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華早報》5月25日文章,原題:隨著北京加大反浪費行動,臨期食品打折銷售成為中國最新流行趨勢兩年前,廣州學生莉莉買了一盒臨近保質期的豆奶,售價僅為原價的1/3。這令她興高采烈并告訴了朋友,但后者說吃臨期食品會有健康風險。莉莉于是不再向別人說起此類打折銷售,擔心他們可能認為她過于節儉。但她繼續購買低價臨期食品,盡管不想讓朋友們知道。她還建立了網上社區——后來發展到5.7萬多人,他們每天分享購買臨期食品的心得。她說:“我在網上看到許多人購買類似食品,確信這種行為沒任何問題。”
近年來,這已成為一種越來越流行的趨勢,尤其是中國通過新的《反食品浪費法》以來。2020年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340億至360億斤。其實在相關法規實施前,中國一些超市就已設立低價臨期食品專區。在深圳一家超市,每個食品過道盡頭都會放個筐子,里面裝滿將在兩個月內到期的面條、茶葉、食用油、調料等。售貨員表示,這些商品以7折價格出售,“這肯定會減少許多浪費”。
多年來,上了年紀的中國人為省錢一直在尋找特價臨期商品,如今年輕人也逐漸追隨這種趨勢。
莉莉的“我愛臨期食品”網上小組的一個熱門帖是:你認為購買臨期食品丟人嗎?大部分人回答說這省錢又不浪費食品,沒什么丟人的。去銷售臨期食品的倉儲區和商店一探究竟的視頻也頗受歡迎。為迎合需求,京滬等城市雨后春筍般冒出許多此類商店和倉儲區。其中一家連鎖店自2020年以來迅速擴張,僅在上海就開了50多家門店,與200多家中外食品品牌合作。
但由于中國政府尚未制定鼓勵此類行為或規范相關市場的政策,目前臨期食品仍是個小眾市場,但該行業自《反食品浪費法》出臺以來正在加速發展。
不久前,南京市某市場監管局發現一家面包店扔掉沒賣完的面包,認定此舉違反了《反食品浪費法》。媒體也在加大宣傳力度。莉莉的網上小組作為反食品浪費行動的實例被報道,這使該組成員增加1萬人。她說:“像我們這樣的人一直存在,但是相關法規讓人們開始注意到(臨期食品)?!薄?/p>
(作者PhoebeZhang,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