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商業大學 張 瑜
區塊鏈是將用于數據驗證和存儲的密碼學、用于數據生成與更新的共識機制、用于數據編程和操作的智能合約三者進行結合的去中心化的計算范式,通過點對點網絡、去中心化及共識機制等特性建立鏈上信任機制,實現信任的逐級傳遞和全面有效監管[1]。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多個行業、領域進行了落地應用,強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與模式變革。會計作為直接反映經濟活動結果的核算途徑與管理方式,也愈發受到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影響。雖然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應用與科學研究領域成為熱潮的時間尚短,但厘清其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范式、發展路徑及研究熱點等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的創新研究與實踐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按照研究維度,主要從橫向與縱向兩種角度對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在橫向分析方面,對研究的主要研究機構、研究學者與研究關鍵詞等內容進行整體分析,以深入了解研究的特點;在縱向分析方面,按照時間維度對研究熱點的變化進行分析,以體現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熱點變動情況[2]。
按照研究程序,主要分為兩個環節,一是題錄信息整合——運用CNKI數據庫對文獻進行檢索,并導出相關題錄信息;二是大數據可視化分析——運用VOSviewer軟件對相關題錄內容進行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表達[3]。
為了兼顧檢索范圍的全面性與精準性,以涵蓋數據量最全面的CNKI數據庫為基礎檢索源,選取“經濟與管理科學”專輯下的“會計”專題為研究數據來源,以“區塊鏈”為主題詞進行檢索。至2021年2月8日,共有期刊論文331篇,學位論文16篇,會議論文1篇,報紙文章11篇。考慮到數據分析口徑的統一性以及數據分析的基數問題,選取331篇期刊論文作為分析對象。
2016年是我國會計領域的區塊鏈研究元年,出現了第一篇期刊論文,此后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從數量上來看處于持續增長狀態,通過計算增長速率可知,2016—2017年增長率為250%,2017—2018年增長率為235.7%,2018—2019年增長率為108.5%,2019—2020年增長率為62.2%。由數據統計可知,本階段的增長率正逐年放緩,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熱度在外部政策、技術等環境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近幾年內將從初始的爆發期轉入較為成熟的穩定期。

圖1 2016—2021年期刊論文發文量
至2021年2月8日,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論文共331篇,期刊文獻中共有486個關鍵詞。在同時考慮出現頻次與關鍵詞個數的基礎上,以出現頻次4次為限定條件,將48個頻次高于等于4次的關鍵詞作為可視化基礎。將部分涵義高度相似的關鍵詞剔除,如“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會計”、“會計領域”、“會計行業”等,得到如圖2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其中關鍵詞面積與關鍵詞出現頻次呈正相關,關鍵詞間連線的粗細與關鍵詞共現頻次呈正相關,關鍵詞所屬圖形顏色與年份標識相對應,代表關鍵詞首次出現時的時間。

圖2 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1.按照關鍵詞共現頻次分析
由關鍵詞共現頻次可知財務管理、大數據、去中心化、管理會計、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本、會計監督及智能合約等關鍵詞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研究熱點,即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有較明顯熱度。①以區塊鏈本身特點為研究重心,如“智能合約”、“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等關鍵詞;②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區塊鏈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相關問題為研究主旨,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關鍵詞;③以區塊鏈技術在傳統財會領域的應用模式、對傳統會計行業的影響為研究核心,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云會計”、“財務共享”“會計監督”等關鍵詞;④以區塊鏈技術與會計領域的融合問題為研究對象,如“應用”、“影響”等關鍵詞;⑤以區塊鏈技術于會計領域在行業或機構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如“電商行業”、“物流企業”、“高?!钡汝P鍵詞。
2.按照研究熱點演化趨勢分析
探索性的初期研究中部分關鍵詞未形成研究熱點,且近期研究的關鍵詞累積數量不顯著,即高頻共現關鍵詞的出現時間集中在某一段時間范圍內;通過軟件參數調試,可知高頻共現關鍵詞的首次出現時間分布在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范圍內;可知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研究中,出現時間較久的關鍵詞有“數字經濟”、“人才培養”、“比特幣”、“融合”、“注冊會計師”等對區塊鏈興起的背景、與產業的融合發展、人才培養等問題的研究;較新的研究熱點已逐步深入在“業財融合”、“會計信息質量”、“云計算”、“金融會計”、“財務管理”等研究層面。
3.按照研究熱點分析
研究熱點通常是多個研究關鍵詞的綜合體現,研究關鍵詞并不是獨立出現的,通常呈現出集聚形態,根據關鍵詞聚類關系,得到7個關鍵詞聚類分組,較為清晰地體現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研究熱點。①信息技術快速變革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對業財融合、財務共享和云會計等會計行業熱點問題的推進作用,尤其是在電商行業方面;②會計信息分布于區塊鏈中的范式以及區塊鏈技術對會計信息的影響;③區塊鏈技術對企業內部控制、外部審計的影響及挑戰;④通曉區塊鏈技術的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以及傳統會計從業人員轉型問題;⑤高校會計專業的會計信息化教學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⑥區塊鏈技術在會計細分領域的研究,如金融會計、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方面;⑦區塊鏈技術在物流企業的落地應用,以及此過程中財務工作的相關問題。
