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自坤 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審計部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內部審計作為審計監督體系的一部分,也應積極思考,創新工作方式,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的監督作用。
本文所稱內部審計,是指對本企業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以促進企業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的活動。在新時代下,內部審計如何創新發展,履行好自己應有的職責,完成內部審計目的,確保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一)內部審計做好頂層設計,確保內部審計客觀獨立地履行好審計工作的職責,實現其審計目的。企業集團應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如圖1所示),主任由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擔任,副主任由企業紀委書記或總審計師擔任,辦公室設置在企業審計部門。

圖1 組織結構圖
審計委員會應當審核批準企業年度審計工作計劃,負責審計機構的設置及負責人的任命,為審計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定期聽取審計部門匯報工作并解決重大業務問題。
(二)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體系,確保審計全覆蓋從。組織機構設置和內部審計制度建立著手,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應對下屬二級集團企業(以下簡稱“二級單位”)派駐內部審計機構并配備審計人員,派駐機構由企業集團機構實行垂直管理,其審計人員的薪酬、職務、晉升、考核、培訓等均由企業集團機構負責。企業集團機構負責對派駐機構開展的審計業務進行指導和監督,派駐機構與企業集團機構審計業務側重點有所不同,派駐機構的年度審計計劃由企業集團機構審批,審計成果和審計整改落實情況報企業集團機構備案。企業集團機構對派駐機構負責人和審計人員實行定期輪崗制度。未派駐內部審計機構的二級單位由企業集團機構負責審計監督,從組織機構上建立對整個企業集團有效審計監督體系,從而實現審計全覆蓋。
企業集團機構負責制定統一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制度包含審計委員會工作職責、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企業集團機構與派駐機構的業務范圍、具體審計業務辦法等管理制度,并監督貫徹執行。
(一)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教育培訓。科學制定審計人員年度培訓計劃和中長期培訓計劃,實施審計人員分類分層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含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還應包括政治素養和理想信念等,以及對企業文化認同度。通過多方面教育培訓,將審計隊伍培養成為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的高素質審計隊伍。
(二)創新審計人員晉升渠道和薪酬分配管理機制。對企業審計人員建立管理職務和專業技術職務(相當于審計職業化)雙重人才成長機制,以及相應薪酬配套機制。管理職務類設置審計副經理、審計經理、高級審計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和公司級審計總師,專業技術職務類設置技術副總監、技術總監、審計副總師和審計總師。技術總監薪酬待遇相當于審計經理、審計總師薪酬待遇相當于審計總經理等薪酬配套機制,并且建立管理職務和技術職務轉換渠道。對有特殊專業特長審計人員可通過協商工資制形式確定薪酬待遇。企業建立上述審計人才成長長效機制,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審計隊伍,才能留住高素質復合型審計人才。
(三)建立審計人員動態調整和考核激勵機制。嚴格審計人員錄用標準,在政治素養、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實踐經驗、職業道德等方面設置門檻,細化指標,配備勝任崗位的審計人員;建立健全審計人員考核激勵機制,創新考核激勵的日常管理方式,充分激發審計人員工作熱情。
(一)建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才庫。企業集團審計委員會應建立以企業集團各專業的業務專家為主/企業集團外的專家為輔的內部審計人才庫。根據審計需要,每個專業設置2名內部審計人才,定期對內部審計人才庫成員進行必要審計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進行培訓。同時,對專家人才庫成員每年進行必要考核,對不符合要求或不能參加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實行定期淘汰。對參加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按企業集團專家每天給予一定補助,集團外專家按協商報酬給予支付,確保審計專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與集團內部專家組成審計團隊開展審計工作。根據內部審計項目安排及審計業務需求,從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才庫抽借集團內部專家,共同組建審計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從源頭上確保內部審計力量和質量,確保內部審計質量,為審計結果運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與外部專家組成審計團隊開展審計工作。對于特殊但不涉及商業秘密的內部審計項目,當內部審計人才庫中的內部專業審計人才難以勝任時,可從人才庫中聘用外部專家共同組建審計組開展工作,內部審計人員對聘用外部專家審計程序和審計結果負責。從源頭上確保內部審計力量和質量,確保內部審計質量,為審計結果運作奠定堅實基礎。
(四)聘請中介機構開展審計工作。由于內部審計項目重要性復雜性,內部審計力量無法按質按量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可聘請具有專業特長社會中介機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一)內部審計結果應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干部和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在企業集團層面重視審計監督工作,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審計委員會在審計機構出具審計報告后,應當及時按照審計結果運用的相關制度提出對審計對象的考核、任免、獎懲建議,召集涉及領導干部管理的機構開展專題討論會,形成對被審計領導人員的考核、任免、獎懲結論,增強審計的震懾力。
(二)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應定期對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研討,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和類型形成應對措施。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加強對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分析研究,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或形成整體應對措施,或形成警示教育材料在企業集團內部宣傳學習,從根本上解決共性問題。
(三)逐步建立內部審計公開機制,增加內部審計震懾力。在企業集團內部逐步建立內部審計公開機制,采取內部通報、公告等形式,探索內部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公開的方式方法,發揮內部審計的警示作用。
(四)對審計提出建議,督促被審計單位深入研究和采納。對審計提出建議,被審計單位第一負責人要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認真研究和分析,屬于合理建議要認真采納,并制定相應措施。若認為審計提出建議不恰當要及時溝通說明原因,協商一致后留檔備案。
(五)明確審計追責條款。對于在審計過程中不配合審計或拒絕接受審計的,對于審計提出的建議拒不采納又不說明原因的,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力、拒不糾正的,對于屢查屢犯的等情形,明確責任主體和懲罰條款,并嚴格執行。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內部審計應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構筑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監督體系,培養一支高素質復合型審計隊伍,有效整合審計資源,加大內部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充分運用好審計結果,展現內部審計的價值。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深化改革、攻堅克難、轉型發展起到保駕護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