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平
1.闌尾炎概念
闌尾是一個退化性器官,長7cm,直徑約0.5cm,闌尾內側位于腹部右下角,近端與盲腸相通,遠端封閉。由于盲管在闌尾腔中相對細小,常有食物殘渣及類石物進入闌尾腔內,導致管口堵塞和炎癥反應。闌尾炎有兩種性質,一種為急性,一種為慢性。在闌尾炎的臨床治療中,手術是首要方式。但闌尾炎具有炎性滲出物,手術極易產生相關并發癥,必須采取適當的科學預防和治療措施,繼續實施綜合護理。
2.闌尾炎表現
腹痛:急性闌尾炎早期主要癥狀之一,部分患者會伴隨嘔吐等癥狀。發病患者有陣發性肚臍周圍腹痛、上腹部隱痛等,痛感隨著時間推移而加重,且轉化為持續性疼痛。
胃腸功能障礙:闌尾炎患者最初表現為惡心嘔吐癥狀,但程度較輕。部分患者因為膀胱及直腸炎性刺激,從而出現排尿疼痛。
全身癥狀:闌尾炎患者可能出現食欲減退、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且伴隨略微發熱,體溫通常在37.5~38℃。
3.術后護理及注意事項
3.1常規護理
3.1.1體位護理術后的體位選擇按照治療和患者舒適度而定。正確的體位對患者器官功能恢復及患者舒適度有著較大影響。如果病人麻醉未清醒,則選擇半俯臥位以促進唾液流動,預防呼吸道堵塞產生窒息。在闌尾炎手術6h后,若病人處于未休克及半昏迷狀態,則切換為半臥體位以促進呼吸,減輕切口腫脹和疼痛,方便腹內液體引流。
3.1.2引流管護理確保引流管暢通。有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需將引流管進行固定,保持通暢,避免扭曲,防止發生堵塞。保證引流有效性,減少逆流感染發生。此外,應實時觀察患者引流管內液體的性質、劑量、顏色等。
3.1.3生命體征護理每隔30min記錄一次患者體溫、呼吸、血壓和脈搏,直到患者各項體征正常且穩定。如果血壓下降或脈搏加快,可考慮出血,告知醫生實施針對性的補救措施,直到各項生命體征穩定。
3.1.4飲食護理患者手術當天為禁食狀態,術后第1天食用流質食物,第2天食用軟性食物。如果排氣正常,在第3~4天恢復攝入普通食物,并相應增加進食次數及進食量,若患者在此期間無法適應則改為半流質食物。患者在闌尾炎手術后24h可進行少量運動,以優化整個血液循環,避免腸道粘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3.1.5疼痛及切口護理麻醉失效后,疼痛感相對加重。在這一點上,對于疼痛耐受能力差且疼痛無法忍受的患者使用藥物止痛。如果在手術后3天出現疼痛加重情況,則應當查明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手術切口應保持干燥,如果切口滲液量多、疼痛加重,則應考慮切口感染,必須對切口周邊皮膚實施相應的護理。
3.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詳細幫助患者分析病情,以減輕患者對手術結果的擔憂,同時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5]。給病人更多關心和理解,從心理層面進行鼓勵,以減輕病人的精神壓力,使病人情緒更加樂觀和積極。心理護理主要用于滿足心理需求,創造一個更加愉快的治療環境,減輕疼痛。
3.3并發癥護理
3.3.1腹腔膿腫術后5~7天為高發期,體溫有升有降,腹痛、腹脹、膿腫等加重。在護理過程中,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并應注意確保液體引流通暢,取半臥位進行引流,保證分泌物、膿液流入盆腔,降低重度現象,且使用抗生素治療。
3.3.2腸瘺病因是闌尾末端的縫線松脫或手術中誤傷盲腸等。表現為熱性腹痛,下腹部傷口處有少量腸內容物流出。可使用全身支持療法、引流、應用抗生素等療法進行治療。
3.3.3腹脹術后1天可坐在床上進行適當的活動,第2天可以下床活動,促進康復。
4.結語
闌尾炎手術之后,采取必要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加速手術切口恢復,避免手術對患者身體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才能使病人在闌尾炎治療后盡快回歸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