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二

孫富凱和汪曉東組合動作
采訪孫富凱那天,大概是2020年入秋后氣溫最低的一天,秋風微雨寒氣襲人,我往身上一連套了三件衣服,出門還覺得手心冰冷。孫富凱來了,他像公園里許多晨練大爺一樣,穿著一件普通的灰黑外套,個頭不高,臉上表情淡淡的。可當他將外套一脫,露出里面的緊身黑色短袖,身子隨意地往旁邊單杠上一掛,那緊實的肌肉線條,完美的肌群形狀,立刻吸引了周圍鍛煉者的注意,不時有人過來,沖孫富凱起哄:“老孫,來個經典動作!”孫富凱便聽話地露了一手,他的單杠漫步,做得堪比長期浸淫于健身房的年輕小伙,這已夠令人驚嘆,待到他露出“前水平”的絕活,大家圍攏過來,嘖嘖稱嘆。旁邊一位同樣在十度以下的天氣當“短袖黨”的白發大爺,豎起大拇指和我說:“這個動作不容易練,放眼整個西安的老人,孫富凱是頭一份!”

負重一個小朋友引體向上
前水平是街頭極限健身的一個動作名稱,它需要雙手拉緊單杠,身體繃緊,靠手臂下壓和背闊肌發力配合,讓身體懸浮起來。十年前,孫富凱壓根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因為嫻熟地掌握前水平,而成為街頭健身的牛人。
十年前,孫富凱是西安西郊一名普通的菜農,每天光是種菜施肥、除草間苗,已經令他疲于奔命。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往床上攤開四肢一躺,腦子什么也不想,人已呼呼睡著。53歲時,因為舉村拆遷,他失去了前半生賴以維生的生產資源——菜地,當然,作為補償,他們一家人得到了五套安置房。
我打趣孫富凱,稱他是隱形富豪,他不好意思地擺擺手,說什么富豪啊,安置房,不值啥錢的。孫富凱雖從十年前便離開了土地,身上依舊帶著大地的憨厚本色,他接著講自己“沒菜種”以后的經歷。
那時,孫富凱和家人搬到了唐延路附近。在唐延路和灃惠南路中間,有一個街心花園——待賢坊。孫富凱看公園里有人跑步,便嘗試跟著跑起來。一開始,他連三千米都跑不到,便累得氣喘吁吁,但他拿出了從前種地時的倔強勁兒,咬牙堅持下來。慢慢的,他每天都要跑上兩三個鐘頭,足夠一個“半馬”的公里數。
只是跑步也挺無聊,孫富凱見不少街坊在公園中玩健身器材,他也湊過去看。他羨慕人家在單杠上一口氣做幾十個引體向上,但自己抓握單杠,卻一個都做不了。他不氣餒,發明了一套“紅綠燈計時法”。公園的云梯,正對著街口紅綠燈,孫富凱無法引體向上,便用最笨的辦法,兩手緊握云梯桿,身體吊在上面,眼睛望著紅綠燈計時。一個完整的紅綠燈過程,是九十秒,起初他無法堅持吊足“一個紅綠燈”,但他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雷打不動地練習著、堅持著,漸漸地就可吊夠“好幾個紅綠燈”了。
面對健身,孫富凱是個心特別能沉下來的人,當他輕輕松松地解鎖了包括引體向上、單杠漫步等一系列“花式單杠動作”后,他對公園健身器材,差不多都試了個遍。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挖掘其特有的健身價值,哪怕一個普通的“踩車輪”,他都能在上面做各種動作,有的練腹肌,有的練背部肌肉、腿部肌肉,他不拘一格的健身方式,常常令人耳目一新。
就在孫富凱將待賢坊的健身器材玩得溜轉時,他忽然覺得身體不對頭了,早上起來感到胸悶氣促,去醫院一檢查是冠心病,當即被留院動手術,心臟安了五個支架,在病床上躺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康復。
出院后,孫富凱完全沒將自己當作“心臟不好的人”,每天早上送孫子上學后,都要到公園打兩個小時的太極拳,下午六點到八點再來公園做器械運動,他的“杠上花樣”,讓年輕人看了都自嘆不如。
我問孫富凱,你現在心臟安了五個支架,家人是否放心你每天長達四小時的健身鍛煉?他看著我的眼睛,誠摯地回答:“任何鍛煉,都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練習。我之所以能這樣運動,是因為我有長達十年的運動基礎和運動習慣。若缺乏根基,切不可盲目模仿,否則非但起不到鍛煉效果,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

一個支點單杠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