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波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8)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指通過構建虛擬的三維建筑模型來集成建筑的各種數據信息,信息數據庫應用于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運行直至建筑全壽命周期終結的全過程,設計院、施工方、業主等各方人員都可以基于BIM協同工作,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團隊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BIM是近年來引領建筑行業走向更高層次的一項新技術,是建筑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需求、新工具,能帶來巨大的效益。國家《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指出,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力發展BIM技術,以BIM實訓基地為平臺,開展BIM技術人才培養以及BIM課程教學與實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BIM實訓基地的建設首先要考慮為了有效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多方面的緊密結合,實現1+X試點階段認證及培訓工作,同時為未來多種認證及培訓工作提供場地、軟硬件基礎、滿足X證書入課及其他教學需要;其次依托BIM實訓基地為平臺,健全和完善基于BIM技術的教學體系,構建全新的全面融入BIM的專業課程體系,如將建筑制圖、房屋構造、施工技術等課程中融入BIM,制定BIM技術與各專業課程相融合的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教師根據真實項目布置BIM技術應用實訓任務,提高學生的BIM建模水平;最后,促進"教—訓—培—考"一體化,通過BIM技術合作平臺,深化校企合作,依托實際工程的介入,讓較適合學生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設計,提升教師團隊的BIM實踐教學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力。
BIM協同創新實訓中心項目從2020年9月開始進行初步設計,11月開始改造施工,歷時7個月完成本項目的全部建設工作。實訓中心位于廣宇樓201,建筑面積為155m,總價值達232.8萬元。BIM協同創新實訓中心主要實訓設備有:高性能工作站、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BIM創新創業工作室;軟件配備有:廣聯達BIM 5D、斑馬夢龍網絡計劃、BIM施工現場布置、REVIT建模、云計量以及云計價平臺。具體設備配置詳見表1、表2所示。

BIM軟件配置 表1

BIM基地硬件配置 表2
BIM實訓中心在硬件方面參照廊坊市中科建筑產業化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電腦標準建設,并適當增加了電腦數量和提高電腦配置;軟件建設方面,聯合國內知名軟件公司廣聯達,以BIM 5D平臺為核心,集成全專業模型,精心設計,以BIM實訓基地為平臺,重構融入BIM技術的專業課程、改革新型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成立BIM創新創業工作室,引入真實工程項目,通過項目的BIM建模,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BIM實訓基地設計圖
BIM實訓基地建成后,學院依托BIM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在教學中教師布置實際工程項目的BIM任務,從而推進專業BIM建設、課程BIM改革、教學新模式及專業體系,結合BIM技術的有效完善。建成的實訓基地既是教學實踐場所、又是科研活動中心,為學習實訓、技能競賽、考試考核、科研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有效促進“教—訓—培—考”一體化。
BIM協同創新中心能讓學生在以下多個方面受益。
①拓寬實踐教學路徑:通過開設BIM+系列實踐教學課程,配合多專業協同教學,結合虛擬仿真、共享課堂、BIM競賽等實踐教學方式,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式、參與式學習,拓寬實踐教學路徑、培養個性化學習氛圍。
②增強創新實踐應用能力:通過BIM的可視化和趣味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多專業協同配合實踐增強學生超前踐行工作認知,成為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目標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③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校企聯合共建BIM實訓中心,提高院校學生對新技術、新產品的認知度,并通過企業提供的實踐實習平臺提前掌握技術應用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就業率。
以BIM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建立一支技術過硬,能力出眾的BIM技術團隊,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為企業提供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培訓工作。通過相關的培訓工作,對我省的BIM技術和導向進行宣傳和培訓,將國家的建筑信息化理念普及到建筑行業中,從而實現技術變效益,實現全面雙贏。
以BIM協同創新中心為窗口,引進BIM技術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共同協作,形成緊密的“產—學—研”模式,成立BIM聯盟,展開以BIM技術為主題的學術研究和以企業項目做為實踐應用,共同推動BIM的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教師在實訓教學中熟練掌握實訓項目的標準、工藝和流程。另一方面,企業能夠充分了解教師需求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也可以為學校提供專業的精品課、教學改革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