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斌 徐雪高



摘要:農業龍頭企業代表我國農村的先進生產力。首先分析農業龍頭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意義和背景,接著以我國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為分析對象,分別從社會責任信息報告主體特征、報告形式特征和報告內容特征等3個方面分析我國現階段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并著重分析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信息披露意愿不足、客觀性不高、可靠性不強、有用性偏弱、可比性較差等問題。最后分別從推動強制披露、制定專門披露準則、建立第三方審驗機制、優化披露內容和推動人才培養等5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披露準則;披露內容
中圖分類號: F32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08-0242-07
收稿日期:2020-07-2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20BGL164)。
作者簡介:王志斌(1983—),男,江蘇蘇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組織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E-mail:190471958@qq.com。
通信作者:徐雪高,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企業社會責任、農產品市場貿易研究。E-mail:xuxuegaoxxg@163.com。
農業龍頭企業是實現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保障城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給的重要主體。農業龍頭企業在集合資源、領導產業、開拓市場、保障供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用。廣大農民、市場投資者、政策制定者、金融服務部門、企業內部職工等社會群體對農業龍頭企業在履行帶農增收、食品安全、員工福利、環境保護、慈善捐助等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越發關注,都希望農業龍頭企業能按期披露高質量的企業社會責任(以下簡稱CSR)報告。
目前,國際社會對CSR信息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披露CSR報告已經成為世界各地大中型企業的行業慣例,各行業60%以上的企業都披露了CSR報告[1]。此外,當前注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以下簡稱ESG)投資理念在國際資產管理行業盛行,很多國際投資者都十分看重目標投資對象的ESG績效。2019年香港聯合交易所再次發布修訂后的《ESG指引》,其中增加了多項強制性披露要求。目前,世界各地的政府與證券交易所都在為ESG信息的披露制定和頒布新的法規。我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企業社會責任逐步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早在 2012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0號]中就明確提出,要強化龍頭企業社會責任,逐步建立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此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中也提出要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披露CSR報告成為必然選擇。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龍頭企業更應該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將更多要素投入到社會責任事業中。從微觀經濟背景來講,企業的經營活動會受到自身社會責任履行和披露情況的影響。馬少華等研究表明,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競爭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2]。凌澤華等研究表明,酒業上市公司的績效與企業對股東、員工、供應商和政府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呈顯著正相關關系[3]。趙良玉等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能夠顯著降低權益融資成本和債務融資成本[4]。高婷等進一步研究了不同企業特征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對債務融資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低成長性企業及國有企業中更顯著[5]。企業如果想要從大變成偉大,一定要將利潤最大化的發展目標轉變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發展目標,應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切實履行對員工、消費者、股東、債權人、社區、環境的社會責任[6]。但社會責任的履行不是強制性的,要靠企業自主履行。正如Caroll的研究結果[7]那樣,在倫理層面下,社會對企業有一定的期望,這些期望并不在法律的規定范疇中,依賴企業內在、自愿、主動的選擇,這就要求農業龍頭企業主動披露CSR信息。
我國法律法規對CSR信息披露也有相應的規定。比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8年9月發布了修訂后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的要求披露環境信息、履行扶貧、公司治理等非財務信息。2018年農業農村部等8個部門聯合發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中規定,在監測年份農業龍頭企業應報送縣級以上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提供的企業帶動農戶情況、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說明。
