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華 王玉柳
[摘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確保我黨事業取得勝利的優良傳統,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確保兵團在新發展階段中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更好服務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兵團屯墾戍邊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兵團人在祖國西北邊疆接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認知。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中圖分類號]D261.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274(2021)02—0055—05
[作者簡介]羅利華,兵團黨委黨校屯墾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屯墾史;王玉柳,兵團黨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的建設。
一、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確保我黨事業取得勝利的優良傳統
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從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中國共產黨就注重黨史的學習。延安時期,毛澤東向全黨發出學習研究黨史的號召,他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中明確指出,現在大家在研究黨的歷史,這個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為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統一思想,在延安整風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要求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并親自主持編纂《六大以前——黨的歷史材料》《六大以來——黨的歷史材料》和《兩條路線》,并主持起草制定《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掀起了全黨學習黨史的第一個高潮。鄧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視黨史學習,他說:我為什么講這個歷史?因為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學習,并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我黨各項事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就是因為我們黨善于學習黨史,從黨史中汲取養分。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研究黨史,并指出這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政策,加強黨內教育,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們要研究哪些是過去的成功和勝利,哪些是失敗,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通過學習黨史,全黨思想統一到毛澤東思想之上,從而確保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進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國民經濟的基本恢復和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號召大家深入學習黨史,并親自起草《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而將全黨思想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上,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反復復號召全黨認真學習黨史,將全黨思想統一到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并順利開啟了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
二、兵團屯墾戍邊事業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謀復興。新疆是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系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系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開發建設新疆,鞏固西北邊防,1954年10月,黨中央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大部就地集體轉業,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賦予屯墾戍邊的光榮使命。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疆組建擔負屯墾戍邊使命的兵團,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是強化邊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自成立以來,兵團嚴格落實黨中央的戰略布局,完整準確貫徹黨的治疆方略,忠實履行著黨中央賦予的屯墾戍邊光榮使命。廣大兵團軍墾職工櫛風沐雨,扎根邊疆,同新疆各族群眾一道建設新疆、保衛邊疆。六十多年來,兵團繪就了開發建設邊疆、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篇章。在天山南北、戈壁沙灘白手起家,開辟了大片新綠洲、新良田,建設了大批現代化團場和“戈壁明珠”石河子等軍墾新城,奠定了新疆現代農業和現代工業的基礎,建立了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構筑了數千公里的生態屏障。六十多年來,兵團樹起了鞏固祖國邊防、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的不朽豐碑。堅持不懈為新疆各族人民辦好事辦實事,推動邊疆同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始終站在反分裂反恐怖斗爭第一線,不斷強化“兵”的意識和能力,嚴厲打擊“三股勢力”、維護新疆團結穩定。六十多年來,兵團書寫了幾代兵團人扎根邊疆、報效祖國的英雄史詩。