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淼



高水平合作游戲對幼兒的學習品質、社會性、語言等方面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合作游戲中,教師也同樣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如何幫助性格內向的幼兒加入合作游戲”“如何促進幼兒自主進行角色分配”“如何幫助幼兒探索游戲沖突與規則之間的平衡”等,都是教師在指導幼兒角色游戲開展時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海盜船”游戲為例,向大家展示我們為解答這些問題所做的一些探索。
海盜船游戲是幾名大班幼兒開展的主題游戲,幼兒通過自己協商,分工合作搭建了駕駛艙、武器庫等,吸引了其他同伴的興趣,越來越多小朋友想要加入游戲。伴隨游戲人數的增加,幼兒在游戲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合作游戲中的同伴交往
場景一:主動收材料的陽陽
陽陽是一名不善言談、說話輕聲細語的男孩,他游戲的計劃基本都是獨自看書或玩電子積木。最近幾天,我發現每當收區音樂響起時,陽陽都會把手里的書或者電子積木迅速擺放整齊,然后去幫助海盜船游戲的小朋友整理材料。回顧時間,我特意把陽陽和海盜船小組安排在一起進行了回顧。
教師:“陽陽,我今天看到你幫助海盜船小組收材料了。”
陽陽:“嗯。”
教師:“你收了哪些材料?”
陽陽:“積木、方向盤。”
教師:“噢,你幫助海盜船的小朋友整理了積木和方向盤。”
鈞鈞:“老師,陽陽還幫我收了紙。”
教師:“陽陽,你知道鈞鈞用紙做了什么嗎?”
陽陽:“畫畫。”
教師:“鈞鈞畫了什么?”
鈞鈞:“我知道,我畫的是……”(我向鈞鈞示意不要講出來)
陽陽:“太陽、數字、線。”
鈞鈞:“哈哈,那是我做的天氣預報。”
陽陽沒有說話,臉上卻露出了微笑。
【分析】陽陽連續幾天主動幫助海盜船小組收材料,同時還關注到了鈞鈞(海盜船隊員)的繪畫內容,說明陽陽對海盜船游戲感興趣,也想加入。可他性格內向,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師幫助他加入海盜船游戲。
海盜船游戲目前已有5名小朋友參與,這5名小朋友無論是表達、想象、動手能力等都很強,如果陽陽能夠加入該游戲,利用同伴間的影響,也能對其發展產生正向促進。但如果我直接讓陽陽強行加入這個游戲,未必適宜。因為海盜船的游戲已經有了基本的分工,其他小朋友已經積累了許多游戲經驗,陽陽能否順利加入并融入游戲,還需要等待適宜的時機。
場景二:老師當“紅娘”,為加入游戲“搭橋”
一天,海盜船游戲的小朋友在商量計劃時提到要做一個瞭望臺的燈塔。平時有兩名幼兒搭建瞭望臺,但今天其中一名去打疫苗了,中午才能來園。同時,我也提前了解到陽陽今天的游戲計劃是用電子積木做小電子琴。于是,在計劃環節開始前,我走到陽陽旁邊,故意高喊了一句:“哎,班里的臺燈沒電了,如果我有一個電子積木做的臺燈就方便多了。”我邊說邊用余光觀察陽陽的表情,只見他看了看電子積木,又看了看我,張嘴想說什么,可當我目光與他接觸時,他的小嘴又閉上了。我走到他面前笑了笑,摸了摸他的頭,什么也沒有說。
游戲時間,家鈺用大積木、椅子等很快就搭建出了瞭望臺。接著,他開始拼插“武器”。搭建駕駛艙的開元經過這里,開元說:“家鈺,你的燈塔做完了嗎?”家鈺皺著眉頭說:“沒有呢,瞭望臺的武器還沒有拼好呢。”開元說:“快點啊,我們馬上就要起航啦。”家鈺放下手里的插塑玩具,跑步來到電子積木玩具柜,他發現兩盒電子積木都沒有了,而零部件最全那盒電子積木在陽陽那里。
再看陽陽,操作桌上擺放了他組裝的電子琴,還有一個閃著光的電子積木組合。家鈺說:“陽陽,你能把電子燈借給我用嗎?”陽陽:“不借。”家鈺:“我就用一下。”陽陽沒有說話,繼續擺弄著手里發光的燈泡。家鈺看到陽陽不肯借,轉身就要走。看到這里,我決定介入。
教師:“家鈺我看到你噘著小嘴巴,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家鈺:“我想借電子燈,陽陽不借給我。”
教師:“我很好奇,你要用電子燈做什么呀?”
家鈺:“我需要一個瞭望臺的燈塔。”
教師:“陽陽,聽說你今天的計劃是做一個電子琴,我看到你的手里有一盞亮燈,我特別想知道你用燈做什么?”
