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 高校輔導員進行貧困生家訪工作是深入學生群體進行資助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本文著重從走訪工作的細節出發,將走訪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梳理,分析了在貧困生家訪活動中所需的準備工作和過程管理,提出利用家訪成果進行精準施策觀點,結合“三全育人”的理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著力加強貧困生的脫貧意識,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觀,堅守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關鍵詞 輔導員 貧困生 家訪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66
Mode Exploration of Home Visits by University Counselors to
Families of Needy Students
WANG Jing
(Schoo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1400)
Abstract Home visits of needy students family by university counselor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supporting work and further student groups for financial aid 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tails of the visits, and analyze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visits. Putting forward the idea of using the results of home visits for precis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three holistic education"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needy students' awar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elping them establish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outlook on life, to adhere to the value of the pursuit of strugglers.
Keywords university counselors; needy students; home visits
脫貧,一直是黨和國家最關注、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響脫貧攻堅戰,全黨全國上下同心、頑強奮戰,取得了重大進展。[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2]針對高校貧困生群體的資助工作,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了《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實現精準資助的前提,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精準資助,確保資助政策有效落實的迫切需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的環節可采取家訪、個別訪談、大數據分析、信函索證、量化評估、民主評議等方式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度。其中,家訪是一種較為客觀也具有真實性的方式。
1 輔導員對貧困生家訪的目的與意義
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是基于教育部等六部門的指導意見,原則上每學年進行一次,學生需要提供相應的佐證材料方可進行申報。通過這項工作,高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在校學生中的貧困生進行統計梳理,從而把握貧困生的總體結構和大數據分析,有助于全年資助工作的規劃和開展。而貧困生家訪工作正是將這些經過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學生按照生源地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從而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將學生的材料整理匯總后,利用寒暑假等較為完整的時間對某一區域的學生進行慰問和幫扶。家訪的目的在于深入貧困生家庭,宣講國家幫扶政策,有針對性的考查學生家庭致貧原因,提供切實可行的資助方案,以一線基層視角解讀貧困地區學子的難點,以客觀實際方式了解地方扶貧政策落實,通過家校雙方的信息互通,交流共建,從高校角度出發,結合地方扶貧政策,有計劃有方向的解決貧困生讀書期間的經濟困難,在加強脫貧意識引導的同時,幫助高校貧困生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觀。
2 輔導員對貧困生家訪的前期準備
貧困生的家訪工作是一個由諸多環節共同組成的系統,包括家訪活動的計劃、流程、安排等事項,都需要在出行前進行詳細、周密的部署,以確保在輔導員有限的外出時間里,能夠準確順利、按部就班的完成家訪活動。來自高校、輔導員和各個家庭的銜接都需要囊括在整個活動策劃中,因此,家訪活動前期準備工作的布置是家訪過程能否精準到位的關鍵,也是決定家訪目的能否順利達成的重要因素。
