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芳 沈東美 徐建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氣流阻礙為主要特征。目前COPD 的發病率呈升高趨勢,其原因是空氣污染(如霧霾,沙塵暴等)嚴重,本病病程漫長、容易反復、并發癥多,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2]。調查顯示,大部分患者對COPD 的治療、預防及鍛煉知識缺乏了解,無法進行有效預防[3]。相關研究顯示,積極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能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4-6]。過渡期護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 是指在疾病診療和康復階段,為確保過渡期間護理工作的協調與連續而采取的護理行為,旨在關注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理解,幫助患者預防疾病惡化[7-8]。本研究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護理患者,觀察護理效果,為臨床慢性病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醫院因COPD急性發作入院的90 例患者與家屬作為研究對象,按組間基本特征匹配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 例。觀察組中男35 例,女10 例;年齡54~80 歲,平均67.50±4.80 歲;病程1~8年,平均5.52±2.33年。對照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齡52~81 歲,平均68.68±6.30 歲;病程1~7.5年,平均5.17±1.9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2013年修訂版)》[9]診斷標準:0 級:慢性咳嗽、咳痰;Ⅰ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的癥狀,肺功能有異常; Ⅱ級:呼吸困難、急性發作;Ⅲ級:氣急加重,反復急性發作;Ⅳ級:慢性呼吸衰竭為特征。觀察其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焦慮心理以及社會活動內容。
1.3.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入院第3 或4 天派發由Project Hope 推廣的《COPD 管理手冊》[10],在住院時,家屬及患者跟隨醫生一起學習其內容至少5 次,并且給予其正確積極的生理健康指導;②在出院后48 h 進行電話隨訪,并持續在出院時評估家屬和患者掌握程度,并且以后每2 周電話隨訪,共隨訪12 周。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過渡期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疾病知識介紹: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認真講解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識,介紹應對措施,解答疑問,普及COPD 相關知識,提高對慢阻肺了解,增強治療依從性,準確辨認COPD 急性加重期及時就醫。
(2)患者功能訓練:指導患者行腹式呼吸,緩解氣促,并根據患者的愛好,鼓勵其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加有氧運動活動量,增強體質。
(3)心理干預:熱情接待,認真聽患者傾訴,叮囑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幫助其樹立信心,減少患病期間不良情緒。
(4)飲食護理:針對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合理膳食計劃,飲食原則主要以服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同時多飲水,促進痰液排除。觀察組患者出院后48 h 進行電話隨訪,出院時評估家屬和患者掌握程度,每2 周電話隨訪1 次。
(1)生活質量:采用“患者生活質量評估表”進行評分[11],量表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包括:社會活動、抑郁心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焦慮心理和抑郁心理的分數越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2)疾病不確定感:依據“疾病不確定感量表”評估,量表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低家屬對疾病的掌握越好,其中包括內容包括疾病的不確定性、知識的了解性、疾病的應對方式疾病的復雜性等。分析對COPD 患者和家屬干預后的效果。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焦慮心理評分、抑郁心理評分、社會活動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家屬治療后的疾病不確定感各項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分)
COPD 常伴有喘息、咳嗽、呼吸不順等,嚴重影響著患者身心健康。其病程長,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過渡期護理模式干預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肺康復指南中評估和衡量患者身體健康狀況1A 級別的重要指標是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及時反應患者的治療效果[12]。COPD 急性加重是導致患者再次急性發作和再次住院的原因,易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研究表明,運用過渡期護理為出院患者提供過渡期護理,在降低再入院率、提高家屬對疾病的應對能力等方面效果明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癥狀、焦慮心理癥狀及社會活動方面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說明過渡期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及家屬在接受良好健康教育前提下,及時、準確地反饋出院后的問題,進而提高其對疾病急性發作的應對和處理能力,達到穩定病情,減輕抑郁、焦慮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本研究采用過渡期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克服患者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并幫助其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這與既往報道疾病的不確定感影響著患者及家屬的應對方式結果相一致[14],由此得出提示在疾病急性發作到康復這一過渡階段,醫護工作者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病因、癥狀、體征、預后以及生活方式與疾病的相關性,了解他們既往對疾病知識的理解誤區,同時提供康復保健和行為指導知識,這樣才能夠提高病患及家屬對疾病急發的應對適應能力,降低疾病不確定感,進而提高患者及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過渡期護理措施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與家屬干預效果及肺功能有明顯影響,能夠解決患者以及家屬的各種突發問題并改善其生活質量及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