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遼寧沈陽 110000)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黃海在東、渤海位西,擁有國內外著名的不凍港——旅順軍港,是北京、天津海上的門戶,東北三省與山東的口岸。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旅順口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1880年李鴻章在旅順建成北洋水師艦隊增強清朝軍事力量;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軍侵占旅順口;1896年日軍撤出了遼東半島,歸還旅順口;1898年沙俄將旅順變為租借地,并斥巨資規劃建設旅順口;1904年日軍奪取軍港,旅順口再次歸日本海軍管轄,長達40年;1945年8月二戰末期蘇軍出兵東北,占領旅順口,直至1955年5月才其歸還中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歷經半個多世紀炮火洗禮的旅順口如今歷史建筑遺存豐富,日式、俄式為主要風格建筑群結合當時盛行的歐美建筑浪潮,因此又融合了巴洛克、文藝復興式等建筑思想,周圍環境條件保存完好,是帶有濃郁歷史韻味的萬國風情露天博物館。
旅順太陽溝是旅順日俄時期遺跡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以八一路、友誼路、斯大林路為中心樞紐向四面延展,約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尚存日式建筑267棟、俄式建筑269棟,多為日俄時期的行政辦公樓、醫院、法院、兵營及高級長官的宅邸等,日式和風的清雅與歐洲的大氣風格相互融合,點綴于松林之間的建筑群在歲月的洗禮下縈繞著濃郁的歷史韻味,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近年來,區政府加大對于旅順太陽溝老城區的保護力度,禁止在太陽溝街區內蓋高樓破壞建筑總體系,并保留大和旅館、肅清王府、名人故居、司令部舊址、關東州廳舊址、旅順師范學堂舊址等標志性建筑將老建筑修舊如舊。于是,太陽溝憑借風格各異的幾百座古建筑以及周圍良好的自然景觀環境,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東方好萊塢式”天然影視拍攝基地。可以拍攝的影視作品時間跨度極大,從近代抗戰到闖關東時期的歷史劇,如《小姨多鶴》《闖關東》《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大連故事》《風聲》《飛哥大英雄》;到新中國成立前后改革初期的寫實題材,如《太陽照常升起》《雷鋒》《北風那個吹》《我的丑娘》《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抑或是質樸簡單的海邊小城,如《于無聲處》《夏洛特煩惱》《后來的我們》;即使是現代時尚的取景也不在話下,可以到車程僅10分鐘的旅順主城區,如《鉆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法醫秦明》等,這些影視作品的播出把旅順小城帶到了大眾視野中。2013年開始,太陽溝大量引入外來投資建設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萬國風情藝術街區,也因此吸引了各大影視公司前來投資拍攝。近五年來,僅在冊登記的影視作品高達400余部,漸漸形成了清風小鎮、旅順晶體管廠等為主的影視基地,集拍攝、群演、租賃、酒店、娛樂、旅游等服務為一體,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為旅順小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3年11月,旅順口區政府引入投資成立大連太陽溝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區政府承租并授權范圍內的軍隊房屋出租工作,由于歷史原因太陽溝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建筑為軍隊所有,因此該公司根據老房自身特點將其在合理范圍內修復重建后授權租賃,讓舊房重現曾經的光彩;成立太陽溝陶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工藝美術品開發及展示,研究制作新興手工藝品;定期舉辦攝影繪畫等大型活動吸引游客,宣傳景區。以“太陽溝一個沒有時間的地方”為主題,結合本地歷史文化特色打造太陽溝藝術街區品牌,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氛圍[1]。
第一,創建攝影與寫生愛好者俱樂部。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歷史遺跡保護修復工作,使這里形成了典雅別致的歷史文化氛圍,加之太陽溝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初春綻放的櫻花園、仲夏盛開的牡丹院和玫瑰園、深秋金光爛漫的銀杏大道和楓葉林以及四季皆綠的火炬松林點綴于百座古建筑間,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攝影師、畫家來此寫生采風。2016年開始,區宣傳委在此舉辦“最美旅順口,醉人太陽溝”“秋色的院子”等20余次的攝影美術比賽,“凝固的記憶”“風景這邊”等10余次藝術作品展,為太陽溝的藝術氛圍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
第二,打造露天電影院。自2016年以來,由大連太陽溝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組織,在太陽溝"西大院"內建設了露天電影院,于每年7、8、9三個月的周末晚播放弘揚主題旋律的經典老電影,目前,以播放影片400余部,獲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登上了當地微博熱搜、被遼寧衛視和大連電視臺爭相報道[3]。2019的熱門事件“大連老人自帶‘無須讓座’燈牌坐地鐵”的主人公劉增盛是太陽溝露天電影院的放映者之一,跟隨著老人的熱度,太陽溝露天電影院也上了一次央視新聞,被更多觀眾所熟知,很多游客慕名前來。為打造太陽溝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文化品牌、繁榮太陽溝“夜間經濟”、扶持民間文化產業在太陽溝扎根生長做出貢獻。
第三,新媒體技術的融合。


2017年開始,太陽溝產以業園重新審視景區,規劃出全長8公里橫跨6條街共19個主要景點的“太陽溝日俄經典建筑休閑游路線”,蘇軍勝利塔為起點,先北至俄式老建筑群,向西行進經過最美彩葉大道、旅順實業學校舊址、旅順工科大學舊址至肅親王府舊址,后向南下行到列寧街植物園(包括中蘇友誼塔、旅順博物館、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孫家溝凈水廠舊址、俄清銀行旅順分行舊址等)、尼克巴吉基旅館舊址、旅順師范學堂舊址,經櫻花大道至旅順高等公學校舊址、繡樓、大和旅館舊址,西行楓葉大道回到起點蘇軍勝利塔,單向行進將太陽溝的歷史遺跡、自然風景串聯起來,將整個景區線路化、專業化。
由“旅順太陽溝”App、公眾號首發推送至“旅順口發布”“大連新聞”“大連旅游”等10余個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利用平臺吸納公眾關注度,得到較為理想的投資資源與客流量,提高旅順人民的就業率,改善人民整體生活水平[4]。
園區開創“旅順經典名人故事打卡游”。由于旅順的特殊歷史條件,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墨客都駐足過旅順小城,留下了諸多遺跡,具有很高的研究觀賞價值,如偽滿洲國文人羅振玉舊居、日本西本愿寺第二代法主大谷瑞光、原沙俄旅順陸軍城防司令庫特拉琴科舊居,沙俄占領旅順時期日本工科大學校長、理學博士井上禧之以及相繼擔任校長的野田清一郎、安達禎的工科大學校長故居、川島芳子童年住所且與甘珠爾扎布結婚肅親王府舊址等等.[5]太陽溝文化產業園將這些故居按照原始遺跡形態重修重建,并科學規劃了瀏覽路線,在建筑外建立二維碼講解牌,游客用手機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相關歷史人物的生平經歷、建筑物的滄桑歷程、周圍歷史景觀介紹、休閑娛樂場所等。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游客興趣與參與度,拉近游客與近代史的距離,讓人們隨時隨地感受太陽溝的歷史文化魅力[6]。
如今的旅順口已不再是大連落后城市的代名詞,曾經飽經歲月滄桑的旅順小城借勢新媒體,緊跟時代浪潮,通過建立太陽溝文化產業園充分發揮自身優點,全方位、多角度營造本地文化藝術氛圍[7],在影視、書畫、手工藝、旅游等方面引入投資,在新媒體時代加速成長,小城經濟高速發展,這讓人們看到了新媒體藝術與近代史資源有機結合換發的別樣光彩,歷史小城也可以與新媒體平臺共生互利,也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更多的方向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