陽陽:“寫字。”
教師:“你們都想用電子燈,可燈只有一個,你們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家鈺:“我用一會兒,他用一會兒。”陽陽不說話。
教師:“家鈺說他用一會兒,你用一會兒,陽陽你同意么?”
陽陽:“嗯。”
教師:“陽陽組裝的這個電子燈零部件挺多,我建議你倆合作拿到瞭望臺去。”
家鈺和陽陽聽了我的建議,一起把電子燈拿到了海盜船的瞭望臺。這個燈得到了其他小伙伴的認可,家鈺說這是陽陽組裝的。陽陽聽到海盜船小伙伴們的夸獎,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回顧環節,小伙伴提議讓陽陽接著幫海盜船做燈塔,而且希望陽陽能做出一個閃爍發光的燈塔。我心里很高興,卻故作鎮定地說:“那需要你們自己去問問陽陽愿意不愿意幫助你們做燈塔。”
【分析】海盜船的瞭望臺需要燈塔,這是陽陽介入游戲的好機會。因此,當我發現陽陽的計劃是做電子琴,與燈塔聯系不緊密時,便通過求助的方式為陽陽制作電子燈搭建了橋梁。同時,我持續觀察游戲的進展,當發現家鈺向陽陽借電子燈遭到拒絕時及時介入,促成了陽陽成功加入海盜船游戲,并通過發揮專長得到其他游戲伙伴的認可。
回顧整個過程,為了幫助陽陽順利加入自己心儀已久的海盜船游戲,我采取了以下三種策略:第一,回顧環節利用“海森高語言溝通八字經”,通過重復、重述的方法梳理了幼兒的想法,并了解到了陽陽的意圖;第二,結合陽陽的游戲優勢,鼓勵他制作海盜船游戲所需的材料,為其加入游戲創造契機;第三,當“紅娘”,面對陽陽這樣性格內向、不會主動交往的幼兒,教師適時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合作游戲中的角色與分工
場景一:我也想當隊長
加入海盜船游戲的幼兒越來越多,于是在計劃時間,我問孩子們今天的游戲如何分工。梓承:“我和宥銘搭建海盜船的操控室。”家鈺:“我和方正搭建有床和電視的休息室。”梓承:“休息室還要有放衣服的柜子、臺燈。”家鈺:“我們今天的休息室只有床和電視,沒有柜子和臺燈。”宥銘:“不行,你得聽隊長的,隊長說有就得有。”家鈺:“誰說梓承是隊長啦?”梓承:“我就是隊長,宥銘說我是隊長,我就是隊長!”家鈺:“我還想當隊長呢!”開元:“我也想當!”一誠:“我也想當隊長。”
“我聽到有好幾個小朋友說都想當隊長,你們知道什么是隊長么?”我問道。梓承:“隊長就是船長,船長就是海盜船最大的頭兒。”胥杰:“隊長是帶領大家當海盜,做海盜眼鏡。”家鈺:“隊長就是帶領大家打仗、修海盜船。”一誠:“隊長就是指揮大家分工打仗。”我又問:“那誰可以當隊長呢?”家鈺:“做事做得好那個人可以當隊長。”一誠:“要對大家付出責任,誰付出的責任最多,誰就當隊長。比如說分完工后剩下的事情都是隊長干。”宥銘:“隊長干的活要多。”
“怎么決定誰是隊長呢?”我追問道。一誠:“責任比賽。每次玩海盜船老師要觀察我們,老師用視頻記錄弄到電腦里,然后再播放,看誰的責任多誰就是正隊長,還有兩個副隊長,后兩名就是副隊長。”銘銘:“投票。從一誠開始,說誰同意他來當隊長,就把他的名字寫下來,還要把選他的人名字寫在后面。最后,誰的數量最多就讓誰來當隊長。再從剩下的人里,選出前兩名當副隊長。”
孩子們最終以舉手表決的方式決定利用投票來任命海盜船的隊長,并約定下午加餐后就要開展“隊長競選”活動。
場景二:海盜船隊長競選
吃完加餐后,海盜船的小朋友們自覺地忙開了。開元、家鈺將小椅子圍成半圓形;一誠、梓承推來小黑板,把上面的字跡擦干凈,一誠還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頭戴大氈帽、右眼戴眼罩的“海盜”;鈞鈞拿來紙和筆寫上了參與競選隊長的小朋友的姓;我還聽到梓承在家鈺、一誠的耳邊說起了悄悄話:“如果你倆選我當隊長,我讓你倆當副隊長。”
投票開始了,到場的8名海盜船游戲成員全員參與競選隊長。第一輪投票后,梓承、開元、宥銘都獲得7票;一誠、承喆6票;家鈺、胥杰、鈞鈞5票。梓承說:“我們3個都是7票,我們3個就是隊長。”一誠說:“我覺得這個投票不能算,要從3個7票里選出1個人當隊長,從兩個6票里選出1個當隊長,再從3個5票里選出一個當副隊長。”
聽到一誠的想法,第一輪獲得7票的3名小朋友紛紛搖頭表示不同意,而獲得6票的兩名小朋友卻很贊成。獲得5票的家鈺說:“都別吵了,我們再投一輪。”第二輪投票結束后,孩子們都很認真地核算自己兩輪總票數。最終,梓承、宥銘以14和13票成功當選為海盜船隊長,一誠為副隊長,剩下的5名小朋友被封為“大將軍”。
【分析】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都有自己清晰的意圖,幼兒之間的分工需要越來越明確。“隊長”這一角色在孩子們心目中是游戲的“領導者”,擁有很強的權威,所以大家都想當。當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發產生了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時,教師要在尊重的基礎上思考如何為幼兒實現游戲意圖提供必要幫助。
我主要通過以下方式支持幼兒游戲。首先,通過追問幫助幼兒梳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主游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細心觀察,通過追問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為幼兒創設實現游戲意圖的環境。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必要的時間、場地、材料支持和寬松的氛圍,支持幼兒通過投票選出了“隊長”。
合作游戲中的沖突與規則
場景:檢測到壞人了!
