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香
淋巴結是人體淋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免疫應答、過濾淋巴液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由于淋巴系統與血液相通,當機體某個部位發生病變時,該部位的淋巴結則會出現異常情況。淋巴結的異常可分為炎性與腫瘤性,針對淋巴結異常患者,及時明確其性質對診斷疾病十分重要。以往臨床多選擇手術取材,雖然該方法能夠確保標本的質量以及準確性,但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較大的創傷,且手術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與局限性[3]。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逐漸被應用于淋巴結異常診斷中。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55 例淋巴結腫大患者臨床資料,探討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在淋巴結腫大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55 例淋巴結腫大患者,其中男30例,女25 例;年齡21~74 歲,平均(50.38±6.37)歲;病程4 個月~1年,平均(0.82±0.11)年;淋巴結位置:頸部45 例,腋窩6 例,腹股溝4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具備正常理解溝通交流能力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儀器為E8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5.0~7.0MHz,活檢裝置為美國 BARD 公司的MC0086 全自動活檢槍。首先對患者行超聲檢查,明確腫大淋巴結的大小、位置、數目、形態、內部回聲、血流信號等;然后根據腫大淋巴結情況確定穿刺點并選擇穿刺路徑,待明確后,常規鋪巾消毒,使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將無菌塑料套套入超聲探頭,在超聲引導下將活檢槍穿刺進入目標組織,進行提插操作3~4 次,取針見細針內有病灶內容物;將獲取的組織置于95%的酒精固定液中,送至病理學檢查,壓迫穿刺點20min,并包扎傷口,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情況。活檢完成后,患者接受手術病理檢查,經手術切除組織獲取標本,進行常規切片、染色處理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1.3 觀察指標記錄患者的進針次數、穿刺成功率及取材效果。取材效果判定標準:優:標本無凝血塊或破碎,長度>1.0cm;良:標本存在凝血塊或破碎,長度為0.5~1.0cm;差:標本破碎,且為凝血塊,長度<0.5cm,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以手術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結果。同時,計算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情況每例患者進針3~4 次,55 例患者共進針195 次,其中185 針適合病理學檢查,穿刺成功率為94.87%;取材為優31例,良22 例,差2 例,取材優良率為96.36%。
2.2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比較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對炎性增生淋巴結、轉移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髓質肉瘤、小細胞癌、Kimura 病、脂肪源性腫瘤等的總檢出率與手術病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4,P>0.05),見表1。
2.3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價值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靈敏度為97.22%,特異度為88.24%,陽性預測值為94.59%,陰性預測值為93.75%,準確率為94.34%,見表2。
表1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n(%)]
表2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價值(n)
淋巴結異常的首發癥狀為腫大,其發生多與炎癥、腫瘤等有關,因此,盡早明確異常淋巴結的性質對診斷惡性病變以及臨床診治方案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4,5]。手術病理檢查雖為診斷淋巴結病變的金標準,但該方法需進行手術切除組織獲取標本,不僅費用高,還會給患者機體造成較大創傷;且人體某些部位血管較為豐富、密集,若出現淋巴結病變,手術切除會具有一定難度,極易傷及血管導致大出血,故手術病理檢查在臨床中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基于超聲成像,具有操作簡單、引導準確、敏感度高等優點[7,8]。本研究中55 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為94.87%,取材優良率為96.36%,提示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具有較高的穿刺準確率,且可確保標本質量。劉艷等[9]研究中對淋巴結腫大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取材優良率為96.63%,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可見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的取材質量較高。主要是因為先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明確淋巴結的具體情況,進而選擇合適的穿刺點與路徑,可使穿刺針在進針過程中避開血管、器官,防止大出血、組織損傷的情況發生[10,11]。同時在超聲引導下,行穿刺的手術醫師能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從而正確獲取病變組織,盡可能避免標本破碎,確保取材效果[12]。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對炎性增生淋巴結、轉移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髓質肉瘤、小細胞癌、Kimura 病、脂肪源性腫瘤等的總檢出率與手術病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靈敏度為97.22%,特異度為88.24%,陽性預測值為94.59%,陰性預測值為93.75%,準確率為94.34%。提示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可有效明確患者的淋巴結病變性質,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診斷準確率。原因為使用超聲引導能有效彌補傳統穿刺方法的盲目性,避免對神經、血管及周圍組織的損傷;同時經超聲引導進行穿刺,能提前明確病變組織的大小、結構、形態等,從而確保穿刺準確;且超聲實時引導穿刺,可使操作醫師在清晰的超聲圖像下觀察穿刺針針尖位置,并仔細篩選目標組織條,從而確保取材效果,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行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獲取組織標本后送至病理檢查,只要確保標本質量,則能獲得與手術病理相接近的診斷效果。本研究中有2 例取材不理想,導致2 例浸潤癌漏診。造成取材不理想的原因主要為所取的組織為無液化的壞死組織;組織獲取過少,加上患者的病理表現為不典型性,從而影響后續的病理診斷。因此,在行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術過程中,操作醫師應選擇超聲顯示血流豐富區域進行取材,盡可能避開中心壞死無液化區域,以確保取材效果。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經皮穿刺活檢術用于淋巴結腫大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穿刺成功率、取材優良率及臨床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