病區并且不到其他病房,說明照護者對新冠肺炎防護要求的減少外出與他人接觸方面有所欠缺,并且不主動獲取新冠肺炎知識。新型冠狀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10]。醫院應結合照護者年齡、學歷等情況,引導照護者主動學習新冠肺炎知識,增強防護意識,提高防護行為實施頻次。
(1)年齡與婚姻狀況是防護知識維度得分的影響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年齡處于18~32 歲(根據調查的124 名照護者年齡平均劃分至4 個年齡段,18~32 歲處于1 個年齡段)人員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可以快速獲得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對新冠肺炎的危害有更深的認識。未婚人員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掌握較多,可能與其年齡相對較小有關。說明政府大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疫情防護宣傳的重要性。
(2)婚姻狀況、年齡與醫保類型是防護態度維度得分的影響因素:未婚人員以及18~32 歲人員獲取的防護知識較多,相應的防護態度更積極。照護者的醫保類型是其他的人員防護態度更積極,可能與其職業有關,更加重視新冠肺炎防護。
(3)居住地是防護行為維度得分的影響因素:可能與城市人員密集度大更容易感染、社區管理等更嚴格、口罩等防疫物資購買相對容易等有關,使得居住在城市的照護者防護行為實施更頻繁。說明,要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防護與宣傳教育,提供便利化的口罩等防疫物資購買渠道。
綜上所述,本調查涵蓋了124 名癌癥患者照護者,覆蓋了居住地為城市、鄉鎮、農村地區,以及各年齡的人員,結果可靠。發現照護者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掌握較好、新冠肺炎防護態度積極、防護行為實施頻繁。政府對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視程度,照護者的年齡、婚姻狀況、醫保類型以及居住地對新冠肺炎防護實踐認知水平有影響。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例如納入的照護者多以小學及初中學歷為主,可能會導致研究對象出現偏倚,對研究結果造成誤差。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擴大各層次人員調查力度,更全面了解照護者對新冠肺炎防護知信行的現狀,為健康教育提供研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