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文明辦
張泮,1992年出生,中共黨員,西城區新北社區居民。張泮積極參加社區各類活動。他主動自薦,參與了社區抗擊疫情、垃圾分類桶前值守、綜治值班等工作。堅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行動才能給生活增添力量。
2020年初,疫情暴發,剛剛退伍不久的張泮正在家照顧孕期反應嚴重的妻子。看到新聞中對于抗疫的報道,他的妻子對他說:“現在,所有人都投身到一線開展全民防疫工作,你是黨員,你不去嗎?”愛人的話深深觸動了他,于是,他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社區街道組織的黨員突擊隊,協助社區、小區物業核查疑似患者,測量體溫、檢查出入證,給隔離人員送物資、發放防疫宣傳手冊。
“大爺您早啊,現在特殊時期,咱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您要是需要買東西讓孩子給您從網上買,我給您送家里去”“阿姨您把口罩戴好了,人多的地方咱可別去啊”“外賣不能進社區您跟顧客說一下,來小區門口取餐”。從疫情發生以來,這些對話就成了新外大街北社區居民張泮的日常,作為一名黨員和野戰部隊的退伍軍人,在社區需要支援的時候張泮主動申請加入社區的防控隊伍。
每天上午9點,張泮準時來到社區居委會打卡上崗,新外大街北社區書記賀鳳賢每次都笑稱張泮已經從一名優秀的軍人蛻變成了一名專業的社工了。每天張泮的工作量已經與社工們持平,他會幫助社區做好巡邏消殺測溫執勤等工作,在執勤時還會幫助居家觀察人員、高齡老人、失能獨居老人,送快遞和生活日用品,每天都要送5到6次。張泮回憶,最讓他記憶猶新的是有位老人,一次性購買了一周的生活用品,重達30多斤的物品是他走樓梯送上的五樓,“老人年紀大腿腳不方便,別說30斤,就算是50斤我也得幫他拿上去。”張泮笑著說。為了加快送達的速度,張泮還特意買了一輛電動車,只為了將物品早點送達居民手中。
每天白天,張泮活躍在社區的抗疫隊伍中,晚上回家照顧懷孕的妻子史明艷。史明艷是陸軍軍醫大學的,本來應該加入大學第二三批支援武漢的隊伍。因為孕期只好在家休養。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張泮,鼓勵張泮履行黨員的職責,走上抗疫一線,為社區抗疫工作做貢獻。她從專業的角度教張泮如何進行消毒工作,默默支持張泮的工作。無法出門參加抗疫,她就在線上支持抗疫工作。張泮寫了一篇《我的抗疫故事》,史明艷看完后有感而發,捂著肚子為這篇文章創作了8張沙畫,也正是這8張沙畫讓他們夫妻倆的抗疫故事被更多人知道,社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張泮和他的愛人
在張泮心中,街道和社區就是他的家,他們家三代人都住在新外大街北社區甲8號院,有著很強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小區里有好多老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這時候一定要站出來盡一份力,做好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在護自己的家,守護自己的家人。
自疫情暴發開始到2020年年底,在抗疫工作中,張泮收獲了力量,也收獲了溫暖。2月的夜晚,天氣很冷。夜里八九點鐘,有居民給他送來熱水,讓張泮心中暖暖的。張泮在路邊巡邏,經??吹缴鐓^的社工和志愿者,加班熬夜、站崗執勤。從最開始執勤時,面對很多居民的不理解;到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積極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張泮感覺大家的工作被認可了。
他在《我的抗疫故事》中寫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男兒國是家,盡我綿薄之力,愿國泰民安,歲月靜好!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大地春如海。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以張泮為代表的社區黨員,如蒼松翠柏,巍然屹立,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心系群眾疾苦,心系群眾安危,疫情面前,勇擔責任,踐行使命。作為一名黨員和退伍軍人,展現了顧大局、有擔當的文明健康市民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