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利

北洺河鐵礦是“九五”期間國家批準恢復建設的唯一一座大型地下黑色冶金礦山。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根據現行國家有關環保標準,增加了大量的環保投資,環境保護投資為2300.9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的4.08%,連續多年被評為武安市、邯鄲市環保先進企業;在2003年第八屆全國重點冶金礦山環保會議上被評為環保先進單位,2004年被評為河北省環境保護先進單位,近年來,連續多次被全國冶金協會評為“優秀廠礦”和“十佳廠礦”,持續推進了綠色環保礦山建設的發展。
北洺河鐵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精神,按照公司生態環保工作總要求,充分對接地方環保政策和法規,充分挖掘節能降耗的潛力,持續強化環境風險源防控,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優化和提升,堅守生態環保紅線,做到達標排放、超低排放,實現生態環保治理保護全覆蓋。
該礦針對生產工藝流程,加強廢水、廢渣、粉塵等污染物控制,加大生產環保設備設施的優化和完善,生產、生活廢水經廠區生化處理達標后,將井下疏干外排水與武安市水資源回收項目并網統一排至洺湖,既合理利用了地下水資源,又保護了地下水生態環境。建設密閉型物料、精礦大棚,在精礦倉安裝了水力除塵器,干選產生的廢石用于塌陷區的充填,使外排粉塵濃度小于排放標準。在銷售工地,增設了外銷車輛清潔系統,回收了鐵精礦,有效抑制了裝卸車、進出料過程中揚塵污染,實現了密閉式無塵化作業生產。
對井下采礦使用進口電動鏟運機、掘進臺車、中孔臺車等先進設備,改善了井下的生產環境,避免了柴油機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在井筒內增設噴淋裝置,井口搭設通廊引導風流,采用濾網進行過濾除塵降濕,改善東風井污風排放,并改進使用功率大、抽吸力強、凈化效果好的焊煙凈化器,對焊接作業產生的焊煙粉塵進行高效收集過濾,有效降低了環境影響。同時建造危險廢物貯存間,規范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和管理臺賬,對污水處理池和尾礦水進行常規化驗檢測,委托具有固體廢棄物毒性和腐蝕性檢驗甲級資質科研院所,對隨機樣本進行了檢驗,并委托第三方通過垃圾回收站集中處理,確保符合國家廢棄物排放標準。
該礦先后購置優化除塵、凈化、脫硫等在線監測設備,全部生產裝備和環保設施安裝智能裝置,通過網絡化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安裝鷹眼攝像頭及其他輔助攝像頭,采取環保治理智能化、可視化運行,對生態環保數據實時監控,實現生態環保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特別是完成了地源、水源、空氣源熱洗浴系統能源替代,針對排水、磨礦、破碎等重點部位設置了噪聲隔音室,在皮帶廊、倒礦口、投料場地等揚塵點進行揚塵源頭控制,設定粉塵和尾礦水檢測點進行公示,完成無污染排放和物料回收、輸送工程,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和廢棄排放。同時抓好工業廠區內外防塵降塵工作,在礦區周圍道路架設噴淋管線,定時進行降濕噴灑和清潔,通過測試線判斷揚塵行為,通過分時段、分區域、智能化控制霧炮對其有針對性的噴射,以實現精準降塵,為判斷治理效果和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提供了技術支撐。
該礦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科學制定了《塌陷區復墾綠化實施方案》,加強塌陷區環保治理工作,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對塌陷區西南部周邊穩定區域40米進行綠化覆土。排尾造田的地點在河道兩岸,經改道后的河道有完善的設施,主動出資購買沙棘、洋槐等植物固沙造林,改善周邊環境,將原有的河灘地改造為綠地和良田。經過大量調查研究論證,通過北洺河改道工程,維護了井下生產的安全,避免了雨季洪水對農田和周邊村莊的破壞。針對采礦方式造成的地表塌陷區先后兩次進行大規模的治理,及對利用干選廢石進行塌陷區充填,完成塌陷區周邊可綠化區域的植樹造林,治理河南岸已形成可用耕地,北岸共栽種樹苗約12000余棵,沙棘7萬余棵,綠化面積約27萬平米,其它部位陸續正在進行。多年來,通過橫向定位、縱向定標,不斷實施生態環保治理工程、職業病危害保護、應急專項治理等重要舉措,有效推進了礦山綠色發展和整體形象的提升。
該礦健全《安全環保事故責任追究辦法》《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辦法》等安全環保管理制度體系,推行重大危險源“源長制”管理,建立各類危險廢物的管理臺賬,規范危險廢物的使用、收集、處置、轉移標準化,提高日常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整治力度。遵循“五步閉環”工作方法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健全生態環境督導檢查清單,各級負責人對照清單開展檢查,親自組織參加環境風險隱患檢查,確保環保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并設置安全環?;?,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經營業績考核,環保設備設施主體設備設施做到同開同停同檢修,對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對責任單位或個人進行掛鉤考核,實行重獎重罰,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強生態環保宣傳教育,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逢檢必查清單”和“逢查必考清單”,提高安全環保隱患排查治理應急能力和防范水平,全面落實“一分析、五落實、建長效、防反復”要求,營造生態環境保護濃厚工作氛圍。
該礦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行業標桿”為目標, 嚴格落實“三線一單”責任硬約束,建立和完善全員安全環保培訓長效機制,實行“一檔一卡”培訓制度,通過推進安全應急雙防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環保投入、創新教育方式、隱患排查治理等考核管理力度,促進了全員安環意識、安全素養、安全技能等全要素安全培訓的整體提升。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好“全國節能宣傳周”宣傳,舉辦針對性的能源專業技術知識培訓,及時跟蹤科技前沿節能信息,提高職工的能源節約意識,并聘請科研院所技術專家定期審核指導能源管理體系建設,不斷促進節能減排應用技術的進步和優化。及時細化具體環保措施的落實,環礦區域安裝了霧化噴淋系統,購置灑水清掃車對礦區、進礦公路等場所,定路段、定頻次、定標準、定時間做好日常降塵清潔,適時對路面進行保濕降塵,為優化內外部發展環境提供了堅強支撐。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地方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或方案,對大氣污染物排放實施重點防治和管理,有效維護了周邊區域的清潔環保和安全,以高度自律推進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