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1子宮肌瘤
1.1患者主要癥狀表現部分子宮肌瘤患者雖然無明顯自覺癥狀,但多數患者會出現一定癥狀,在此,我們對該疾病引起的典型癥狀進行簡單的介紹,(1)影響月經:痛經;月經量明顯增多;單次經期延長,月經周期變短;因月經量過多導致心悸、乏力和貧血等;經期外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現象。(2)影響陰道分泌物:白帶分泌異常增多;伴隨感染癥狀時,白帶呈膿樣;肌瘤若出現潰爛甚至壞死現象,陰道流液呈膿血性或血性,且伴清晰可聞的惡臭。(3)對其他器官形成壓迫:由于瘤體增大,輸尿管、膀胱等存在較明顯壓迫感,患者容易出現尿急、尿頻或排尿障礙、尿液潴留等問題;直腸存在較明顯壓迫感,患者排便常伴有疼痛感覺或直接出現便秘問題。(4)下腹部異常:下腹有較明顯疼痛及墜脹感,可導致腰酸背痛,這種情況在經期有加重跡象;腫瘤生長較大時,以手觸碰腹部可明顯察覺到腫塊存在,甚至外陰脫出腫物。(5)影響妊娠:早產;產后出血;肌瘤突人子宮腔后,使得受精卵著床發生障礙,累及生育;子宮肌瘤體積較大時,易出現宮腔變形,影響內膜供血,限制胎兒的生長,嚴重的可能導致流產;子宮肌瘤于孕期的紅色樣變異引起發熱和腹痛等癥狀;胎位異常;肌瘤生長部位與宮頸口靠近時,患者容易發生產道梗阻。
2子宮肌瘤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子宮肌瘤的診斷中,臨床需要聯合癥狀體征評估和輔助檢查等綜合手段。而治療時,要求綜合考慮患者個人的年齡大小、癥狀特點、腫瘤生長情況以及生育需求等因素合理選擇治療方法。
2.1一般治療主要針對無癥狀表現的患者,此類患者通常無需接受特殊的治療措施,但建議定期予以接受檢查,獲知肌瘤生長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肌瘤增大現象,并考慮其他治療。
2.2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有以下情況的患者:雖然有月經量增多、繼發貧血、直腸等壓迫感,但個人意愿表明拒絕手術的患者;妊娠準備期間的患者,在妊娠前以藥物干預,促使肌瘤減小;伴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后,可應用藥物防止復發。而治療中藥物選取包括2種,一種主要是促進肌瘤體積縮小的藥物,一種主要是作用于月經量過多現象予以改善的藥物。
2.3手術治療主要針對有以下情況的患者:貧血、月經量增多等癥狀明顯,且藥物干預一定時間無效的患者;不孕或者懷孕后多次流產者;肌瘤體積較大,已經對直腸等器官形成明顯壓迫,對生活影響較大者;進入絕經期后,肌瘤體積仍舊處于增大狀態,有惡化跡象。患者接受手術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基于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而開展的肌瘤切除術,方式包括子宮鏡下切除、腹腔鏡下切除以及傳統的開腹切除;另一種主要是針對年齡較大,肌瘤問題比較嚴重,對無生育需求的患者所開展的子宮切除術。
2.4其他治療除上述治療方式以外,目前,臨床中應用到的治療方式有中醫、高能聚焦超聲以及子宮動脈栓塞術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式其使用的病患也有所不同。事實上,在選擇治療方式時,要求必須貼合患者實際病情狀態和個人所需,以確保術后對患者的生活影響最小。
3米非司酮
手術見效速度快,是多數人的固定思維,這一觀念在臨床研究中也得到廣泛認可。但同時,無數實踐指出,手術治療往往伴隨著難以彌補的副作用,尤其是術后生育功能所遭受的影響,是許多女性和其家屬尤為重視的一點。此外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生殖器官,日常有多種活性物質產生,與內分泌息息相關,人體生殖、生理以及病理等的變化過程均參與其中。經調查,在絕經期前的患者,即使在手術中保留了卵巢,同樣有較高的可能性出現更年期相關癥狀。因此,出于對多種因素的擔憂和考量,非手術療法,在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中獲得更多重視,若非必要,多數患者更愿意選擇非手術療法,而藥物則是最主要的非手術療法。
米非司酮是子宮肌瘤的常用藥物之一,屬于合成類固醇,對人體孕激素以及糖皮質激素等有比較強的拮抗能力。米非司酮可抑制PR基因,使得肌瘤中的PR、ER等指標得以減少,從而發揮出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此外,患者用藥后,血清所含孕激素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負反饋發生后直接減少FSH分泌,抑制排卵、降低孕激素。同時,通過查詢資料,我們發現,該藥物在子宮肌瘤中,還可作用于表皮生長因子EGF mRNA表達,發揮較強的抑制作用,有促進肌瘤體積縮小的重要作用。該藥物作用于子宮,可對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進行有效調節,使得動脈處血流減少,進而抑制肌瘤的生長。
根據現有的研究,經過米非司酮藥物治療,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肌瘤體積、子宮體積、經期等方面均能夠獲得明顯的改善。
4結語
基于對生育能力等多種因素的考量,許多患者對于子宮肌瘤問題,更傾向于非手術療法。作為子宮肌瘤常用藥物,米非司酮不僅能夠改善血清激素水平,而且可以使患者的肌瘤、子宮能體積縮小,在控制病情方面意義重大。但用藥過程中易出現子宮內膜病變問題,因此需要謹慎用藥,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遵醫囑規范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