2.1 家訪時間安排
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較為煩瑣,崗位責任較為重大,工作期間通常需要坐班,甚至有時還會安排夜間住校,因此,在輔導員家訪的時間安排上需要進行合理的協調。輔導員家訪一般選擇在較為連續的時間段內對地理位置較為集中的家庭進行上門走訪,大多安排在寒暑假期間進行較為適宜,一方面,輔導員有充足的時間精力進行前期準備工作,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家訪活動中來,另一方面,貧困生以及家庭成員也可以在約定的時間段里接待走訪小組。
另外,寒暑假期間,輔導員除了走訪貧困生家庭以外,也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探訪各鄉鎮、村鎮的扶貧辦事機構等,了解、掌握地方上的幫扶、助困等政策,結合每家每戶的實際情況,將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記錄和總結,以便后續對走訪家庭精準施策。在了解地方扶貧政策的時間安排上,走訪小組可以利用走訪時間段里的工作日進行,確保相關機構有工作人員接待,并且能夠與只接受周末接待走訪小組的家庭錯峰安排,做好時間統籌,事半功倍且全面細致。
2.2 家訪組隊形式
貧困生的家訪活動是系統工作,在家訪活動的小組成員配備上需要科學化、合理化的排布。由于貧困生家訪的地點大多在較為貧困的鄉鎮、村鎮里,交通、通訊等基礎設置欠發達,要想平安順利的到達家訪地點有時需要費一番周折,因此,在家訪活動的組隊形式上就需要以團隊的模式開展,人數一般控制在3-5人為宜。另外,為確保走訪活動的安全性,團隊的組合還需要在成員性別上進行適當搭配,每個團隊至少需要有1位男性教師參與其中。
由于走訪的對象是在校貧困生,因此在走訪團隊成員的工作崗位和工種分布上,需要由輔導員和學生工作處的教師構成。按照走訪省份或地區的不同,將貧困生分成不同組別,安排所對應的帶班輔導員負責該組走訪工作,如果該組的走訪對象內包含其他輔導員帶班的學生,可在走訪活動前對這類學生進行約談,以便將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清楚,例如經濟困難類型、日常表現、課業成績等方面。
參與走訪的教師可能來自不同學院和部門,可以通過行前會等方式將走訪期間的分工和職責明確,例如走訪對象名單的確認、走訪路線的規劃、交通方式的選擇以及每個走訪對象具體接待時間、接待人員的落實等,同時在走訪期間各成員的具體分工上有所側重,例如主講人、記錄員、攝影師等任務安排以及走訪結束后走訪記錄的整理和走訪材料的匯總等事宜的落實等。
合理的組隊形式,不僅能夠發揮每個教師的優勢和特長,從而更優質的完成工作任務,也可以利用實際資源統籌兼顧,用更高效更長效的方式深入學生資助工作第一線。
2.3 家訪對象類型分析
指導意見指出六種認定依據,根據依據劃分可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致貧因素進行歸類,例如經濟因素、特殊群體因素和突發狀況因素等。在走訪工作開展前,可以將走訪對象名單進行簡單梳理,針對走訪對象的家庭人口數、勞動力數量以及經濟來源等基本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材料等基礎數據進行系統整理,根據不同的致貧因素設置不同的談話內容,從而可有效防止由于信息采集工作不到位導致的談話內容涉及敏感話題的出現。通過對家訪對象類型的分析,在談話中做到有針對性的交流指導通常能夠引起共鳴,從而提供相應的政策宣講,給予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制定各異的幫扶方案。
2.4 家訪環節設置
整個家訪的時間基本控制在10天左右,而家訪對象的數量一般維持在10個左右,家訪地點的分布相對集中,而不是恰巧集中在同一個鄉鎮、村鎮里,這就決定了一次家訪活動的工作量、任務量的艱巨,因此家訪活動各個環節的銜接至關重要。根據家訪地點的分布規律,可采用以一個中心城市為主,向周圍城鎮發散的走訪路線,也可以采用一地接一地,“不走回頭路”式的環形走訪形式。每次家訪的前一天需要跟家訪對象進行行程確認,內容包括走訪的具體時間、地點、交通方式、接待人員等信息,驅車前往之時盡量與家訪對象保持聯絡,防止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導致車輛無法駛入的情況發生,信息的確認可以確保當日其他行程和安排的持續開展。來到家訪對象家中之后,輔導員要向家庭成員進行自我介紹并表明來意,與家長進行交流的話題多圍繞學生在校情況展開,包括學業成績、日常表現、心理狀況、困惑煩惱等,多數家長會就家中的基本情況和學校的幫扶政策進行交流和提問,輔導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家長的疑惑進行解答,同時也可就村鎮、鄉鎮的經濟狀況和當地助農措施等情況進行溝通,對地方上扶貧助困的政策進行記錄和整理,有助于后續對該地區附近的學生進行精準施策,對資助措施的提供增加了參考依據。
3 輔導員對貧困生家訪的過程管理
輔導員對貧困生的家訪活動是在短時間內對一定數量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的調研走訪工作,在時間有限人員有限任務有限的同時,確保走訪工作高效長效的開展,就要注重對家訪過程進行管理,對家庭中實際出現的面臨的情況進行如實及時的收集、整理,對于當地扶貧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詳細準確的記錄備案,形成較為系統的過程管理機制,有利于走訪活動的歸納總結,從而對貧困生的幫扶模式有了具體規劃依據。
3.1 家訪對象的家庭結構
貧困生家訪活動是輔導員深入家庭最直接最直觀的方式之一,也是能夠接觸到家庭真實面貌的有效途徑,那么對于家庭結構的了解通常是打開話題的第一步。根據以往走訪經驗,農村家庭的居家老人較多,處于青壯年時期的勞動力往往外出務工,偶有居家勞動力也是在當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收入來源單一,經營利潤微薄,同時又存在多子女就學等因素導致經濟負擔重。家庭結構的復雜性往往能夠透露出諸多家庭經濟問題,因此在走訪過程中對于家庭結構的探訪是十分必要的步驟和環節。每個家庭的人口狀況、勞動力結構、經濟負擔和致貧原因都是在輔導員走訪活動中需要重點記錄的內容,針對個例進行系統總結,形成報告,成為精準施策的參考依據。