綜上,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既是迎合國際發展潮流,又是履行國家政策要求;既能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又是回應社會大眾期盼,同時也是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1 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的現狀
本研究以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8次監測合格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共有1 095家)為分析對象,通過企業官方網站下載和網絡搜索等方法,查找發現共有39家企業發布過CSR報告。這39家企業自2006年以來連續或間斷性共發布了268份CSR報告,其中可以找到文稿的有246份。本報告以此39家企業發布的246份CSR報告為分析樣本,從報告主體、報告形式、報告內容等3個方面來分析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信息披露的現狀。
1.1 報告主體特征方面
1.1.1 報告主體區域分布 39家發布過CSR報告的企業分布于北京、福建、河南、新疆等15個地區。按照經濟研究中常用的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劃分方法,有20家企業位于東部地區,占總數的51.28%;有13家企業位于西部地區,占總數的33.33%;有6家企業位于中部地區,占總數的15.39%。這說明發布CSR報告的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
1.1.2 報告主體企業類型 39家樣本企業中有31家是上市公司,占總數的79.49%。這些上市公司中上市時間最早的是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568),于1994年上市,上市時間最晚的是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714),于2014年上市。樣本中31家上市公司絕大部分都是2010年以前上市的。其中有2家在香港上市,21家在境內主板上市,8家在境內中小板上市。這說明發布CSR報告的龍頭企業主要是上市公司。
1.1.3 報告主體行業屬性 鑒于大部分樣本公司是上市公司,參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2019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報告主體行業分布情況見圖1,可以看到報告主體涉及的行業主要集中于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和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合計有25家,占總數的64.1%。此外畜牧業有3家,漁業有2家。綜合型企業是指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這說明發布CSR報告的龍頭企業主要是涉農制造業企業。
1.1.4 報告主體企業性質 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樣本企業的股東情況,將報告主體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2類,其中國有企業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資控股的企業,民營企業是指民間私有資本直接投資控股的企業。樣本企業中,民營企業有24家,占總數的61.54%,國有企業有15家,占總數的38.46%。這說明現階段發布CSR報告的龍頭企業中民營企業要多于國有企業。
1.2 報告形式特征方面
1.2.1 報告發布數量分析 樣本企業歷年發布的CSR報告數量如圖2所示,最早是2006年,當時只有3家企業發布了CSR報告。自2007年開始,報告的數量開始增加,到2013年的最大值32份,隨后開始緩慢下降,這說明有不少企業并不是連續發布CSR報告的。據統計,連續發布CSR報告的企業有21家,占總數的53.85%。而連續發布CSR報告最多的企業是福建省永安林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勁牌有限公司,都連續發布了12次,也是所有企業中發布報告數量最多的企業。另據統計,連續發布11次報告的企業最多,有8家,其次是連續發布9次報告的企業,有4家,可見定期發布機制初步形成。但在非連續發布報告的18家企業中,仍有11家企業只發布3次以下報告。
1.2.2 報告文本詳略分析 通過閱讀實際找到的246份報告文稿發現,不同企業不同時期所發布報告的詳略程度是不一樣的,本研究以報告頁數來反映報告的詳略程度。結果表明,40.65%報告的頁數在1~10頁,55.69%報告的頁數在1~20頁,16.26%報告的頁數在51頁以上。這說明大部分報告比較簡單,披露的內容并不詳實。為了進一步認識不同企業所披露報告的詳略程度,本研究計算了所能找到報告的37家企業的報告平均頁數。35.14%企業的報告平均頁數在1~10頁,48.65%企業的報告平均頁數在1~20頁,只有16.22%企業的報告平均頁數在51頁以上,這進一步說明大部分企業披露的報告并不詳實。此外,52.03%的報告中含有圖表,占比超過了一半。21.54%的報告是彩色排版,其他都是黑白排版。2.85%的報告提供了英文版。總體而言,現階段龍頭企業發布的CSR報告文本比較簡單,內容并不詳實。
1.3 報告內容特征方面
1.3.1 報告編制依據分析 觀察樣本發現,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的編制依據與標準主要可以分為4類:第1類是國際性組織發布的指南或標準,例如全球契約十項原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等;第2類是國內相關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第3類是社會組織編寫的指南或標準,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食品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工業企業及工業協會社會責任指南(第二版)》等;第4類是證券交易所發布的相關自律文件和規定,如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等。
