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曉 陳婉文 吳桂兒
產后抑郁癥指發生于女性產褥期的典型/明顯抑郁情感障礙,發病率居于15%~30%[1],多發生于產后2 周,明顯于產后4~6 周,嚴重影響產婦的母親角色轉換適應過程與產后自我效能的發展應用[2-3]。產后抑郁不僅影響產婦心身健康,同時還會影響嬰兒情感行為及智力發育[4-5],需要重點關注與積極護理介入。對于該類產婦,既需要其以自身積極信念對抗情緒障礙,又需要外界多加關愛與支持。正念減壓法是由擬減壓主體通過正念冥想訓練實現內心壓力疏解的壓力管理療法。音樂療法是向護理對象輸入適宜形式音樂信號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6],本研究采用正念減壓聯合音樂療法對產后抑郁癥產婦實施干預,效果較好。
選擇2019年10—12月于我院分娩且患產后抑郁癥患者9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滿足產后抑郁癥確診標準,產前無人格障礙、精神病史,無全身性病史,首次抑郁發作,未接受鎮靜抗抑郁用藥干預,知情同意。排除條件:智力低下,聽力障礙,腦部外傷,心腎腦嚴重病種,惡性腫瘤,排斥音樂方案者,溝通障礙。90 例患者平均年齡30.52±4.17歲。經產婦65 例,初產婦25 例。順產57 例,剖宮產 33 例。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 例。 兩組產后抑郁癥護理對象在年齡產次、分娩方式之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報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獲實施批準。
對照組接受產后抑郁癥常規護理,包括產后抑郁癥知識(機制、治療、自護)宣講提升其疾病認知,依其心理障礙來源行個體化心理支持,提升其不良情緒應對力,以軀體癥狀與醫囑為據行相應的用藥與癥狀管理照護。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正念減壓聯合音樂療法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 正念減壓
(1)身體感知:指導護理對象閉眼平臥,深呼吸數次后集中心神、摒除雜念,充分放松身體,然后隨正念減壓指導音樂旁白,自腳趾逐步向上移動,對身體各部位行深入感知,記住感知信息。
(2)正念呼吸:指導護理對象于安靜環境氛圍內維持于端正坐位,對呼吸時自身鼻端氣體之流動行認真感受,此過程中有情緒波動與雜念出現時,無需抵抗客觀接納,如有疼痛感受則應囑護理對象正面接受的同時引領其轉移疼痛注意力于腹部起伏或鼻端氣流之上。
(3)正念冥想:指導護理對象端正坐立于安靜室內,主動有意識地對各類負面情緒與雜念加以摒除,深入體驗雜念、不良情緒消失時自身的內在感受,形成客觀看待模式。
(4)步行冥想:指導護理對象緩步慢行,集中注意力于自身抬腳、前行、落腳等腳步動作之上,仔細感受腳掌接觸地面、行走時雙手如何擺動及身體如何移動等。
(5)正念瑜伽:指導護理對象行哈達瑜伽練習,實施時就身體姿勢、呼吸等行認真感受并就出現于腦海中的想法客觀評判。
(6)正念內省:指導護理對象沉浸于對自身內在身體與心靈的認真感受狀態之下,對出現于腦海中的任意想法均不加限制與在意。
1.2.2 音樂療法具體方法為:于分娩后每日行30 min 的音樂治療,依護理對象之喜好選擇輕音樂/古典音樂曲目,擇取原則為:音色柔和,旋律流暢,節奏舒緩,播放樂曲前先提醒護理對象排空大小便,然后自主取舒適體位,閉上雙眼,傾聽耳機中所傳遞的音樂信息并力爭沉浸于其中形成情感共鳴。音樂治療時限制探視與聲光噪干擾,耳機音量調適為45 dB,完成治療后3~5 min 內維持于放松體態閉目休息,然后緩慢睜眼。
干預8 周,產婦返院復診時對以下指標進行評價:①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 ( EPDS)[7]評價患者產后抑郁情況,本量表包含條目10 項,均賦值為0~3 分,總分范疇在0~30 分,分值愈高提示該護理對象抑郁障礙愈嚴重。②采用知覺壓力量表(CPSS)[8]行相應評定,本量表包含條目14 項,均賦值為0~4分,分值愈高提示該護理對象自覺壓力愈大;③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 GSES) 行相應評定,本量表包含條目10 項,均賦值為1~4 分,總分值在10~40分,分值愈高提示該護理對象自我效能感愈強。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EP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EP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EPDS 評分的比較 (分 )
干預后觀察組產后抑郁癥患者干預后 CPSS 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CPSS、GSES 評分的比較 (分 )
產后抑郁癥屬于一類常見的產后心理病理性改變類型,其病因廣泛復雜,對母嬰危害度顯著,必須及時介入有效干預。抑郁用藥雖具備一定效果,但其應用于產后抑郁癥群體中,對產婦、嬰幼兒形成雙重不良影響,故而探索對于產后抑郁癥母嬰更具安全有效的干預方式至關重要。
本研究采用正念減壓聯合音樂療法對產后抑郁癥產婦實施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正念減壓注重對護理對象內在正面情緒的激發調動,以此提升其抵御各類消極情緒因子的侵襲傷害,自內部構建起積極意念并于外在表現出正面精神面貌,使其可依靠自身意識與意愿持續汲取正能量并為已用,從而成功完成對內心不良情緒、消極心理的替代與摒除,控制抑郁情緒程度[10]。音樂療法可借助于節律性、優美的音樂語言對護理對象輸入積極暗示信息,以協調的音樂節奏引發機體的協調共振,輕松愉快的音樂信息可刺激人體腦垂體內啡肽的釋放,降低腎上腺素皮質激素濃度,減輕壓力知覺,舒緩動聽、柔和音色、輕松節奏有助于傳遞松馳信息,刺激機體產生松馳反應,促成情感平衡的形成與維護。由此可見,音樂療法具備良好的正能量外源性輸入效應,而正念減壓療法不但可自產后抑郁癥產婦內部蓄積正能量,亦可提高產后抑郁癥患者正能量的感知與吸納能力,提高音樂療法外源性正能量的接納內化應用度,進一步提高正性情緒的占比率,推動消極情緒的祛除敗退過程,兩者聯用,最終實現了良好的抑郁程度改善功效。
產婦產后需同時承擔自身康復、母乳角色適應及嬰兒照護等多重壓力,產后抑郁癥會加重產婦的知覺壓力感,使其無法承受上述壓力、自我效能感明顯下降,對其自身康復進程、嬰兒照護質量影響極為顯著。表2 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知覺壓力評分低于對照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正念減壓聯合音樂療法有助于舒解產后抑郁癥產婦知覺壓力與提升自我效能。究其原因,正念減壓法可促使護理對象客觀直面自身感受,對內在負面情緒加以勇敢的正面接納,調動其潛在積極因子對抗內外壓力源[11],驅動護理對象轉變事物應對態度,使其自封閉排斥態度向開放接納態度轉變,更易于接收音樂療法所輸出的積極因子并納為已用,充分發揮音樂療法松解壓力的良好功效,提高完成康復照護任務的信心,兩者的聯合應用可使各自抗壓與效能提升作用得以最大化、倍增化發揮,從而成功降低了產后抑郁癥者知覺壓力水平,增進了其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