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王昕
淮北處于北溫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該地區以平原為主,灌溉便捷,土壤為砂壤土,有利于大面積種植蔬菜。青花菜是淮北地區主要種植的蔬菜之一,為十字花科蕓薹屬,屬于低溫長日照蔬菜,喜光照,凡排灌便利的土壤都適合栽培。江蘇省響水縣屬淮北地區,近年來大力發展青花菜生產,年種植面積0.7萬hm2,占江蘇省種植面積的80%,2019年響水縣青花菜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青花菜已成為響水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并帶動當地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受抗性、溫濕度等因素影響,青花菜從育苗至采收期間,易遭受多種病蟲為害,嚴重影響蔬菜品質和產量,其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黑斑病、菌核病、霜霉病、炭疽病、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小菜蛾、菜青蟲、薊馬、煙粉虱等。化學藥劑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但長期施用化學藥劑,病蟲極易產生抗藥性,造成生態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難以控制,影響食品安全。為此,采取優先使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科學使用化學農藥的方式,集成了適合淮北地區的青花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青花菜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主要是農業防治+“誘殺”技術+生物防控+科學化防。應用青花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模式,有效控制了青花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為害,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提高了產量,改善了品質,保證了青花菜產品的質量安
全[1]。
青花菜病蟲害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學植保”的理念,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科學防治。
農業防控技術是一項創造有利于青花菜生長、不利于病蟲侵染為害的基礎技術,可壓低病蟲害發生基數,緩解化學防治的壓力,減少農藥殘留。
①選用抗害、優質及高產的品種 根據市場需求與不同季節合理選擇品種,如耐寒的寒秀、早熟的炎秀等。
②合理調整播期 適當早播或晚播,避開青花菜易遭受病蟲為害期,可減輕或避免蔬菜受害。針對本地5月中下旬小菜蛾、菜青蟲年年偏重發生的實際,春季露地青花菜生產,可采取提前育苗、移栽搭小拱棚等措施,于4月底5月上旬收獲,避免食葉害蟲的為害。
③種子消毒 抗性品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染病概率,但不能保證種子在收獲、包裝、運輸、播種等過程中完全無菌,因此,播前必須做好種子滅菌工作[2]。選擇晴好天氣曬種,用55℃溫水浸種,浸15 min左右撈出沖洗后進行催芽,可減輕種傳病害的發生。
④基質育苗 采用穴盤育苗,應用專用遮陽網防曬,控制好溫度及濕度,防止因濕度過大或溫度過高傷苗以及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的發生。
⑤合理調節溫濕度 設施保護地種植,早春晝夜溫差較大,濕度高,易結露,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科學調節棚室內溫濕度,尤其是定植初期,悶棚時間不宜過長,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溫度過高;及時通風,科學合理調節溫度,減少病害發生[3]。
⑥合理輪作 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相近鄰作,可減少田間蟲源基數和菌源數量,減輕十字花科蔬菜病蟲為害,有條件的地區可實行水旱輪作或間作套種。

利用害蟲趨光性,誘殺鞘翅目、鱗翅目害蟲成蟲
物理防控技術主要是利用燈誘、色誘、食誘等誘殺或驅避害蟲,利用物理阻隔技術,降低田間病蟲害發生基數,減輕害蟲為害造成的損失。
①覆蓋防蟲網 規模化育苗采用30~40目防蟲網,阻隔煙粉虱、薊馬和蚜蟲為害,于青花菜苗定植前20 d左右在生產區上空覆蓋防蟲網,能夠有效阻隔小型害蟲為害,避免夜蛾類害蟲為害。
②燈光誘殺 應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是一種經濟、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的物理防治措施,是綠色農產品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頻振式殺蟲燈殺蟲廣譜,殺蟲量大,對天敵傷害小,無污染,耗電小,投資少,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顯著,可在青花菜綠色生產中推廣應用,若配合采用昆蟲性信息素則效果更好[4]。