樣本中有145份報告披露了編制依據或標準,由表1可知,85.62%的報告中提到了滬深證券交易所發布的相關規定,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樣本企業是境內上市公司。31.51%的報告中提到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寫指南》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GSSB)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 Standards)》,30.82%的報告中提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這說明報告主體對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都有采用,且權重相當。
1.3.2 報告內容涉獵分析 從農業龍頭企業的特點出發,結合徐雪高等提出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8],仔細閱讀樣本報告,重點考察報告文本是否涉及帶農增收、食品安全、員工福利、環境保護和慈善捐助等5個方面的內容。如圖3所示,以246份樣本報告為基數,涉及員工福利和環境保護內容的報告是非常多的,占比分別為97.56%、97.15%。涉及慈善捐助和食品安全內容的報告占比分別是88.62%、86.18%。但是涉及帶農增收內容的報告比較少,占比只有43.90%。就單個報告中相應報告內容占整個報告的篇幅而言,由圖4可知,員工福利的平均篇幅占比是最高的,為17.42%,其他依次是食品安全(12.03%)、環境保護(10.23%)、慈善捐助(8.72%),帶農增收的平均篇幅占比最低,只有6.97%。因此,無論是所涉及內容報告數的占比,還是報告中相關內容篇幅的平均占比,帶農增收都是最低的,這說明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對帶農增收責任的披露是不足的。
1.3.3 報告內容其他分析 以246份樣本報告為基數,87.40%的報告披露了定量信息,23.17%的報告對CSR信息進行了橫縱向比較,4.88%的報告經過了第三方審驗,21.95%的報告披露了企業在CSR方面的負面信息,30.08%的報告披露了企業履行CSR的不足。可見,大部分報告未進行橫縱向比較,且未披露審驗和負面信息。此外,11.38%的報告提供了第三方佐證材料,比如資助奶農的照片、被幫助者的口述材料等。39.02%的報告有董事長致辭,10.57%的報告披露了精準扶貧的內容,26.02%的報告披露了履行CSR的未來計劃或展望,6.50%的報告披露了讀者反饋渠道。披露這些內容的報告占比雖然不高,但這是近幾年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內容的創新點,也是亮點。
2 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存在的問題
根據上述農業龍頭企業CSR信息披露的現狀,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信息披露主要存在如下幾個突出問題。
2.1 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報告的意愿不足
本研究的樣本是我國第8次監測合格的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一共有1 095家,其中披露過CSR報告的企業只有39家,占比僅為3.56%。以2018年為例,樣本中只有24家企業發布了CSR報告,占比僅為2.19%,而同期我國A股上市公司中發布CSR報告的占比為26%,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CSR報告發布率為23.81%。這充分說明相比于其他類型的企業,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報告的意愿是不足的。此外,39家樣本企業中有18家企業未連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比達到46.15%。246份樣本報告中,40.65%的報告頁數在10頁以內,47.97%的報告沒有圖表,78.46%的報告是黑白排版,97.15%的報告無英文版,說明大部分報告是非常簡單的,信息披露的主動性不高、意愿不強。
2.2 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的客觀性有待提高
企業向社會公眾披露CSR信息應當以客觀性為基礎。所謂客觀性也可以稱為真實性,即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CSR事件為依據,實事求是地編制CSR報告,而不應該為了短期利益,避重就輕、趨利避害、刻意隱瞞或吹噓浮夸地編制華而不實的CSR報告。樣本中有78.05%的報告未披露負面信息,69.92%的報告未披露不足之處。也就是說大部分報告都在闡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優異成績,而很少提及負面信息和不足,這顯然與事實是不符的,CSR信息的客觀性大打折扣。此外,不少樣本公司曾經發布的CSR報告很難再次在網上找到,說明企業不愿意把報告展示給公眾,可以從側面說明其報告的客觀性不高。
2.3 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的可靠性有待增強
企業向社會公眾披露CSR信息應當以可靠性為前提。所謂可靠性,是指企業提供的CSR報告是值得信賴的,充分反映報告主體應該反映的CSR信息,不偏不倚地反映CSR事件,不受他人意志轉移,經得起核實和驗證。從樣本報告看,只有4.88%的報告經過了第三方審驗,而企業披露的CSR報告經過第三方審驗是提高信息可靠性的重要途徑。而據2017年畢馬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調查顯示,49個國家和地區的前100家企業樣本中,社會責任報告第三方鑒證率高達45%。可見,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的第三方審驗率非常低,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可靠性不強。此外,即使不看第三方審驗,樣本報告中也只有11.38%的報告披露了受資助者的佐證材料,這進一步說明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的可靠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2.4 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的有用性比較弱
