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燕
①
緊張的學習生活節奏、老師家長的殷切期望、來自心底的恐懼,是打垮許多人的“怪物”。有些人因為模考的失敗而陷入自我懷疑,心靈常被消極的情緒占滿,整天想著自己的不足。面對高考,在良好的心態支撐下,我們才能更加投入地學習——那么,如何才能調節狀態,保持自信樂觀呢?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樹立自信心,用“我的基礎很扎實”“我超棒”“我會成功的”等諸如此類的話提醒自己,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運氣不好而不是能力不行,讓自己從抑郁低沉的狀態中抽離。
其次,學會自我比較。有時我們跟別人相比,會覺得自己很差,容易灰心。這時,就要改變對象,和自己比。每天找一個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接納自己,鼓勵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把握好自己的復習節奏,不受別人影響。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不要去擔憂未知的結果。如果你懼怕道路前面的山崖,那生命就永遠是一潭死水。我們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地學習,把考試想象成一次自我展示。人活在過程中,而不能困在結果的牢籠里。不恐懼,不放棄,讓自己練就強大的內心去面對考試。
②
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效率一定要提高。專時專用,按照高考的考試時間來學習,固定時間學習固定科目,有利于大腦對知識的吸收。同時,克服拖延癥,“今日事,今日畢”才能體會到游刃有余、忙里偷閑的快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呢?
首先,切忌打“疲勞戰”,不要為了考試而改變自己原有的生物鐘,更不要從早到晚不停地學習。人的大腦是有工作限度的,超過這個度,就會感到疲勞,學習效果也不佳。所謂“文武之道,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是激活大腦、提高效率的好方式。
其次,各個科目都要兼顧,不能只復習自己喜歡的和自己擅長的。對于薄弱科目的復習要分清主次,有所取舍。比如,你對英語語法掌握得不好,以致不能準確判斷句意,造成失分,而長難句、非謂語動詞、介詞等考點都涉及語法,那你就要在語法上多花時間,才可能提高成績。反之,如果薄弱點的分值占比不大,就可以看作是次要的,可以少花點時間。
另外,題目在精不在多,在刷題的同時,還要建立自己的題目系統,說到底就是整理這三類題目:做錯的題目、新的題目、有新方法的題目。做錯的題目,要寫明做錯的原因,總結此題的思路和方法,防止再錯;新的題目,即以前沒見過的題,它可以鍛煉思維能力,也可能是未來考試的趨勢;有新方法的題目,當老師或同學使用一種巧妙并且你沒想到的方法解題時,應該記下來并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平時沒有積累錯題的同學可以把做過的試卷裝訂成冊,反復翻看,總結思路。
最后,在攻破難題的時候,也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回歸教材。題目雖然靈活,但萬變不離其宗,許多高考題目就是教材題目的變式。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要吃透教材的細節,掌握書里的基礎知識,對全書的例題和練習題要心中有數,能達到背誦的程度則更好。
復習的時候還要調動多感官,眼耳口手腦齊上陣,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眼睛看課本、看板書、看老師的表情、看同學的反應;耳朵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不漏聽、不錯聽;嘴巴復述、朗讀,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手做筆記、圈重點、寫感想、做練習;勤動腦筋、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