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唯 張隨心
摘 要 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的發展要求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但是目前國內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在起步中,傳統本科師范院校普遍存在著師范生素質較高但創新創業核心素養薄弱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是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環節的重要舉措,將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是師范院校雙創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能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從思創融合與提升師范生雙創教育質量的關系開始探討,從融合背景下師范生雙創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多層面分析,并提出提升師范生雙創教育質量的合理路徑,促進師范院校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思創融合 師范生 雙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06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LI Yiwei, ZHANG Suixin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requires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But at presen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normal universities generally have the problem that the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is high, but the cor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weak.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normal university.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思創融合下對師范生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1.1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創新型師范生有引領作用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師范生創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能夠提升師范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師范生學習創新精神和提升創業能力的持續動力和堅韌品格。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牢牢把握青年時期這一關鍵階段,培育創新型師范人才正確的三觀,加強對師范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1.2創新創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載體
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經環節,能提升師范生就業核心競爭能力;一方面是加深大學生對雙創精神內涵認識的重要途徑,利于喚醒大學生合作奉獻的思想意識。推進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雙向建構體系,為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論契機保障,既有利于提升學校長期教育質量,也有利于促進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的融會貫通,為思政教育注入鮮活力量。開展師范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型師范生能支撐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高端師范人才能引領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師范生未來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引領又可以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質量,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 師范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2.1師范生雙創認知局限,創新意識待提升
調研顯示,51.01%的學生對雙創大賽或項目有些了解,36.91%的學生不是很了解,54.95%的師范生表示不怎么關注但想要嘗試,但實際上從未參加過雙創的學生超過四成,大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止步于關注層面。[1]由此可見,眾多師范生并不具有或創新創業意識不強烈。在有一定雙創意識的師范生群體中,傳統局限思維仍發揮明顯制約作用:他們簡單的認為創新創業就是創建企業、商業創業或參加雙創競賽。加之傳統思想以及父輩觀念的影響,認為創新創業對師范生就業與發展毫無用處,不愿、不敢進行創業嘗試。因此,眾多師范生創新能力難以得到訓練和提升。
2.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構建不足,知識結構單一
一方便,師范生專業課程往往涉及較高比例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 對創新創業相關知識涉獵較少,長期接受趨同教育,集體性、整體性的要求限制了師范生知識結構的拓展。另一方面,雙創教育課程作為情景式和體驗式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需要引領學生領悟創新創業內涵價值與實踐意義。師范生接受過的眾多雙創課程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機會少,只接受到零散的知識點,結構單一且分散,缺乏系統性的實踐與思考,降低雙創教育的總體質量。[2]
2.3師資隊伍匱乏,技能培訓體系尚未健全
從各高校調研來看,雙創課程教師專職少,兼職多,多由思政輔導員或行政人員充當,雙創專業理論知識與他們的學科背景相關度不高,依靠自學與短期培訓后上崗,理論化、同質性嚴重。較多高校尚未投入大量資金引入專業雙創教師,沒有對本校雙創課程教師進行定期專業培訓,專職教師數量難以達到,兼職教師素養難以提高。且教師激勵機制不健全,晉升渠道不暢通,缺乏成長動力,造成創新型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局面。
2.4政策支持力度小,合作機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缺乏對創新創業相關活動的鼓勵制度和系統宣傳,項目孵化的硬件設施配置不齊全。出臺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文件呈現“零散性、碎片化”特征,落實環節缺少監督和評價機制。企業與高校尚未形成科學的合作機制,為師范生及在職教師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較少。
3 提升師范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路徑
3.1打造專業師資隊伍,強化育人力量
一是打造“三師型”雙創師資隊伍。根據工作內容、工作經驗分為理論型教師、綜合型教師、實踐型教師,[3]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理論知識傳授、困惑咨詢與指導、項目實訓等。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國際專項培訓,努力掌握前沿動態。二是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建立師資培訓的雙向反饋機制,增加培訓質量評價環節。此外,應增大培訓中實踐考察的學時比重,改變以理論傳授為主的局面,依據教師專業有針對性的安排到典型高校與企業實踐。
3.2搭建學習共同體,打破傳統課程模式僵局
一是以學生社團形式促進雙創教育內生力量。依靠學生內部組織力量形成完善的自我學習體系,是一種獨立于傳統課程理論框架的組織形式,具有良好的文化、資源、組織優勢。社團能夠形成穩定的組織架構,對個人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具有更大幫助,定期邀請講師進行培訓活動。同時也可作為學校雙創孵化基地的前身,為師范生提供一個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學習培訓平臺、就業前期輔導平臺和創業孵化平臺。二是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激發雙創教育內核意義。互聯網具有實時性、共享性、傳遞性等特點,是新時代共享思政和雙創教育資源的新方式,可彌補區域間教育資源不均衡與學習時間沖突等問題,創新教育形式,進一步激發師生共同探索。
3.3完善多方激勵機制,加快課程改革速度
一是建立合理的雙創教育師資考評機制。將雙創教育指導納入人才評價機制,對有相關教學任務的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引入淘汰制度和獎懲機制,在績效考核、獎勵先進、職稱職務評定方面予以影響,以激發教師積極性,提升雙創教育質量。二是完善雙創教育實效的激勵機制。優化參賽獎勵機制,為參賽團隊提供創業導師、研究場地、創業經費等多方面支持。打通第一、第二課堂,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成績計算與管理,將雙創比賽納入師范生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方案管理中。
3.4拓寬高校合作渠道,優化多方聯系體系
一是搭建區域內合作平臺,從源頭上支撐雙創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應整合創新創業的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凝聚區域學校和社會企業的力量,推進校際、校企之間的深入合作交流,優勢資源互補,實現師資隊伍建設、項目孵化基地等多方面的共建共享與共贏。[4]二是暢通政策渠道,更進資源配置。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但由于政策實施中缺乏靈活性與彈性,多數扶持政策尚未有力落地。[5]地方政府應根據當地師范生院校特色,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制定保障制度,為促進師范院校校際合作及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4 總結
在政府著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就目前師范院校整體水平來說,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同時,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了多年后的今天也呈現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內容,思創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高等師范院校應將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相融合,直面師范生雙創教育中的問題,通過多種手段、多方途徑、多個平臺尋求突破口,彌補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雙創意識和能力不足的問題,將這些思維和精神代代相傳、與時俱進。這是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覆蓋范圍、提高雙創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蘭雨馨,張夢園,匡語依.核心素養視域下師范生創新創業教育困境及其優化路徑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冶金管理,2020(15):167-168.
[2] 董生,莊學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意義 困境 路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113-116.
[3] 魏本龍,馮雨.新時代師范院校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19(50):62-63.
[4] 蘇醒,周一楊.提升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的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1):167-169.
[5] 王重光,牛貴宏.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實施認同度調查研究——以皖北地區F高校為例[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1(03):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