與多數新興研究相似,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同時由于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行業密切相關的自身屬性,也出現了一批金融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熱潮。期刊文獻機構署名方式存在差異,當高校及其二級部門同時作為分析源時,會造成分析結果誤差。為了保證機構分析層級的一致性,需要對機構名稱進行預處理,即將二級機構合并至一級機構進行數量統計。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機構在發文時以分散極廣的分支機構為發文單位,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組織架構存在較大差異,故未對其整合統計。
至2021年2月8日,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研究的331篇期刊文獻分屬于271個機構。其中發表期刊文獻較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發文數大于等于2篇為限定條件,篩選出49個研究機構作為可視化基礎。同時,將其中存在共現關系或文獻篇數大于等于3等條件作為進一步篩選規則,得到圖3的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圖3 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在機構發文數量及共現關系方面,財經類院?;蛞载斀涱悓I為特色的綜合院校是文獻產出的主力,如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上海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等;在區塊鏈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研究中較少出現機構合作,多屬于機構內部學者合作或獨立發文,只有西藏民族大學與天津財經大學、三亞學院與四川大學兩組合作關系。
在研究機構發文的時間分布方面,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及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等機構為較早進行研究且有持續研究熱度的機構,是區塊鏈應用與會計領域研究的領路人,隨后興起的研究機構有上海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在2019年前后有較高研究熱度的科研機構如安徽財經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是此領域期刊文獻發文的主要機構,有最多的文獻量占比;自2019年5月左右,主要研究機構逐漸不局限于財經類院校,涌現出一批綜合性及理工類的研究機構,如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陽化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2019年5月后,研究機構在地域上的分布更為廣泛,研究熱度呈持續擴散趨勢,由科研機構較為密集的區域向全國各省分布,此階段出現的研究機構如新疆財經大學、西藏民族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和三亞學院等;2020年,研究首次出現了研究機構間的合作關系,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研究在機構層面進入了優勢結合、特色交融的研究階段。
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331篇期刊論文共出自464位研究學者。研究學者可視化分析的數據處理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對學者名字后增加機構名稱,以實現對重名學者的有效區分;其次以發文量大于等于2篇為可視化基礎,篩選出18位學者。為充分體現較多發文學者的合作關系,對這18位學者的合作發文關系進行篩選梳理,得到圖3所示的研究學者共現圖譜。
1.在學者發文數量及共現關系方面
至2021年2月8日,對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者中期刊發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共有5位,分別是黃益(華東交通大學)、唐衍軍(華東交通大學)、程平(重慶理工大學)、許金葉(上海大學)、喬鵬程(西藏民族大學),發文較多的學者通常存在合作發文情況;與機構發文中高校及科研機構高占比不同,高發文量學者所屬機構較為分散,既有各類型的高等院校,也有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機構,同時不乏國網能源研究院等企業。
2.在學者發文的時間分布方面
秦榮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楊熳(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王雪瑩(安徽財經大學)為較早對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者,呈現出獨立研究特點;在近期研究中呈現出明顯的合作研究特征,如劉光強(三亞學院)-干勝道(四川大學)-姜騫(三亞學院)、黃益(華東交通大學)-唐衍軍(華東交通大學)等合作關系,合作研究既有高校內或跨校的學術研究,也有校企之間、金融機構內的實踐研究。
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期刊文獻分析,本文結合發文量、研究關鍵詞、研究機構與研究學者四個維度,得出以下結論。
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研究的發文量逐年上升,但上升趨勢持續放緩,一方面象征著相關研究從初始的爆發階段逐漸過渡到穩定增長階段;另一方面意味著區塊鏈技術與會計領域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切入點及助推力,需要從政策角度進行激勵、從產業角度進行應用、從行業角度進行拓展,以實現研究發文量持續、有效地增長。
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熱點呈現出“由淺入深”的變化規律。由對區塊鏈技術及特點、區塊鏈技術對會計的影響及應用等方面的總括式研究,逐漸過渡至對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各個細分點的系統性研究,如區塊鏈技術下會計信息質量、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以金融機構及電商企業為代表的行業應用等問題。
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機構以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主、以金融機構及能源企業為特色,構成了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研究生態系統。整體而言,高校類型由財經類、管理類高校逐漸向綜合性高校過渡,研究范圍由教育資源密集型地區逐漸向全國范圍擴展,以高校為代表的科研主體與以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實踐主體在各自領域內逐漸形成了跨機構合作范式,未來也會形成研究主體與實踐主體的優勢融合。
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學者多以高校、金融機構及能源企業的研究學者對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研究發文為主,且研究學者逐漸呈現出合作發文趨勢。整體而言,研究學者呈現出明顯的分散性,并沒出現期刊發文量顯著高的學者。這與相關研究時間短有一定關系,隨著研究時間的增加,必然會形成一批領域內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