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輸血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但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可能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如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一種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雖然發病率僅為0.01%~0.1%,但是病情嚴重且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輻照血應運而生。但很多人對輻照血的認識僅停留在字的表面,認為輻照血是帶有輻射的血,擔心會危害健康。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先來認識下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它是指受血者輸入含異體免疫活性淋巴細胞的血液制品后,發生的一種致命性輸血并發癥。免疫功能低下者、早產兒和新生兒、接受大劑量化療放療的腫瘤患者、近親間輸血、輸注大量新鮮血的患者等,都是該病易患對象。
TA-GVHD缺乏特異性治療手段,所以該病以預防為主。目前認為,輸血前對血制品進行輻照是預防TA-GVHD便捷、價廉和可靠的方法。輻照射線穿過血液成分,可以消除存在于紅細胞、血小板及新鮮采集的血漿中淋巴細胞的繁殖能力,防止其成為TA-GVHD的媒介,因此可以降低TA-GVHD的發生,提高輸血安全。用于血液制品輻照的射線一般有γ射線和X射線兩種。總的來說,輻照僅發生瞬間,完成輻照后殺傷作用就沒有了,而輻照后的血液也沒有放射活性,所以是相當安全的。
目前,輻照血已被廣泛用于臨床:(1)采取Ⅰ、Ⅱ級親屬血液的患者所用各血液制品進行治療之前應當進行輻照;(2)早產兒、先天性免疫缺陷兒、心外科手術患兒;(3)對胎兒進行宮內輸血時;(4)如若沒有輸血延誤風險,其他的新生兒在接受換血治療時宜選用輻照血液,確保提高存活率;(5)淋巴瘤,例如處于不同時期成人、兒童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宜終生選用輻照血液(血小板、紅細胞);(6)器官移植、再生障礙性貧血、實體瘤等患者在接受強劑量放化療之后,對其機體狀況進行觀察,如若白細胞減少,且免疫功能嚴重抑制,則需接受輻照血,以保證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限;(7)接受嘌呤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接受輻照血。
綜上所述,輻照血在臨床中的價值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較早時期,發達國家便已開始使用輻照血,使用率可達95%以上。而輻照血在我國是近些年才被某些醫院逐漸關注,以血小板、紅細胞懸液等血制品較常用。這些血制品當中的淋巴細胞數量可達2×109以上,這一情況為TA-GVHD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結合部分專家的結論,發現借助γ射線輻照這些血制品,可有效抑制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從而保護其他細胞成分,減少損傷程度,最終達到降低TA-GVHD發生率的同時獲取與輸注未經輻照等量血液成分相同療效的目的。
隨著我國血液輻照儀的運用,使得輸血治療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各血站應當備齊血液輻照儀。該儀器還具有以下用途:(1)醫學實驗,針對小型動物(小白鼠)進行輻照;(2)移植器官,以減少排異性;(3)體外照射惡性骨腫瘤;(4)腫瘤外科手術,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保護正常細胞。可見,血液輻照儀的臨床意義重大,不僅促進了輻照血的廣泛運用,還能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生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之,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對醫療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強重視輸血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輻照血相關知識進行了簡單的梳理、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輻照血,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病情,促進預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