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在青花菜田中間安裝太陽能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每盞太陽能誘殺燈有效面積推薦1.0 hm2,懸掛高度為離青花菜頂部80~100 cm,注意定期清理殺死的害蟲。
③食誘劑誘殺 主要是利用一些昆蟲對氣味有趨性的特性,從植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化合物,再配伍殺蟲劑誘殺害蟲成蟲,將害蟲的控制關口提前到成蟲期,可在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的成蟲發生盛期,田間每10~15 m散施瓶裝食誘劑或安置食誘裝置,可殺死大量上述害蟲,控制效果顯著。
④色板誘殺 主要利用害蟲對顏色有較強的趨性誘殺,如用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煙粉虱、斑潛蠅等成蟲,用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等害蟲,能有效減少小型害蟲的數量。每667 m2放置至少30片色板,將色板按照一定的要求在田間插置均勻,色板底部和青花菜的頂端至少相隔20 cm,粘蟲板上面粘滿害蟲后需要不定時更換。
①保護自然天敵和釋放天敵 一是在青花菜田埂邊種植顯花植物,增加天敵數量控制害蟲;二是盡量不用化學農藥或盡量使用對天敵殺傷小的化學農藥;三是釋放瓢蟲、寄生蜂等天敵控制害蟲。
②性誘劑誘殺 一是小菜蛾性迷向絲的應用,每667 m2放置40個左右,對幼蟲的防效在80%以上;二是利用小菜蛾、夜蛾類等性信息素誘殺雄性成蟲,減少雌雄交配,降低害蟲產卵量,每667 m2安置1個誘捕器,用水盆或粘膠作為誘捕器,需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使誘芯距離水盆1 cm,定期更換誘芯。如16孔進蟲口誘捕器對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優于純化學防治,且性誘捕器誘捕到的甜菜夜蛾蛾量峰谷明顯,有助于指導制訂不同防治策略與藥劑防治適期,減少損失[5]。

夜蛾類誘捕器誘捕雄蟲,減少雌雄交配,降低田間蟲量
③應用生物農藥 病蟲害發生初期,優先使用生物農藥防治。防治菌核病用2億個/g小盾殼霉;防治軟腐病和黑腐病可用春雷霉素、大蒜素;防治黑斑病可用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防治病毒病可用8%寧南霉素、0.5%香菇多糖、0.06%甾烯醇。防治菜青蟲可用16 000 IU/mg蘇云金桿菌、0.5%苦參堿、0.4%蛇床子素;防治小菜蛾可用1 600 IU/mg蘇云金桿菌、5%多殺菌素、2%甲維鹽、0.5%苦參堿、0.3%印楝素、100億個/mL短 穩 桿 菌、300億OB/mL小 菜蛾顆粒體病毒;防治甜菜夜蛾可用60 g/L乙基多殺菌素、5%甲維鹽;防治斜紋夜蛾可用10億PIB/mL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00億個/mL短穩桿菌;防治煙粉虱可用99%礦物油、5%D-檸檬烯;防治蚜蟲可用1.3%苦參堿。
①選準藥劑 選擇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由于登記防治青花菜病蟲害的化學農藥極少(目前只有2種),可參考登記大白菜、花椰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病蟲害防治藥劑,防治軟腐病、黑腐病可用50%氯溴異氰脲酸、20%噻森銅、20%噻菌銅;防治霜霉病可用70%丙森鋅、75%百菌清、50%烯酰嗎啉、250 g/L嘧菌酯、68.75%霜霉威·氟吡菌胺;防治黑斑病可用10%苯醚甲環唑、430 g/L戊唑醇;防治炭疽病可用250 g/L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聯;防治病毒病可用50%氯溴異氰脲酸。防治菜青蟲可用150 g/L茚蟲威、10%溴氰蟲酰胺、25%丁醚脲;防治小菜蛾可用150 g/L茚蟲威、100 g/L蟲螨腈、10%溴氰蟲酰胺;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可用5%氯蟲苯甲酰胺、10%溴氰蟲酰胺、10%蟲螨腈;防治煙粉虱可用10%溴氰蟲酰胺、50%噻蟲胺、20%呋蟲胺、22%氟啶蟲胺腈、17%氟吡呋喃酮、22.4%螺蟲乙酯;防治蚜蟲可用5%啶蟲脒、10%溴氰蟲酰胺、50%氟啶蟲酰胺、50%吡蚜酮。
②適期用藥 根據田間調查和青花菜病蟲發生規律,在病蟲發生初期和害蟲幼齡初期選擇適期防治。
③科學施藥 應用高效藥械,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應用有機硅、激健等助劑,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病蟲防治效果。
④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每種化學農藥在不同蔬菜品種和不同生長季節安全間隔期不同,在青花菜采收10~15 d前停止使用化學農藥。
青花菜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青花菜的產量和品質,有效控制了農藥殘留,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推動了淮北地區青花菜病蟲害防治向著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