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上海 200093)
旅游流是以旅游信息為先決條件,以旅游客流為基礎和主體,實現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雙向流動,并伴隨產生了一系列的旅游物流、旅游能流等。國內外對旅游流的研究側重點不同。國外學者較早且深入地研究了基礎概念模型,提出了旅游流的早期模式、演化模式以及大尺度范圍的O—D模式等。國內學者對旅游流的實際應用有深入研究,針對出入境、省市域、經濟帶等研究旅游流空間結構或經濟網絡特征;分析某景點、某種出游方式、某特殊時段等旅游流特征。國內學者對旅游流的研究主要以大范圍空間為主,微觀視角的旅游流研究較少。研究方法常用的是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工具主要是Ucinet、Gephi以及ArcGIS等,且研究數據獲取方法逐漸多源化。
與長沙市相關的旅游流研究主要是分析湖南省或者長株潭城市群的旅游流空間結構,而單獨對長沙市的旅游流分析較少。長沙市一直是國內外旅游的熱點區域,占比湖南省的旅游收入非常高。2020年雖突發疫情,但長沙市旅游增長呈現向好的趨勢,長沙市仍然有潛力成為疫后游客首選的旅游地。研究長沙市旅游流空間特征,不僅能夠豐富相關應用研究類文獻,更能在后疫情時代對長沙的旅游規劃提供一些建議。
文章采用“八爪魚”搜集器,以“長沙”為關鍵詞,在馬蜂窩旅游網站上提取了537篇完整的游記行程。所有出現的旅游節點達99個,經過篩選和整合以及排除掉頻次少于3的節點,最終獲得有效游記304篇,提取出47個旅游節點。另外,本文所搜集的旅游行程大多集中在疫情前,一是新的旅游流流量小,數據很難統計和獲得,二是疫前數據對于研究長沙旅游流仍然有較大的借鑒價值,這是由于旅游地形象感知在短期內不會改變,旅游流的主要聚集地不會有大的變化。
社會網絡分析法是旅游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構建旅游流空間網絡結構,分析節點之間的網絡特征,以清晰地展現旅游地的整體旅游流特征,從而展開一些延伸性的研究。本文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借助Ucinet6.186對長沙市旅游流進行數據測算和分析。
根據游客每個月的出行頻次,本文得出長沙市的氣候季節性對游客量影響不明顯,而國家的休假制度對其影響較大。1、5、10月等包含假期的月份游客集中,其他月份游客量較為平衡。長沙市游客逗留時間在1到7天的范圍,逗留1天、2~4天、5~7天的游客占比分別為7.5%、74.2%、17.9%,平均逗留天數為3.25天。這可能是因為長沙市的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大多數游客選擇過夜,但度假游有待發展。另外,頻次小于3的節點有42個,占比約47.2%,具有明顯的長尾特征。在47個有效節點中,頻次大于50的旅游節點都位于長沙市城區,有3個節點位于寧鄉市,瀏陽市景點由于頻次太少,故不在這47個節點之中。
(1)網絡規模和密度
旅游流網絡密度是指旅游目的地實際存在的關系數量與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最大關系數量之間的比值。占比越大,節點間的連接越緊密,旅游景點之間的通達性也越好。根據數據可得,長沙市節點47個,實際存在的旅游數目為577條,可能存在的最大關系數目是2162條,得到網絡密度約為0.2678,可見網絡密度相對較小,長沙市各個景點之間還未形成完善緊密的網絡連接。
(2)網絡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分析是研究節點在整體網絡結構中位置和功能的重點,包括度數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度數中心性的指標可以用出度和入度衡量。由表1可見,橘子洲、岳麓山主線、太平老街、湖南省博物館等出度和入度都高,且接近中心性值較高,說明這些旅游節點網絡通達性好,與其他節點的連接緊密。另外,這4個節點的中介中心性很高,是連接其他節點的關鍵性節點。溈山風景區、長沙生態動物園、長沙海底世界、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等出度和入度都較低,且接近中心性值較低,這些節點對長沙市的影響相對較小,屬于邊緣節點,與其他節點連接較少。溈山風景區的中介中心性幾乎為0,可以看出節點的孤立性,自身的影響力較小。長沙市的旅游流分布呈現出過度依賴中心節點,部分邊緣節點被孤立。

表1 部分節點中心性
(3)凝聚子群分析
區位因素、旅游者偏好等使得多個節點在局部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旅游流凝聚子群。由圖1可見,長沙市旅游流在3級層面有8個凝聚子群。由表2可見,1、2、3、8這4個子群的聯結密度分別為0.736、0.427、0.286、0.667,此4組子群內部各個節點形成“抱團”,聯結非常緊密,容易產生旅游流聚集的情況。就子群之間關系看,第1、2、3子群之間聯結緊密,互相之間的輻射帶動影響較大,但是對4、5、6、7、8子群的帶動作用甚微,說明長沙市的旅游流較為集中,且區域分化明顯。

圖1 凝聚子群

表2 各子群密度
(4)核心-邊緣分析
核心-邊緣分析能夠判斷旅游節點在整體網絡中的位置,量化節點之間的集聚和輻射能力。表3是長沙市旅游流核心-邊緣分區以及密度值,核心區內部密度值高達0.867,邊緣區內部密度值低至0.068,說明長沙市旅游流網絡空間分區非常明顯。邊緣區與核心區之間的聯結密度不到0.37,說明邊緣與核心之間的聯結較弱,核心對邊緣的帶動作用有限。其中,1代表核心區,包括橘子洲、岳麓山主線、太平老街、湖南省博物館、坡子街、超級文和友、IFS國金中心、五一廣場、火宮殿、天心閣、黃興路步行街、第一師范、杜甫江閣、謝子龍影像館、廣電中心,共15個節點,2代表其他邊緣區節點。

表3 核心-邊緣數據
促進長沙市各區域旅游協調聯動發展,一是保持核心區的旅游優勢,注重旅游質量的提升,二是發揮核心區對邊緣區的引流作用。同時,在后疫情時代,人們更加注重旅游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人流稀疏的邊緣節點受到游客的關注。邊緣區應該及時對新形勢下的旅游新特征做出反應,打造自身特色旅游產品,增強吸引力,深度挖掘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體系。
后疫情時代,人們的出游方式更加偏向于自駕游和自助游等,邊緣區可能會成為新的旅游熱點,需要旅游開發者完善交通網絡,改善邊緣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另外,長沙市的基礎設施比較陳舊,應在保持老長沙底蘊的同時,適當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疫情期間,丁真的火爆帶火了理塘,說明網絡媒介的應用不容小覷。運用網絡手段,如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對旅游地形象進行營銷宣傳,打造網紅打卡地。網紅景點容易出現“曇花一現”的現象,所以開發者應注重對網紅地的經營,延長其存在的時間。疫情使得人們對網絡更加關注,此時是宣傳和推廣的好機會,為后疫情時代旅游提前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