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文,謝永磊,嚴昌榮,韓常玉,韓 勇,李 廣,朱建國,馮贊成,張 勇,高歡歡,王海孝,劉 坤,曾舒翀
(1.喀什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喀什 844000;2.喀什光合未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喀什 844000;3.農業農村部農膜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北京市 100081;4.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00;5.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00;6.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荊門 448000)
喀什地區是農業大區,地膜覆蓋技術應用帶動了農業生產力顯著提高和生產方式的巨大改變,農用地摸已成為繼種子、化肥、農藥之后的四大農資。2019年喀什地區地膜覆蓋面積57.07萬hm2,地膜用量3.47萬t。農膜的使用給農業產生巨大效益同時,其廢舊殘膜導致耕地質量下降。根據近年來監測數據顯示,喀什地區農田廢棄地膜殘留量約4.38~15.78 kg/667m2,個別地塊的最高殘留量達34.62 kg/667m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殘留農膜不僅嚴重危害環境還影響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喀什地區種植麥后復播玉米超過13.33萬hm2,因此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對麥后復播玉米株高、秸稈鮮重、穗鮮重、總鮮重、穗行數、行粒數、穗粒數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喀什地區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區位于喀什地區疏附縣薩依巴格鄉1村,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溫差較大,干旱少雨。年平均氣溫11.2℃,年降水量72 mm,無霜期220天。
供試作物為玉米,品種新玉9號;供試材料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提供技術支撐,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黑色、膜厚0.01 mm及膜寬75 cm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對照為市場采購的黑膜、膜厚0.01 mm及膜寬 75 cm的聚乙烯膜。株行距設置為50 cm×20 cm,理論設置密度為6667株/667m2。
試驗共設兩個處理,處理1為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種植4個片區,處理2為對照覆蓋聚乙烯地膜,種植3個片區。
測量項目玉米株高、秸稈鮮重、穗鮮重、穗行數、行粒數,計算項目畝鮮重、穗粒數及畝產量。
1.4.1 株數。每種植區隨機取一樣點,量取4 m兩行測量株數。畝保苗株數為=(株數-2)×667 m2/4m2。
1.4.2 株高。隨機抽取樣點20%單株測量株高。測量方法為自地面至雄花第一花稃之間長度。
1.4.3 鮮重。隨機抽取樣點20%單株測量秸稈鮮重、穗鮮重并計算總鮮重。秸稈鮮重為地上部分秸稈、葉片及玉米苞葉重量;穗鮮重為玉米籽粒及玉米芯重量;單株鮮重=秸稈鮮重+玉米果穗鮮重;畝產鮮物質量為=單株鮮重×畝株數。
1.4.4 穗行數、行粒數及穗粒數。從隨機抽取樣點20%單株再次隨機抽取20株測量穗行數、行粒數并計算穗粒數。
1.4.5 產量。畝產量=穗粒數×畝株數×千粒重×85%/1000,千粒重按250 g計算。
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4點株數分別為32、27、24及25株,平均為27株,折合畝株數為4167株;覆蓋聚乙烯地膜3點株數分別為31、32、25株,平均為29.33株,折合株數為4555株/667m2。
分析表1可知,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玉米株高為1.96 m,覆蓋聚乙烯地膜玉米株高1.93 m,兩者相差3 cm,在誤差允許范圍內。

表1 不同處理方式玉米株高
分析表2不同處理方式對單株莖桿鮮重、穗鮮重及畝總鮮重均有影響,其中對穗鮮重影響最大。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單株莖桿鮮重為701.82 g,較覆蓋聚乙烯地膜的649.67 g重52.15 g,增幅8.03%;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單穗鮮重為334.16 g,較覆蓋聚乙烯地膜的279.41 g重 54.75 g,增幅高達19.59%;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總鮮重為4314 kg/667m2,較覆蓋聚乙烯地膜的4282 kg/667m2僅增長0.75%,無差異。

表2 不同處理方式玉米莖桿鮮重、穗鮮重及畝總鮮重
分析表3可知,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穗行數、行粒數及穗粒數分別為18.08行、30.08粒及544粒;覆蓋聚乙烯地膜穗行數、行粒數及穗粒數分別為15.75行、26.13粒及412粒。前者較后者分別增加2.33行、3.95粒及132粒,增幅分別為14.79%、15.12%及32.04%。

表3 不同處理方式玉米穗行數、行粒數及穗粒數
計算公式:畝產量=穗粒數×畝株數×千粒重×85%/1000
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平均產量為481.7 kg,覆蓋聚乙烯地膜玉米平均產量為398.8 kg。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玉米較覆蓋聚乙烯地膜增產82.9 kg,增幅高達20.8%。
分析表4覆蓋不同地膜對玉米株高、秸稈鮮重、穗鮮重、總鮮重、穗行數、行粒數、穗粒數及產量均有影響,影響大小依次為總鮮重(0.75%)<株高(1.56%)<秸稈鮮重(8.03%)<穗行數(14.79%)<行粒數(15.12%)<穗鮮重(19.59%)<產量(20.8%)<穗粒數(32.04%)。這就說明覆蓋不同地膜對玉米生物學特性及生物產量影響相對較小,對經濟產量影響較大。

表4 不同處理方式麥后復播玉米各項指標
喬海軍[1]等研究表明與PE地膜相比,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植株較高。本研究結果與喬海洋研究不同,本研究表明覆蓋不同地膜對玉米株高影響不大。
康虎[2]等研究發現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利于玉米生長。本研究與康虎研究結論一致,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利于單株莖桿鮮重及穗鮮重的增加。
喬海軍[1]等研究表明,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與聚乙烯地膜對穗長、穗粗及穗行數差異不顯著。康虎[2]研究也表明降解地膜對于玉米果穗性狀的影響略高于普通膜。本研究與喬海軍及康虎研究一致的是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利于穗行數、行粒數及穗粒數增加,不同的是覆蓋全生物降地膜對該性狀影響較大而不是略高。
喬海軍[1]等研究表明與PE地膜相比,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顯著增產效果。李斌杰[3]等試驗結果表明覆蓋降解性地膜與覆蓋普通地膜產量差異不大,但均比不覆膜增產。康虎[2]等研究發現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提高玉米產量8%左右。劉群[4]研究表明生物膜具有極其顯著的增產作用,比對照增產18.7%,但增產效果與普通薄膜之間差異不顯著。張景云[5]等研究也表明可降解農膜的增產作用高于或等同于普通薄膜。本研究表明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利于玉米產量大幅度提高。
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對株高及生物學產量影響不大,對玉米穗行數、行粒數、穗鮮重及穗粒數影響大,有利于玉米產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