企業向社會公眾披露CSR信息應當以有用性為目的。所謂有用性,是指企業提供的CSR信息應該與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當前,CSR報告已成為企業提升自身管理、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國際基金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報告使用者都希望獲取對其經濟決策有用的CSR信息。從樣本報告內容來看,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的CSR報告主要披露企業簡介、員工福利、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慈善捐助等一般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涉及帶農增收,食品安全等農業龍頭企業特有社會責任還不多。比如只有43.90%的報告披露了帶農增收信息,且帶農增收的平均篇幅占比也比較低,只有6.97%。此外大部分樣本報告的內容比較粗略、簡單和籠統,不具有決策有用性。因此,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的有用性還是比較弱的。
2.5 農業龍頭企業披露CSR信息的可比性比較差
企業應當向社會公眾提供具有可比性的CSR信息。即CSR報告的編制依據應該統一,相關指標的計算口徑應該一致,相互可比,具體包括縱向可比和橫向可比,縱向可比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提供的CSR報告應具有可比性,橫向可比是指不同企業同一時期提供的CSR報告應具有可比性。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編制CSR報告的依據是多種多樣的,共涉及4類12種的依據或標準。比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按照社會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編制、部分企業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編制、而上市公司多參照證券交易所的社會責任指引進行編制。這導致農業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沒有統一的格式和框架,披露內容有多有少、有詳有略,最終導致報告的可比性下降。企業雖然自身可以進行一定的縱向比較,但是無法進行行業內橫向比較,無法明確自身在行業所處的位置。因此,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CSR信息的可比性還比較差。
3 相關政策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有6處提到了農業龍頭企業,分別在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創新收益分享模式、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指明了農業龍頭企業的努力方向。可見國家十分重視農業龍頭企業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強大作用,農業龍頭企業理應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同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業龍頭企業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農業相關投資。這必然要求農業龍頭企業一定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主動披露CSR報告,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3.1 逐步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由自愿向強制披露社會責任信息轉變
首先,就現階段而言,國家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自愿定期披露CSR報告,以考察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貢獻,并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根據其貢獻的大小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貼息貸款等扶持。一般而言,農業龍頭企業本身是規模相對比較大的企業,為了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是愿意開展一些社會責任活動并披露相應信息的。其次,就未來而言,國家可以重點抓農業龍頭企業中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先設試點對其進行強制披露CSR信息,同時要逐步完善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標準和監測辦法,將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納入監測內容,推進強制性信息披露。在此基礎上,逐步將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向省級、地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逐級推進,最終實現全范圍農業龍頭企業都能定期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
3.2 依據農業龍頭企業本質構建統一的專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
農業龍頭企業從事的是涉農行業,駐地主要在農村,聯結著農民,這就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帶來了諸多特殊性。目前,國內外已經發布了不少CSR信息披露方面的標準,比如《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體系(SA8000)》《社會責任指南》、全球契約十項原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寫指南(GRI G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基礎框架CASS-CSR4.0》[9]等,但這些標準大多是原則導向的,條文規定比較粗線條,且適用于所有類型的企業,并自愿遵守。中國社會科學院雖然發布了一系列分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但目前還沒有發布涉農行業的指南。鑒于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披露的積極性不高,可比性較差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農業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著力編制統一且規則導向的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準則,明確披露內容、披露方式、披露時間、披露途徑等。同時,對于一些重要內容要有明確的定量衡量信息披露指標,便于開展企業間和行業間橫縱向比較。