游戲時間,海盜船的4名船員在做“掃描檢測”游戲,鈞鈞檢測到正在搭建停車場的驍驍是“壞人”,船員開始用“武器”瞄準驍驍“射擊”,驍驍用積木遮擋。鈞鈞說:“我們用毒彈打他。”其他3名船員在鈞鈞的帶領下將海盜船餐廳里的“食物”源源不斷地扔向驍驍搭建的停車場。驍驍嘗試通過自己整理材料和反復勸解等方法進行應對,但無效,他情緒失控,大哭起來。
我趕緊走過去,蹲下來輕拍驍驍的后背,說:“驍驍我看到你哭了,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來,和老師一起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來。”在我的安撫下,驍驍的情緒慢慢地平靜了下來。我的介入也引來了一圈小腦袋圍觀。我想,今天的回顧時間可以提前了。
“驍驍,我知道你剛才很生氣。”我說。驍驍:“他們把我的停車場倒了很多‘飯。”鈞鈞:“驍驍是壞人。”驍驍:“我不是壞人,你們才是壞人。”銘銘:“我們檢測到你是壞人,你就是壞人。”我復述著兩個孩子的話:“你們檢測到驍驍是‘壞人,所以把他的停車場弄亂了。”鈞鈞:“對,我們要和壞人戰斗。”
“你們怎么判斷好人和壞人?”我問。鈞鈞:“儀器檢測是好人就是好人,儀器檢測是壞人就是壞人。”銘銘:“海盜船說他是壞人就是壞人。”我轉向驍驍問道:“驍驍,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是好人?什么樣的人壞人?”驍驍:“沒有搗亂的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搗亂的人。”“我們來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我說。延凱:“偷東西的是壞人,不偷東西的就是好人。”子衿:“好人就是做好事的人,幫助別人就是好人,壞人做壞事。”
“那你們覺得剛才發生的事情中哪些事是好事,哪些事是壞事?”我又問。小茹:“我覺得海盜船大隊故意在驍驍的停車場里倒‘飯是壞事。”延凱:“海盜船大隊在搗亂,他們4個人破壞驍驍1個人,不合理!”樂樂:“是啊,驍驍都氣哭了,海盜船大隊才是壞人。”4名海盜船小朋友聽到伙伴們的看法都不說話了。
我問:“海盜船的小朋友,下次游戲時你們要注意什么?”鈞鈞:“不要在驍驍的停車場倒‘飯。”開元:“我們不能用槍指著人打,這樣不禮貌,小朋友會傷心、會哭。”胥杰:“不能把‘飯扔地上,不衛生,摔壞了就不能玩了。”我追問道:“在游戲中要做到不傷害他人,不破壞玩具。如果還想做檢測的游戲,你們計劃怎樣做?”鈞鈞:“不用檢測好人、壞人,要檢測去海盜船餐廳吃飯的人體溫,不能超過37.3℃,檢查他身上有沒有新冠病毒。”我:“給吃飯的人做檢測,你們需要準備什么?”鈞鈞:“我們需要做一個體溫槍、手電、體溫計、防護面罩。”我:“驍驍,如果你下次游戲再遇到今天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驍驍:“我要找晨晨、齊齊一起阻止他們倒‘飯,把停車場搭堅固,還要在停車場的入口搭一個傳達室,再做一個檢測搗亂的機器人。”
【分析】“規則”對高水平合作游戲有著重要的意義。合作游戲有哪些基本規則?在游戲過程中又會產生哪些新規則?都需要教師去觀察和思考。伴隨海盜船游戲的深入,孩子們遇到了很多關于“規則”問題。例如,海盜船檢測游戲,檢測什么?如何檢測?4名幼兒全憑借自己的感覺來評判“好人”“壞人”,若檢測到“壞人”就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將其“打敗”。被檢測到的“壞人”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無法靠自己的經驗解決問題,最后哭了。回顧梳理后我發現,海盜船的隊員面對的是,當計劃外的游戲內容出現時無法產生相應的游戲規則,驍驍缺乏的則是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案例中,我綜合運用了海森高教師支持策略進行支持。首先,接納幼兒的情緒。