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玲
摘?? 要? 教學主線是一節課的靈魂,如何設計教學一直是教師不斷研究的課題。對教師來說優秀教學設計的呈現,可以讓一堂課有條不紊、環環相扣、精彩紛呈,使學生的學習水到渠成,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幫學生搭起科學知識之橋,并及時對學生正確指導,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寓教于樂,體驗探究其中樂趣。
關鍵詞? 教學主線? 科學知識? 課堂?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2.024
Relying on the Main Line of Teaching and Flexible Science Classroom
——Take the lesson "Dissolution of Substances" as an example
LIU Shuling
(Guanmei International School,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The main line of teaching is the soul of a class. How to design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topic for teachers to study. For teachers, the presenta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can make a class orderly, closely linked, wonderful, make students' learning come naturally, so as to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aterials, help students build a bridg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imely guide students correctl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put teaching in fun,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fun.
Keywords: main line of teach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class; explore
成功的課堂都有一條明晰的教學主線。教學主線是指圍繞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鋪設的,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有序且完整的脈絡,它是教師在反復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教學主線可以把碎片化的各個知識點,有效串聯成結構化的課堂教學形態。優秀的教學設計可以讓一堂課有條不紊、環環相扣、精彩紛呈,使學生的學習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解決教學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把科學課程目標分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個維度,教師在設計教學主線的時候,要多維度考慮,不能只考慮科學知識目標的達成,而忽略了其他課程目標。
《物質的溶解》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觀察物質溶解現象,了解物質在水中溶解的過程,理解溶解現象的特點;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習和掌握物質溶解實驗的操作方法。以往執教這一課時,總感覺內容太多,學生既要學習食鹽、高錳酸鉀、茶葉的溶解等實驗的規范操作、觀察和分析,又要理解溶解的概念,在一節課40分鐘內常常顧此失彼,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精心設計教學主線成為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明晰科學知識主線,理解溶解概念
科學知識是基本的科學素養,是設計教學主線的關鍵??茖W知識主線是明線,教師要注意呈現知識的來龍去脈,要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有效獲得學科知識,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本節課的科學知識目標是理解概念溶解現象和溶解特征。溶解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一種現象,但是沒有在科學課上認真地研究過,他們對溶解的特征并不能準確地描述。基于學生對溶解現象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把本節課的科學知識主線設計為問題串:
海水為什么是咸的?
食鹽的溶解過程和溶解后的液體是怎樣的?
食鹽是均勻分散在水中嗎?
我們能觀察到物質的溶解過程嗎?
茶葉溶解在水里了嗎?
食鹽加入水里后,我們觀察到食鹽顆粒越來越小,最后消失不見。溶解后的食鹽變成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是均勻分散在水中嗎?我們能觀察到食鹽的溶解過程嗎?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引出觀察紫色高錳酸鉀溶解的內容。高錳酸鉀顆粒在水中越來越小,最后小到看不見了,水變成紫色,而且整杯水的紫色很均勻。此時,大部分學生能用均勻、分散、透明等詞語來描述溶解的特征。
接著,教師讓學生觀察泡茶的現象,回答“茶葉是否溶解在水里了”的問題,以此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用所學知識作為支撐點,分析茶葉在水中的變化情況,認識有些物質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
明晰科學方法主線,掌握溶解技能
科學方法主線是暗線,蘊藏在科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需要教師挖掘、提煉并貫穿到知識的教學中去。本節課安排了兩個大的活動:海水為什么是咸的,泡一杯茶。這兩個活動蘊藏著科學方法主線,容易被很多教師忽視。教師處理好這兩個活動,讓學生明白如何做物質溶解的實驗,并讓他們用這節課學到的方法來做其他物質的溶解實驗,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科學方法的學習太重要了。教師選擇簡圖加簡單文字描述的方式,幫助他們了解并學會使用科學方法。教師的演示要嚴謹和規范,讓學生知道應該如何觀察和記錄。
基于以上觀點,教師把物質溶解實驗的規范操作方法設計為本節課的科學方法主線。活動“海水為什么是咸的”有兩個主要內容:食鹽的溶解實驗和高錳酸鉀的溶解實驗。食鹽的溶解實驗作為一個演示實驗,教師從演示實驗就開始規范操作,并且貫穿整個課堂:放食鹽→靜置、觀察和記錄→攪拌→靜置、再觀察和記錄,并在黑板上演示簡圖加簡單文字的記錄方式。課堂前十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教師在這時進行規范演示,讓學生對溶解實驗的操作和記錄方式了然于心。
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高錳酸鉀的分組實驗,他們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實驗和記錄。再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其他物質的溶解實驗,進一步鞏固和應用,提高實驗探究技能。
明晰科學態度主線,延伸溶解探究
讓學生保持對科學探究的熱情、樂于探究,是科學課堂教學主要的科學態度目標。本課以示范模仿為載體推動科學態度主線的實施,以親歷嘗試為載體呈現科學態度主線的梯度,以鑒賞分析為載體推動科學態度主線的延伸。
觀察和模仿是人類最早了解自然規律的方式。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獨立探究的能力,需要教師通過嚴謹和規范的演示引導他們進行科學探究,克服探究的盲目性,從而逐漸掌握并學會自主探究。學生在小組實驗中親身參與,動手操作,獲得最真實、感性的體驗,他們才能深刻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樂于探究。通過鑒賞分析,可以豐富和拓展學生的視野,把他們的探究熱情延伸到課外,豐盈了課堂結構。
本節課第一個探究活動“食鹽的溶解”,采用教師演示的方式呈現,提示規范的實驗操作過程和簡明的科學記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想要動手操作的積極性。第二個探究活動“高錳酸鉀的溶解”,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滿足了他們渴望動手實驗的需求。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熟悉并初步掌握了溶解實驗的操作方法及記錄方法,并嘗試利用實驗記錄單分析實驗結果,科學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高錳酸鉀的溶解”活動過后,插入“淀粉的溶解”實驗操作視頻,從鑒賞分析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物質溶解實驗的規范操作,激發他們在課外進行其他物質溶解實驗的欲望。
教學主線是一節課的靈魂。教師要努力鉆研,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一節課里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主線,或明或暗,遙相呼應,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靈動有神,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