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慶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從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以來,區塊鏈技術發展了十多年。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基于分布式賬本的去中心化系統。區塊鏈系統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信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匿名性、開放性和自治性。區塊鏈1.0時代是以比特幣、萊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具有支付、流通、價值儲藏等貨幣職能。區塊鏈 2.0時代是由以太坊、瑞波幣為代表的,是可以運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系統。智能合約的產生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區塊鏈系統可以基于智能合約開發出更多的“功能”,使得人們可以在區塊鏈系統上構建自己想要的應用。
“科斯定理”產生于羅納德·科斯1960年發表的《社會成本問題》一文。其核心內容是: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者很小)時,只要產權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許經濟當事人進行談判交易,那么無論初始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都是有效率的。
區塊鏈技術在產權數字化方面會逐漸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因此會促進更多的交易在線上進行。同時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促成更多的交易費用為零(或者很小)的場景出現。區塊鏈技術將會在兩個方面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一方面是價值傳輸能力會讓交易環節減少,另一方面是智能合約的成熟+經濟能力,會促進很多交易的自動執行。
我們從產權數字化,交易流程減少,交易自動化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區塊鏈技術對于科斯定理產生的影響。
在資產確權領域,有兩種形式的資產轉換方式:傳統資產數字化,數字產品資產化。區塊鏈技術為這兩者之間的轉換提供了技術手段。
生活中我們認識的資產包括土地、房屋、公路、鐵路、機器、車輛、電腦、家具等等有形資產,還包括專利、商標、債權、使用權、受益權等無形資產。網絡世界還有一種無形資產——數字資產。一件游戲裝備可能價值幾百或幾千人民幣,一個電子寵物可能價值幾萬人民幣,一枚比特幣價值幾十萬人民幣。區別于傳統資產,數字資產是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并被某個系統確權的資產,傳統資產是有合同、證書等實物形態并被政府確權的?;跀底重泿诺某晒Γ覀兛梢允褂脜^塊鏈技術為資產確權,將數字資產通過綁定技術,建立數字資產和傳統資產之間的對應關系。這樣傳統資產和數字資產都可以借助區塊鏈提供的價值傳輸能力、自動執行能力、交易撮合能力,提高傳統資產的數字化和數字產品的資產化。
當前在區塊鏈技術在數據保全、產權登記、版權保護、知識產權溯源等信息化建設比較完善的領域已經有了很多的使用。在傳統商業領域,對實物的產權確認方面,進展不夠明顯。一方面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階段,數字確權的基礎設施需要完善的時間,另一方面傳統資產的數字化確權需要社會多個部門的協作,產權數字化還需要一些時間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中因為經濟模型的存在,使得這項技術與以往的技術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影響力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影響力。區塊鏈技術使得今后的互聯網具有了價值傳遞的能力,這種價值傳輸能力不僅會覆蓋我們傳統的交易范圍,而且還會覆蓋很多微支付場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傳輸范圍能夠滿足更廣泛的交易場景。
我們很多人會疑惑,在當前的互聯網中不是也可以進行支付、轉賬、工資發放、掙積分、掙現金等操作嗎?但這些操作不是真正的價值傳遞。網上的支付與轉賬是我們傳統支付方式的電子化,是我們線下金融系統的輔助。我們把當前的互聯網還是稱作信息互聯網。在信息互聯網上面也可以傳遞價值,但價值轉移的方式、傳遞的方式通常是一個操作流程中的附加操作,價值的管理依靠外部系統。信息互聯網中的信息流、價值流與業務流是分開進行的。因為很多流程需要外部信息確認,信息互聯網中更多的是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交互。
在價值互聯網階段,每個事件的信息流和價值流將會合二為一,價值可以在網絡中產生、分割、交換、轉移,……。價值互聯網不僅在人和計算機之間交互,也會讓更多的物物之間開始交互。
下圖中我們用一幅圖來說明信息互聯網中業務流程與價值互聯網中業務流程的不同。
在信息互聯網中,購買商品有一系列的操作(選擇商品、加入購物車、下訂單),需要結算的時候,用戶會被引導到支付系統完成操作,中間環節需要人機交互參與,之后才會完成整個的購物線上流程,然后訂單才會進入物流系統,最終完成整個交易。如下頁圖所示。
在價值互聯網中,信息流與價值流的傳遞合二為一,是一個統一的數據流。購買商品有一系列的操作:選擇商品、加入購物車、下訂單、內部價值系統結算、完成訂單→直接通知物流系統,最終完成訂單(物流系統內部的結算都可以自動進行,依賴我們后面講到的智能合約能力)。如右圖所示,整個交易減少了部分環節。

在物聯網中,這種二流合一或多流合一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這樣就不需要人的參與,將人類完全排除在外,一切靠程序與區塊鏈中經濟模型的控制就可以良好的運行。
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不僅僅是一個能自動執行的計算機程序,它也是一個系統參與者,它能接受信息并回應,可以接收和存儲價值,也能對外發送信息和價值。它的存在類似于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可以替我們保管資產,并且按照制定好的規則進行操作?;趨^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加上經濟能力不僅可以發揮其在執行效率方面的優勢,而且因為不可逆,自動化執行,保證了執行結果的確定性。智能合約的代碼一旦部署到區塊鏈系統中,便由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來保障其過程的透明性、確定性。在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和我們傳統的程序有較大的區別,不僅僅是自動執行,更體現在去中心化的不可逆+價值傳遞能力。在智能合約的初期,像以太坊上面的“智能合約”,只實現了代幣產生與發放等簡單功能。這些只是在區塊鏈發展的幼年時期,這些功能還不夠強大。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越來越多的操作,可以依靠智能合約自動執行。
智能合約的發展會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與促進市場活動。區塊鏈系統上提供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通過智能合約匹配資產的買家和賣家,進行點對點交易。這種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不僅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能夠提供數字化的自動交易市場,促進交易。同時去中心化金融DeFi也能夠提供借貸、支付、保險等功能,為交易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區塊鏈技術提供的資產數字化確權能力,能夠將傳統資產與數字資產之間建立聯系,為傳統資產在數字化交易所中進行交易提供必要的準備,資產的數字化也有助于產權初始界定清晰。
區塊鏈技術能夠從兩個方面降低交易成本:
1.價值傳輸能力能夠明顯的減少交易環節,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2.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交易自動化處理,降低每個執行環節的成本。
交易成本主要包含時間成本和貨幣成本。我們使用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分類方式,總體的交易成本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搜尋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決策成本、監督交易進行的成本、違約成本。
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能力、數字化交易所的匹配能力(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都能提供更好的匹配能力),能夠顯著的降低交易中多個環節中的成本。如,數字化交易所的交易平臺能夠降低搜尋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所的信譽系統也能夠降低議價成本和決策成本;交易所的保障機制也能夠降低交易雙方的違約成本。
區塊鏈系統提供的與外界交互能力,能夠很好的監督交易過程,如跟蹤產品的運輸、驗收貨、產品使用、售后保證等環節,這些能夠降低監督交易進行的成本。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會推動科斯定理中所述條件的產生,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更多交易的進行,從而更容易達到市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