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國,朱曉萍,羅永發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佛山 528231)
金屬離子,特別是Cu、Fe、Zn等過渡金屬元素,對油脂的氧化具有明顯促進作用[1-2]。飼料中的油脂在與金屬元素混合接觸后,在存儲期內會導致飼料的酸敗[3],產生醛、酮、羧酸類物質,使飼料的適口性下降,消化率降低,動物生長緩慢并引發動物疾病,甚至產生黃膘肉[4]。目前有關脂質酸敗的研究多以油脂、不飽和脂肪酸或食品為研究對象,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5]。微量元素與油脂酸敗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試驗選擇畜禽飼料中常用的硫酸鋅、氧化鋅和甘氨酸鋅3種微量元素原料,模擬實際生產中8%仔豬預混料中油脂與鋅元素的添加量,將3種鋅離子與大豆油乳化混合后存放,分析不同形式鋅離子對油脂酸敗的影響,以期為畜禽飼料在儲存期的穩定保存提供參考。
選擇畜禽飼料中常用的硫酸鋅、氧化鋅和甘氨酸鋅3種微量元素原料,模擬實際生產中8%仔豬預混料中油脂與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將3種鋅離子與大豆油的比例設定在6∶1 000。試驗共設4個處理組:對照組,不添加鋅離子;硫酸鋅組,100 g大豆油中添加一水硫酸鋅1.48 g;氧化鋅組,100 g大豆油中添加氧化鋅0.75 g;甘氨酸鋅組,100 g大豆油中添加甘氨酸鋅1.96 g。每個處理3個重復,乳化后將3種鋅離子與大豆油混合,裝入塑料袋中,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廣東夏季6—9月),避光儲放0、10、20、30、40、50和60 d,檢測各處理組的酸價、碘價、過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
試驗用一級大豆油由廣州藍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水硫酸鋅(鋅元素含量40.5%)、氧化鋅(鋅元素含量80.3%)、甘氨酸鋅(鋅元素含量30.6%)由廣東興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ρ-茴香胺試劑、冰醋酸、異辛烷、硫代硫酸鈉、碘化鉀、氯仿、氫氧化鉀、乙醚、乙醇、酚酞指示劑、淀粉指示劑均為分析純。
采用GB/T 19164—2003附錄B《魚粉中酸價檢測方法》測定酸價[6]。采用GB/T 5532—1995 測定不同儲放時間油脂的碘價[7]。采用GB/T 5538—2005的方法[8]并計算過氧化值。采用GB/T 5009.181—2016的方法測定油脂中的丙二醛含量[9]。
試驗數據先采用Excel 2013進行整理,再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從表1可以看出,當存儲至第10~60天時(除了第40天硫酸鋅組),3種鋅離子組的酸價均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與儲存初期相比,各組的酸價均呈線性升高的趨勢,以氧化鋅組的酸價上升幅度最大,存儲期間增長了95%(P<0.05);甘氨酸鋅組次之,存儲期間增長了85%(P<0.05);硫酸鋅組再次之,存儲期間增長了80%(P<0.05);對照組的酸價升高緩慢,變化幅度最小,存儲期間增長了40%(P<0.05)。3種鋅離子組相比,當存儲至第10~20天時,氧化鋅組的酸價顯著地高于甘氨酸鋅組和硫酸鋅組(P<0.05),但甘氨酸鋅組和硫酸鋅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當存儲至第30~50天時,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的酸價顯著地高于硫酸鋅組(P<0.05),但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當存儲至第60天時,3種鋅離子組之間的酸價差異不顯著(P>0.05)。
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第50天外,在存儲至第10~60天時,硫酸鋅組的碘價值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P<0.05)。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與儲存初期相比,各組的碘價均呈線性降低的趨勢,以硫酸鋅組的碘價降低的最快,存儲至第20天時碘價低于120,存儲期間降低了24.90%(P<0.05);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次之,儲至第30天時碘價低于120,存儲期間分別降低了29.19%(P<0.05)和24.35%(P<0.05);對照組的碘價降低最慢,存儲至第50天時碘價低于120,存儲期間降低了19.73%(P<0.05)。3種鋅離子組相比,當存儲至第20天時,硫酸鋅組的碘價顯著地低于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P<0.05),但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當存儲至第30~50天時,3種鋅離子組之間的碘價差異不顯著(P>0.05);當存儲至第60天時,氧化鋅組的碘價顯著地低于硫酸鋅組和甘氨酸鋅組(P<0.05),但硫酸鋅和甘氨酸鋅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不同形式鋅離子對存儲期間油脂酸價的影響 mg/g

表2 不同形式鋅離子對存儲期間油脂碘價的影響 g/100 g
從表3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當存儲至第10~60天時,硫酸鋅組的過氧化值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當存儲至第30~60天時,氧化鋅組的過氧化值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整個存儲期內,甘氨酸鋅組的過氧化值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而在其他存儲期間,3種鋅離子組與對照組之間過氧化值差異不顯著(P>0.05)。在60 d的儲存期內,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與儲存初期相比,各組的過氧化值均呈線性升高的趨勢,其中對照組和甘氨酸鋅組的變化不大,存儲期內各自增加了1.32倍,氧化鋅組增加了4.81倍,硫酸鋅組增加了7.65倍。3種鋅離子組相比,當存儲至第10~60天時,硫酸鋅組的過氧化值顯著地高于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P<0.05);當存儲至第40~60天時,氧化鋅組的過氧化值顯著地高于甘氨酸鋅組,而在其他的存儲時間內,3種鋅離子組之間的過氧化值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形式鋅離子對存儲期間油脂過氧化值的影響 meq/kg