3.3 加快推進第三方參與社會責任報告審驗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從國際經驗來看,由獨立第三方對企業披露的CSR報告進行審驗以提高其可靠性,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行業規范,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所披露報告的可信度,獲得報告使用者的認可。但第三方審驗的前提是:(1)要建立相當數量的第三方審驗機構并招募相關審驗人才,這可以發揮非政府組織(NGO)、高等學校、行業協會、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2)要保證第三方審驗機構的獨立性,這是最關鍵的,如果缺乏獨立性,則審驗質量會大打折扣;(3)要建立一個CSR報告審驗信息的公示系統,方便報告使用者查找審驗結果信息,為自己的經濟決策提供支持;(4)要編制一套審驗準則,可以指導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審驗工作,降低第三方機構的審驗風險;(5)要探索建立審驗人才執業資格制度,建立一種審驗人才的考評機制,只有通過相應考核的人員才能勝任相應的審驗工作,并承擔一定的審驗風險責任。為了鼓勵企業將CSR報告進行審驗,政府可以對審驗費用進行一定的補貼。
3.4 進一步優化和明確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內容
農業龍頭企業雖然是一個營利性經濟組織,但其本質上更應是聯系農戶與市場的紐帶,是推動我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因此,農業龍頭企業CSR報告的內容可以在一般性社會責任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如下特殊性內容:(1)增加帶農增收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下,須要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農增收的社會責任。(2)增加保護生物多樣性內容。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自然生物的關系最為密切,應主動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走可持續發展之路。(3)增加保護水源的內容。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水,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水,須要切實保護當地的水源。(4)增加關注城市弱勢群體的內容。農業龍頭企業雖然應該扎根鄉村,但食用農產品的最大市場是在城市,農業龍頭企業應主動關注城市弱勢群體,積極融入城市發展。(5)增加維護動物福利的內容。畜牧業農業龍頭企業應重點關注動物福利,比如動物的疾病免疫、獸醫治療、適宜居所、人道屠宰、減少動物的恐懼與焦慮等。(6)增加精準扶貧的內容。農業龍頭企業一般與農戶的接觸比較密切,也更加容易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3.5 推動高校院所開展農業企業社會責任人才培養工作
隨著負責任投資理念的深入發展,以及社會公眾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期盼不斷提高,對農業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要求是越來越高。而高質量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離不開相關人才的支持。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推動高校院所開展相關人才培養的工作。具體而言,可強化企業與高校院所的合作,開展校企合作,針對專門行業培養特定的社會責任人才,比如農業龍頭企業可與農業類高校的涉農專業合作,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加快培養一支既具有農業背景又懂企業社會責任的專門人才隊伍,為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201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調查[EB/OL]. (2017-10-27)[2020-07-28]. https://assets.kpmg/content/dam/kpmg/cn/pdf/zh/2017/10/kpmg-survey-of-corporate-responsibility-reporting-2017.pdf.
[2]馬少華,歐曉明. 農業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聲譽與競爭力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 經濟與管理,2014,28(4):50-55.
[3]凌澤華,陳一君,劉 康. 我國酒業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J]. 釀酒科技,2015(6):126-130.
[4]趙良玉,阮心怡,劉芬芬.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7(6):40-52.
[5]高 婷,王懷明.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債務融資的影響——基于產權性質、企業成長性視角[J]. 財會月刊,2018(12):72-77.
[6]劉 俏. 從大到偉大[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7]Ca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8]徐雪高,張照新.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行為評價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9]鐘宏武,汪 杰,張 蒽,等.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基礎框架(CASS-CSR4.0)[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