始終堅持勞武結合、寓兵于民,成為一支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在祖國需要時挺身而出的重要維穩戍邊力量。在2000多千米的邊境地帶,組建了58個邊境團場,與邊防部隊和各族群眾共同保家衛國,成為永不移動的有生命的界碑,筑起了屯墾戍邊的堅強屏障??傮w來看,六十多年來,兵團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屯墾戍邊事業和全國一起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根據國際國內疆內疆外形勢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與時俱進地賦予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明確指出兵團是實現黨中央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戰略力量,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力量。要求兵團發揮好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等特殊作用,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由此可見,兵團六十多年的屯墾戍邊歷史,就是黨中央戰略決策在新疆貫徹執行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治國安邦、治理新疆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歷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三、兵團屯墾戍邊史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
一部兵團屯墾戍邊史,就是一部兵團人弘揚胡楊精神、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為新疆各族人民謀幸福、為新疆各民族謀發展的歷史。
(一)在成立和快速發展階段,兵團忠實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新疆和平解放后,駐疆人民解放軍為減輕各族群眾糧食負擔,發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開辟了大片良田,創建了大批近現代工業,1954年兵團成立時,響應毛主席關于“不與民爭利”“為各族群眾大辦好事”的號召,將已建好的大量農場無償讓與地方各族群眾,將效益良好的19個大中型企業無償移交給地方政府,奔赴荒無人煙的戈壁荒灘重新創辦屯墾戍邊企業。
兵團成立后,為加快新疆發展和為國家工業化提供大批農副產品,兵團黨委決定加速國營農場建設,積極發揮國營農場的先進示范作用,促進新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1957年10月至1958年5月,兵團黨委從建筑工程處一團、二團、三團,農六師工程支隊,水利工程處一團、二團抽調了兩萬余人,開赴荊棘叢生的塔里木河上游兩岸開荒造田,1958年,在塔里木河上游共開墾了45萬畝荒地,新建了8個國營農場。1958年3月,農二師抽調上萬人,由副師長謝高忠帶領,浩浩蕩蕩開赴塔里木河下游進行開荒建場。1958年,農八師抽調大批人員開赴環境惡劣的莫索灣開荒建場,當年開墾36萬畝荒地,創建5個國營農場。之后,兵團又在伊犁、博樂、阿勒泰等地開荒建場。截至1966年,兵團的農場從1954年的34個增加到137個。
在大部分大中型現代企業已移交給地方的情況下,兵團在少數加工副業的基礎上,因勢利導,自力更生地興辦了八一制糖廠、八一棉紡廠、八一毛紡廠、紅山嘴電站、躍進鋼鐵廠、通用機械廠、材料總廠、天山食品廠、天山化工廠、合成氨廠、十三戶拖拉機制造廠、天然堿加工廠、奎屯卷煙廠等大中型工業企業。截至1966年,兵團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97個,工業總產值61249萬元,工業產值占自治區工業產值的38.75%。許多工業產品特別是輕工、食品、卷煙、化工、非金屬礦產產品在自治區同類產品產量中占大部分或全部,不僅供應了兵團和自治區各民族群眾,而且運往內地和出口創匯。同時,兵團還大力發展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推動兵團經濟全面發展,滿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需求,促進了新疆地方經濟的發展。
這一時期,各墾區通過不懈努力,建起了一大批教科文衛事業。截至1966年,兵團干部職工白手起家、因陋就簡,逐步建立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專直至大學的相對完備的教育體系;將紅色文化、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工商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相結合、軍旅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兵團文化;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醫、因陋就簡、逐步發展的方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了體系較健全的醫療衛生事業;在引進的基礎上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逐漸發展了以領先自治區甚至全國的農業先進技術為代表的科技事業。
這一時期,兵團繼續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堅持不懈為新疆各族人民辦了很多好事。兵團從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中抽出部分力量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如1954年,兵團共抽調410名排以上干部參加各地建社工作,幫助群眾組織了105個互助組,8個合作社,抽調110名農業技術干部承擔地方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工作。為幫助地方建設“五好”新農村,1964年至1966年,兵團撥款2393萬余元,幫助58個縣市的87個人民公社進行規劃建設,完成99個項目,并派出駐社干部752人,為公社培訓技術人員2097人。兵團還選調李正肅、張興漢等178名干部,攜帶種子、糧食及部分農機具,支援甘肅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十一師,并在河西走廊迅速建立起10余個國營農場;抽調王季龍、鄭昌茂等272名干部,支援寧夏、青海、陜西的農業建設師建設;選調2035人組成1個建制團,到波密地區幫助西藏建設國營農場;抽調167名干部,組成一個現役建筑工程師的全套領導班子,支援甘肅酒泉鋼鐵廠建設。同時,兵團還代表中國援助越南、坦桑尼亞、索馬里等國家的農場建設,其中幫助越南建設8個正規化農場,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人民謀大同的初心使命。