當驍驍的情緒失控時,我首先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安撫、疏導他的情緒,待驍驍情緒平復后再處理問題。其次,聽幼兒說明問題,保持中立態度并澄清問題。例如,在雙方幼兒談論事情經過時,我沒有評判他們行為的對錯,而是引導雙方找到問題的關鍵——如何評判好人和壞人。再次,關注同伴經驗的共享。在雙方對“好人、壞人”的標準產生分歧時,我積極借助旁觀幼兒的經驗,并幫助孩子們梳理出了心目中好人與壞人的標準。最后,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思考,提升幼兒達成游戲意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對海盜船幼兒提出“如果還想做檢測游戲可以怎樣做”,對驍驍提出“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等關鍵問題。
合作游戲的不斷持續與深入
場景:黑貓警長皮影戲
最近兩周,承喆、陽陽和家鈺的計劃都是搭建海盜船的休息室,家鈺說:“休息就是睡覺,海盜船的休息室要有床。”于是,3個孩子自發收集了一些床的圖片,用大積木搭建了單人床、雙人床,還有兩層的上下床,陽陽還用電子積木制作了各種各樣的床頭燈。第三周,3個孩子對搭建床的興趣漸漸沒有了。我帶他們瀏覽了一些休息室的圖片,承喆發現休息室還能看電視、喝茶、洗澡。第二天,承喆從家帶來了一個黑貓警長的皮影,他說要和家鈺、陽陽在海盜船休息室里表演皮影。
計劃時間,我了解到了3個人的分工:家鈺負責搭建表演的舞臺,承喆、陽陽負責做投影的燈光。第一次,承喆用電子積木組裝了燈光,并嘗試投影,但他們并沒有發現黑貓警長的影子。家鈺說是因為燈光不亮,于是陽陽利用電子積木做了第二個電子燈,兩個燈照過來后,孩子們還是沒有發現黑貓警長的影子。宥銘說:“電子積木的光還是太弱了,太陽光也許可以。”于是,孩子們在太陽光下,嘗試了第一次皮影戲表演。
連續3天的“黑貓警長皮影表演”得到了同伴們關注。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總演一個黑貓警長也太沒意思啦。”“我看過皮影戲,還有音樂呢。”同伴的疑問讓3個孩子有些茫然。于是,我找來一些經典的皮影戲視頻給他們看,他們發現皮影表演里有很多角色和背景,看皮影的觀眾還有座椅。
承喆:“視頻里的皮影是很好玩,但是我不會做皮影啊。”
教師:“你覺得制作皮影哪里有難度?”
承喆:“我不會畫,皮影是用動物皮做的,咱們班沒有皮。”
家鈺:“沒有皮就用紙畫,畫出來剪開,再固定上不就行了。”
教師:“你覺得家鈺的方法怎么樣?”
承喆:“我知道了,我試一試吧。”
第二天游戲時間,承喆說他做了一個“王子”皮影,陽陽和承喆用大積木搭建了觀眾座椅,3個孩子邀請我看了他們自編自導的“黑貓與王子”皮影戲。
【分析】合作游戲中孩子們會有很多精彩的想法,產生很多新游戲意圖,如果這些游戲意圖能得到教師的支持,他們的游戲就會更加豐富和深入。在支持海盜船游戲向“皮影游戲”發展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策略。第一,做游戲劇情的道具師。根據幼兒的意圖投放相關圖片、視頻,并引導幼兒觀看。第二,幼兒做劇情導演,教師做配角,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由幼兒來延伸游戲內容。第三,利用家庭資源拓展游戲經驗。幼兒許多珍貴的游戲經驗來源親身體驗,家庭資源能幫助幼兒豐富游戲劇情。案例中的皮影戲游戲就是由承喆從家里帶來的皮影生發而來的。
海盜船游戲開展了近3個月的時間,幼兒參與的興趣依然很濃。在海盜船游戲中,每個孩子的游戲狀態都能帶給我許多新思考,我也每次都能發現孩子們成長的足跡。自主的幼兒才能享受到游戲的真樂趣,教師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和思考如何支持幼兒游戲朝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