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梅
肺部感染是常見的呼吸科疾病,主要發病群體為老年患者,老齡群體因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減弱,肺功能低下,伴有反應遲鈍、咳嗽無力癥狀,導致氣道受到痰液阻塞,影響通氣功能,不利于預后[1-2]。老齡患者因臨床癥狀不典型,所存在的不良表現很容易被原發疾病癥狀掩蓋,病情發展速度快,發作期間有著較高的兇險,且因較高的病死率增加治療難度,需在臨床治療的同時配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提升患者生存質量[3]。叩背護理是一項常見的呼吸道護理,可促進痰液排出,維持通暢呼吸道,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臨床護理保護可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有效控制病情發展[4-5]。因此,本研究以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改良叩背法聯合臨床護理保護的干預效果。
選擇2018年4月—2020年4月醫院收治的84例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 例。所有病例納入條件: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肺炎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處理穩定病情者[6];均志愿參與研究;可配合相關操作,完成相關調查者。排除條件:未穩定基礎疾病者[7];凝血機制異常、心內附壁血栓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精神疾病者;伴有聽力障礙、認知障礙者。對照組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齡41~86 歲。觀察組中男21 例,女21例;年齡42~87 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行基礎護理,給予觀察病情、基礎干預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實行改良叩背法聯合臨床護理保護,護理措施如下:
1.2.1 改良叩背法每2 h 叩背1 次,并在此期間采取體位引流法。經醫生聽診,明確痰鳴音部位和濕啰音,確定叩背期間的體位,在叩背期間逐漸增加拍背的時間和力度,若處于明顯肺尖部痰鳴音,應輔助患者呈坐位;若為高齡患者,不具備良好的基礎情況,應將床頭搖高45°~60°,輔助期呈側臥位或俯臥位;若患者伴有明顯的肺葉中段痰鳴音,應將軟枕墊在患者胸部,輔助其呈30°~45°上身傾斜;若患者無法接受該體位,可呈側臥位,對于伴有明顯的肺葉下段痰鳴音者,應搖高25°~30°床頭呈平臥位,將軟墊墊在腹部,抬高肺葉。如果患者處于良好情況,可不限制病情,交換膝胸臥位、半臥位、側臥位,以便于增加患者舒適度。每次叩背時間為15 min,維持合適的叩背頻率和叩背力度,并在叩背期間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
1.2.2 臨床護理保護
(1)環境護理保護:病菌主要以空氣作為傳播載體,因此,需每天為患者所處病房開窗通氣,并將空氣消毒機放置于病房內進行空氣消毒,還應定期使用消毒劑擦拭患者所處病房的床、門把手及地面等區域。
(2)患者保護:肺部感染患者主要在處于較低抵抗力時侵入病毒,因此應叮囑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或相關藥物,增強抵抗力,告知患者住院期間勤洗手,防止傳播細菌,特殊情況下患者需佩戴口罩。
(3)氣道護理保護:部分患者在處于嚴重病情時會伴有咳痰現象,還可能造成氣道阻塞,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特殊情況下做好吸痰處理,若處于嚴重情況,應聯系醫生行氣管插管。
(4)霧化干預:患者治療期間采取霧化手段進行祛痰處理,叮囑患者霧化前勿涂抹面膏,并于清醒狀態下實行,叮囑患者家屬在霧化處理期間給予陪同。若患者在霧化期間伴有咳嗽、發紺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針對性處理。
(1)血氣指標:于排痰前后評估兩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氧飽和度(SaO2)等血氣指標變化情況[8]。
(2)各項臨床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排痰量[9](采取集痰器保證每日痰液的留取,每日排痰量為減去沖管使用的生理鹽水溶液)、呼吸困難指數、肺部感染時間及住院時間。
(3)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共分為3 個項目,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4~89 分,不滿意<64 分,評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排痰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痰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排痰前后各項血氣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排痰量多于對照組,呼吸困難指數低于對照組,肺部感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基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肺部感染患者會引發心功能障礙、腦水腫、呼吸窘迫綜合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腎衰竭等并發癥,且肺部感染患者有著多樣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增加臨床診斷難度,且隨著增加多重感染,增加治療難度,需配合有效護理干預,確保臨床效果[10]。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排痰后 PaCO2、PaO2、SaO2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排痰量多于對照組,呼吸困難指數低于對照組,肺部感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均P<0.05) 。可見,改良叩背法聯合保護性約束護理可發揮良好的干預效果,能夠有效排痰,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維持通暢呼吸。
改良叩背法依據體位引流原理,與患者病情變化相結合,伴有肺尖部痰鳴音者呈坐位,以重力作用向體外引流痰液[11-13]。若患者情況良好,可以不同體位叩背,在保證患者舒適度的同時,維持良好的排痰效果。合理選擇叩背時間也是非常關鍵的,應依據中醫時間醫學理論,與人體生命活動的周期相結合,基于排出痰液的時間,發揮良好干預效果。臨床護理保護可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基于不同的保護角度有效控制病情[14-15]。除此之外,相比常規護理方案,臨床護理保護增加了為患者消毒治療環境、氣道管理、霧化護理及患者自身保護等干預手段,幫助患者在安全區域實行有效治療,進一步提升干預效果。在實行各項護理措施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對腎功能、呼吸頻率及心臟進行動態監測,綜合觀察患者血壓、心率、體溫、末梢循環、意識狀態,并依據中心靜脈壓對輸液速度和輸液量進行有效調解,預防低血壓、高中心靜脈壓等不良結局[16-17]。還可給予患者血管活性藥物,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并基于此實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良好保護患者臟器功能,防止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減少肺部感染患者護理中應用改良叩背法聯合保護性約束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指標,維持良好的護理滿意度,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