(二)在恢復和改革開放階段,兵團持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由于“文革”破壞及國際局勢的變化,1975年兵團被撤銷,成立新疆農墾總局。新疆農墾總局時期,由于領導體制變動,內部管理混亂,職工思想動搖,農墾事業遭受較大程度的破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后,新疆周邊形勢更趨緊張和復雜,國內外和疆內外的敵對分子趁機在新疆制造民族分裂事件。1980年至1981年,新疆接連發生阿克蘇事件、阿圖什事件、葉城事件、伽師暴動、喀什動亂等一系列重大動亂和暴亂事件。為確保新疆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西北邊防鞏固,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兵團是穩定新疆的核心”“兵團恢復起來確有必要”。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恢復兵團。
兵團恢復時,曾移交給地方的工交建商企業單位大都沒有收回,優勢資產大幅減少。大失血后的兵團奮起二次創業,艱難地開啟了改革開放,發展壯大的歷程?;謴秃蟮谋鴪F雖然自身發展受到種種制約,但依然響應“為新疆各族群眾大辦好事”的號召,連續5年投資9000多萬元,支援喀什、塔城等地區興辦農田水利建設,與地方共建文明單位400多個。自1999年開始,連續14年在北疆7個師接收來自南疆四地州15批2156名基層少數民族干部掛職培訓。兵團醫療機構常年組織醫療隊深入地方農村、牧區開展巡回醫療,防病治病,送醫送藥。還常年抽調大批科技人員,為地方舉辦種植、養殖、農機等各類培訓班,向各族農牧民傳授和推廣各類先進技術。在修建各種水利、道路等工程時,考慮地方各族群眾的利益,使興修的各項工程成為兵地雙方受益的“兩利工程”。如甘莫公路和肯斯瓦特水利工程。
同時,兵團始終牢記屯墾戍邊使命,勇當維穩處突的先鋒和鞏固國防的衛士。1990年4月,民族分裂分子在阿克陶縣巴仁鄉發動武裝暴亂,農三師人武部200多名民兵和3個民兵連積極參與平暴事件,配合平暴軍警圍攻、追剿暴徒,在平息事件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97年2月,數百名民族分裂分子在伊寧市實施大規模的打砸搶暴行,近百名無辜群眾被打死打傷。農四師民兵應急營近600民兵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迅速出動參與平暴,承擔了伊寧市三分之一城區街巷的清場、驅散、圍捕歹徒任務,連續20余天沖在平暴處突的第一線,為穩控局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為此伊寧各族群眾自發喊出“兵團萬歲”“兵團民兵萬歲”的口號。之后兵團民兵又積極參與處置2000年墨玉“1·4”暴恐案件、參加2006年阿克陶縣“12·25”滅鼠行動、參與處置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確保了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新疆社會穩定。
(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兵團堅定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兵團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兵團考察調研,出席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兵團深化改革,對加強兵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兵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兵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定不移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保護各民族人民利益、促進各民族發展不懈奮斗。
提升維穩戍邊看家本領。兵團始終繃緊反恐維穩這根弦,著力打造一流民兵隊伍,扎實推進法制化常態化反恐維穩,完善兵地聯合管邊控邊機制,更好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實施精兵戰略,建設一流民兵隊伍,組織師團連主官和各級干部職工開展全員大冬訓。實行民兵組織全覆蓋,形成以團場、國有大中型企業、街道社區為主,其他各類企業為補充的多元化編組格局,常態保持一定數量的基干民兵隊伍,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兵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不斷壯大兵團綜合實力。2012—2019年,兵團生產總值由1197.21億元增加到2747.07億元,年均增長12.6%;人均生產總值由4.55萬元提高到8.65萬元,年均增長9.61 %。
兵團加快城鎮建設,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為主導、一般城市為支點、城鎮群為重點、團場城鎮為節點、與地方城鎮功能互補、具有兵團特色的城鎮體系?;A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日益擴大,建成覆蓋城鄉、技術先進的通信基礎網絡,立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2019年實現了77個貧困團場全部摘帽、38個貧困連隊全部退出、16.1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兵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履行好生態衛士職責,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不斷推進兵地深度嵌入深度融合,廣泛開展“五共同一促進”創建活動,積極參與“訪惠聚”“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形成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的良好局面。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南疆工作作為更好履行職責使命的重點用力方向,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堅定信心決心,加大工作力度,壯大南疆實力取得了一定實效。
繼續為各族群眾大辦好事,阿拉爾潔麗雅新疆公司、草湖工業園等兵團企業大力吸納地方少數民族就業。向地方群眾開放醫療教育資源,2016年,2090所醫院衛生室診療地方患病人員134萬人次。開放幼兒園、中小學校,接收地方學生7.44萬人。
由此可見,兵團自成立以來就切實履行黨中央賦予的屯墾戍邊偉大使命,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弘揚胡楊精神、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全心全意為新疆各族人民謀幸福,為新疆各民族謀發展。一部兵團屯墾戍邊史就是一部兵團人在新疆接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生動體現。
責任編輯:楊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