3.2 家訪地區的政策解讀
在走訪貧困生家庭之時,時常會在細微之處發現當地扶貧單位深入家庭的“痕跡”,家中墻壁,門牌旁邊,村口宣傳欄都能夠看到扶貧信息的公示等,這些信息通常是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對貧困家庭的記錄和跟蹤,也是當地助農興農等政策實施的真實寫照,對于這類信息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這類信息能夠真實的反映出當地的扶貧政策,如實的記錄著村民家庭的收入來源和經濟轉變情況。每個地區都有針對當地特征和發展趨向的扶貧政策,例如加大對水果種植業的補貼,支持農戶承包農田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設立支農項目開拓銷售渠道等。土地、氣候、資源、勞動力等都可以加以利用發展為當地的特色產業,通過政府搭建的脫貧平臺,地區的優勢集群效應能夠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而這些信息恰恰是走訪過程中需要關注和收集的內容。將這類材料按地區進行分類歸納,在總結各區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于全校范圍內分享借鑒,這就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材料審核提供了可靠依據,同時也有利于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
4 輔導員家訪工作的總結和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總結、提升出“三全育人”的大德育觀。“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構成了“三全育人”的三個方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3]家訪活動是輔導員深入資助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積極地發揮了“三全育人”理念在資助工作中的思想引領作用。通過家訪的形式將貧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從而對貧困生的精準施策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家訪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需要傾注較多時間精力,收集詳實的數據,進行周密的安排都會為實際深入貧困生家庭打下堅實基礎,扎實到位的準備工作決定了家訪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如期完成。在家訪活動的過程中輔導員需要用心觀察,善于記錄,勤于將每個家庭的真實情況和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收集整理,便于在日后的資助工作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扶對接和政策指導。家訪活動中的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也是重要環節,針對每個家庭的特點、每個地區的政策進行精準把握,以點帶面,善于歸納和分析,從而進行經驗分享和推廣。在貧困生的思想引領上要注意提高脫貧意識,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觀,堅守奮斗者的價值追求,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中國風采。
5 結語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逐步建立并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的實現。[4]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是育人工作的基礎性環節,每個貧困生的背后都有著不同的背景和艱辛,同時也承載了家庭的希望和地區的未來。高校輔導員要善于將政策吃透,勤于對個例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家訪形式在實踐過程中精準施策,在實現家訪真正意義的同時能夠給予貧困生更多的支持,盡可能全面的關心到貧困生所需的方方面面,從而為脫貧攻堅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央廣網.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咬定目標一鼓作氣 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李克強作出批示[EB/OL].(2019-10-18).http://china.cnr.cn/news/20191018/t20191018_524820399_1.shtml
[2] 人民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8).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3] 劉冰,董廣.從“家訪”到“佳訪”:高校輔導員立體家訪模式建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06-110.
[4] 王俐,張霞,劉響.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訪工作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