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秀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期;并發癥:優質護理
GDM主要是指在孕前糖代謝正常,當產婦處于妊娠期時才出現的糖尿病。目前此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通常患者無明顯的癥狀,在空腹時血糖可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因此,可能會出現漏診情況,延誤患者的治療。此癥狀具有較高的危險性,極可能導致產婦出現感染、羊水過多的情況,同時還可能引起胎兒出現血糖異常等癥狀,因此為改善患者及新生兒的預后情況,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文就基礎護理及優質護理的效果進行對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階段共挑選82例GDM患者,分為兩組,分別以基礎(對照組)和優質(觀察組)護理干預,每組41例;觀察組年齡23~33歲,平均年齡(28.12±1.78)歲;對照組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8.51±1.6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模式,內容主要以健康宣教、督促服藥、飲食及運動訓練為主。
1.2.2觀察組則采用優質護理措施,內容如下,①成立優質護理小組:小組由院內專業醫護人員組成,由小組組長進行護理工作安排,對組員進行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讓每位醫護人員均能夠掌握護理操作的要點、優勢,目的是為給予患者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②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孕周、病史等進行全面分析,隨后制定出最佳的治療及護理方式,采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患者介紹GDM發生的原因及治療的方式等知識,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③心理護理:在待產期間,產婦需要一個溫馨的環境,醫護人員需要一對一陪伴患者,并且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讓患者以積極的情緒狀態接受治療。④分娩期護理:由于患者在分娩期間會消耗掉大量的體力,并且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尿酮體進行監測,并且給予患者熱量充足的食物,為患者補充足夠的能量。⑤胎心監測:若產婦的情緒過于緊張,則會導致胎兒出現宮內缺氧的幾率較大,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進行胎心監測,避免不良情況發生,在陣痛出現后,監測時間可間隔1小時,必要時需要給予患者吸氧治療。
1.3效果判定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其中包括新生兒窒息、羊水異常、切口感染。
1.4統計學方式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偏低(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生活方式的變化,GDM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對患者及胎兒身體造成的影響頗為嚴重,因此臨床上針對此情況的重視度不斷增強,強調給予患者更加全面的護理措施。常規護理的運用,主要是給予患者血糖監測、口服降糖藥物等,督促患者按時來院進行產檢,才能降低病情惡化的可能性,但是無法預防產婦在分娩期間出現并發癥,效果欠佳。
優質護理則主要針對圍產期患者的病情情況、胎心監測、血糖異常等情況進行護理,成立專門的優質護理小組,通過醫護人員展開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治療及護理措施;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展開心理疏導措施,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對待分娩;同時針對產婦情況為其補充足夠的能量,降低患者在分娩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對其血糖進行有效控制,改善母嬰結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運用優質護理,能夠防止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展,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更加細致的護理,提高患者對護理操作的認同度。
綜上,運用優質護理預防GDM患者并發癥,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