從表4可以看出,當存儲至第20~60天時,3種鋅離子組的丙二醛含量均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隨著儲存期的延長,與儲存初期相比,各組的丙二醛含量均呈線性升高的趨勢,以硫酸鋅組丙二醛含量的變化較大(P<0.05);甘氨酸鋅組和氧化鋅組次之(P<0.05);對照組的丙二醛含量比較穩定,變化幅度較小(P<0.05)。3種鋅離子組相比,當存儲至第20~60天時,硫酸鋅組的丙二醛含量顯著高于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P<0.05);當存儲至第10~40天時,氧化鋅組的丙二醛含量顯著地高于甘氨酸鋅組(P<0.05);而當存儲至第50~60天時,甘氨酸鋅組的丙二醛含量顯著地高于氧化鋅組(P<0.05);在其他存儲期間,3種鋅離子組之間的丙二醛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形式鋅離子對存儲期間油脂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mg/kg
油脂的氧化反應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中,油脂氧化產物多而復雜,可達220種以上,其中主要是氫過氧化物等初級產物和由初級產物分解、聚合出來的次級產物,并形成小分子物質,如醛、酮、酸、醇等,這些小分子物質還可進一步聚合反應形成二聚體或多聚物,使得油脂酸敗程度的評估變得極其復雜[1]。如果孤立的按照標準對酸價、碘價、過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變化進行評定,將難以得出結論[10]。必須將各項指標結合起來,根據指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對油脂的氧化程度進行綜合評定。酸價、過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油脂是否氧化及氧化程度的3個指標,3個指標配合使用能很好地表征油脂的新鮮程度[11]。
油脂酸價亦稱油脂酸值,是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也是檢驗油脂質量的重要指標,以中和每克油中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表示[12]。品質好的油脂,大部分脂肪酸都是與甘油結合成酯,只有少量的游離脂肪酸,因此酸價很低。如果酸價高,說明油脂已經水解酸敗。本項研究的結果顯示,盡管在存儲期間,各處理組的酸價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以氧化鋅組的酸價上升幅度最大,對照組的上升幅度最小,但總體變化幅度并不大,在0.20~0.39之間。蔣麗麗等[13]研究發現在大豆油中添加0.5%、1.0%和1.5%的鐵離子,50 d的存儲期內,添加鐵離子與不添加鐵離子組之間大豆油的酸價差別不大。張冬冬等[14]在膨化大豆粉中添加硫酸銅和酵母銅,發現在8周的儲存期內,膨化大豆的酸價變化幅度不大。這可能是由于油脂在存放過程中發生的主要是氧化酸敗[15]。
過氧化值是衡量油脂在氧化鏈增殖階段形成過氧化物的量,是衡量油脂氧化的初期指標[16],以1 kg油脂中含活性氧的毫克當量數表示。丙二醛則是油脂酸敗的終產物,隨著油脂氧化程度的加劇而不斷增加,一般丙二醛含量越高,說明油脂酸敗的程度越嚴重[17],以1 kg油脂中含有丙二醛的毫克數表示。如果油脂的酸價低,過氧化值低且丙二醛低,說明油脂保存良好[18]。從本試驗的結果來看,對照組在前40 d,甘氨酸鋅組和氧化鋅組在前30 d,硫酸鋅組在前10 d處于這一階段,說明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甘氨酸鋅和氧化鋅加入到油脂中30 d內不會引起油脂質量的顯著變化。如果油脂的酸價低,過氧化值高且丙二醛含量低,說明油脂開始氧化[18]。從本試驗的研究結果來看,對照組在第50天后,甘氨酸鋅組和氧化鋅組在第40天后,硫酸鋅組在第20天后進入到這個階段。說明油脂在高溫高濕下即使不添加鋅離子,在第50天后也會開始氧化酸敗,加入甘氨酸鋅和氧化鋅后,在第40天開始出現明顯氧化酸敗,加入硫酸鋅后,在第20 天即開始出現氧化酸敗[18]。如果油脂的酸價低,過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值高,說明油脂進入到氧化酸敗后期,已發生酸敗或者變質。從本試驗的研究結果來看,未觀察到這種狀態,可能是存放時間還不夠,還沒有到達這一階段。
影響油脂氧化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金屬元素、脂類本身的不飽和程度,其次是水分和儲存條件。并非所有的金屬都有助氧化能力,有氧化催化能力的金屬主要是一些變價金屬,如銅、鐵、釩、錳等。各種金屬的氧化催化能力的強弱與其所處的條件有關,在常溫下銅的氧化催化性最強,而在高濃度下(如2~10 mg/kg)鐵的氧化催化性比銅強[19]。從本實驗室的結果來看,鋅離子對油脂的氧化作用要低于鐵離子和鋅離子。
碘價是每100 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數。碘價的大小在一定范圍內反映了油脂的不飽和程度。一般可根據碘價的大小來判定油脂的干性程度[11]。由于各種油脂的碘價大小和變化范圍是一定的,如大豆油的碘價處于124~139之間,超過這個范圍,說明油脂出現了酸敗問題。在本試驗中,硫酸鋅組在存儲至第20天時,其碘價既已超出正常大豆油的范圍,而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在存儲至第30天時碘價超出了正常范圍,對照組在存儲至第50天時碘價超出正常范圍。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硫酸鋅組最早進入油脂氧化階段,接著是氧化鋅組和甘氨酸鋅組,與前面的分析相吻合。
綜合以上研究,建議在預混料配制時優先選擇甘氨酸鋅和氧化鋅為微量元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