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
靜脈用藥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我國的靜脈給藥占比很大,同時風險性也高。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是為了給患者合理化提供用藥服務新成立的新部門,由專業的靜配藥師對處方進行審核,按照無菌化操作要求,醫院工作的流程是醫生錄入醫囑,與護士核對醫囑之后,護士負責傳送醫囑到配置中心,讓藥師審查醫囑,藥師審方后安排配置、排藥、成品核對、包裝等,之后送往各病區護士來接收,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造成差錯。精細化管理理念堅持精細化分工與精細化質量為規范,要求每個環節都持續性、協同性與精準化,以此來提高管理的質量與效率。我院多個科室已經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專門的藥學人員負責全院病區靜脈輸液的集中配置,該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環節多、流程復雜,加強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視。本文就某三甲醫院選取從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的科室靜脈藥物配置管理做回顧性分析,將取得的較好成效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三甲醫院從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采用常規安全管理的120組靜脈藥物處方作為對照組,選取從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采用精細化管理的120組靜脈藥物處方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81例,女39例,年齡3—74歲,平均(38.13±4.76)歲,靜脈藥物處方涉及到內科處方和外科處方共80組,婦產科處方和兒科處方共4(1組;觀察組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3~75歲,平均(39.16±4.10)歲,靜脈藥物處方涉及到內科處方和外科處方共78組,婦產科處方和兒科處方共42組。兩組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該組采用常規安全管理措施。
觀察組:該組采用精細化管理措施,具體措施包括:(1)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以及進行規范化培訓:制定精細化管理方法與具體工作的流程,確保工作人員正確按照要求進行流程操作,分析以往靜脈藥物管理配置中的各環節問題并總結歸納出解決方法,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精細化管理的專門培訓,操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建立其精細化各環節的目的,并說明其工作差錯情況與業績考核等相關聯;對所有設備進行無菌層流處理,所有操作人員進入配置中心前需要洗手、更換無菌衣物;(2)精細拆零環節:對于靜脈滴注藥物的拆零環節,為了使拆零藥物的效期管理更加完善,需要工作人員按照先進先出的順序,每日按時將藥框補充完整;(3)精細擺藥環節:擺藥可細分為貼簽、取藥、分藥、分框以及復核5個細化方面,制定細化的崗位細則,可將每個方面下發到具體的負責人,出現問題時可追蹤到每個人,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每個工作人員應該明確配藥單上的注射用鹽水、糖水的數量以及規格;(4)精細退藥環節:退藥時工作人員要仔細檢查藥物的名稱、規格、數量以及批號等有無損壞情況,預防將已經配好的藥物當做退回的藥物,造成二次錯誤;(5)精細配置環節:建立專門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從臨床醫師制定醫囑到給予患者藥物輸液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核查流程,將各病房分散的藥物統一放到專門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配置藥液時工作人員需要做好手衛生,按照無菌化配置靜脈藥物,避免藥物出現泄漏和污染的情況,在配好靜脈藥物時需要在整理箱上做好具體病區和具體批次等批注;首先臨床醫生制定醫囑開始需要輸入醫院系統進行審核,其次是臨床護理人員也需要對醫囑和臨床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核對,然后給予藥物的醫師需要對每次藥物的配方、用量及用法進行核查,在藥物交于靜脈藥物配置中的后,需要護理人員再次進行核查,在給予臨床患者給藥時需要責任護理人員進行核對后在給藥;以上5道程序都需核查無誤后才能給予患者靜脈藥物輸液;(6)精確復核環節:醫院需要升級藥品的檢測流程,需要對藥品用量過多或過少、配方搭配不合理等不規范藥品的工作進行審查,工作人員需要核對成品液體的顏色、性狀等是否與包裝相匹配,檢查是否有沉淀和漏液,提高藥物配方核查的全面性和規范性;藥物進出需做好登記,檢查數量以及做好掃描工作,預防批次混亂、停藥誤配。
1.3觀察指標
(1)觀察記錄兩組管理措施干預后各環節差錯發生情況。
(2)觀察記錄兩組管理措施干預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3)采用調查問卷表的形式評估患者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工作的滿意情況,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管理措施干預后各環節差錯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拆零環節、擺藥環節、退藥環節、配置環節、復核環節的差錯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管理措施干預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管理干預后藥物不良反應病例數總共2例,為阿奇霉素與奧美拉唑溶液選擇不適宜,不良發生率為1.67%(2/120),對照組管理干預后藥物不良反應病例數總共10例,為用藥與診斷不符、不合理處方以及輸液分組錯誤,不良發生率為8.33%(10/120),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4.670,P<0.05)。
2.3兩組患者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工作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中,患者非常滿意83例,滿意32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度為95.83%(115/120);對照組中,患者非常滿意53例,滿意50例,不滿意17例,總滿意度為85.83%(103/12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x2=6.003,P<0.05)。
3.討論
我國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服務主要集中到三甲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任務是負責醫院的靜脈滴注藥物的配置與發放,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屬于較為封閉、潔凈度極高的環境中,不僅藥物配置流程需要清潔無菌,而且操作人員也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其工作的復雜與承擔的風險需要更加優質的管理水平。
精細化管理是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形成的一種創新性管理模式,為了讓日常工作科學化、制度化,管理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堅持精準與細化,堅持把醫院的服務工作做到完美。管理人員在進行團隊管理的過程中,前提是要把規章制度明確到每個工作人員的身上,同時要更加精準細致地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解決方案,保證持續高效的流程運行,并且管理人員還可建立現代信息系統來優化流程,不斷探索今后的精細化管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差錯總發生率、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我院將精細化管理工作運用到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后,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差錯發生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減少了醫療糾紛,提高了工作滿意度。在靜脈藥物的配置過程中,我院對各個環節有嚴格的流程與應急方案,我院還建立醫囑審核制度,對靜脈藥物的編號、特殊標識都做了精細化的管理,并根據藥物使用后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對藥物進行了分級處理,并將管理措施標示在標簽上;同時我院在配置工作上也是嚴格篩選人員、物品、物流等,促使流程科學化、制度化。通過應用精細化管理優化我院的靜脈藥物配置模式后,我院的配藥環境清潔度有了提升,護理人員的配藥過程有了規范化指導,并且在執行醫囑環節也降低了風險性,從而我院的輸液藥物的配置質量明顯增強。我院實施前的10例不良反應病例為用藥與診斷不符、不合理處方以及輸液分組錯誤,這些不合理醫囑需要及時發現,不然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我院堅持重視醫囑審核流程,對藥物嚴格核對后再配制,確保輸液的質量與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針對于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安全管理,采用精細化管理效果顯著,可以明顯減少藥物配置的差錯率,進一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對靜脈配置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