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間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強省的起步期,也是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期。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整合公、鐵、水、航四種運輸方式,全面推進交通強市建設,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開放互通、區域融合、海陸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膠東經濟圈1小時、省會濟南2小時、省內其他城市和京津冀等主要城市3小時直達的對外“123”小時出行圈,實現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新跨越”。
“十四五”期間,煙臺共規劃重點項目74個,總投資約2800億元。其中新建、續建項目55個,總投資約2200億元,謀劃項目19個,總投資約600億元。到2025年末,高速鐵路(含城際鐵路)里程達到477公里,普速鐵路里程達到490公里;公路總里程突破2萬公里,高速公路八車道以上里程增加60公里;港口深水泊位數達到136個。
鐵路方面將加快濰煙高鐵、萊榮高鐵建設,與青榮城際鐵路共同構成“兩高一城際”高速鐵路整體布局,充分融入全省高速鐵路網,為煙臺市全面融入山東省及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發展提供保障;謀劃推動煙青之間中短途客運鐵路,積極推進青島-平度-萊州城際鐵路、青島(即墨)-海陽市域鐵路等項目的規劃研究工作,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推進普速鐵路建設,繼續實施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新建龍口南山裕龍島、牟平恒邦化工產業園、煙臺港芝罘灣港區等3條鐵路專用線,完善全市貨運鐵路網絡化格局。
公路方面推動國省道一級及以上占比50%以上,優良路率90%以上;縣鄉公路三級及以上比重80%以上。持續推進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動G18榮烏高速威海至煙臺段、煙臺繞城段改擴建工程,提高榮烏高速的服務能力;加快實施G15沈海高速福山收費站改擴建工程,提高通行效率;按照分期實施的原則,積極推進牟平至萊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強中長期布局謀劃,進一步密切市內各區市之間、與膠東經濟圈之間的聯系,謀劃研究煙臺至青島、棲霞至海陽等高速公路;“十四五”期間,實施普通國省道新改建項目328公里,大中修890公里。
機場方面,煙臺將加快蓬萊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優化國內外航線,推動蓬萊國際機場成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干機場、航空貨運集散地和快件處理中心”。實施棲霞通用機場、蓬萊通用機場建設項目。
港口方面以建設現代化港口為目標推動芝罘灣港區退港還城和升級改造,大宗散貨全部轉移至西港區,集裝箱和客滾運輸業務逐步轉移至蓬萊東港區,發展重心向旅游碼頭、郵輪碼頭和游艇基地轉移。加快港口智能化進程,以港口危險貨物綜合監管和應急智慧平臺為基礎,建設綜合性、開放性和多功能的大數據中心,形成信息技術與港口建設、服務和管理的融合發展。
未來五年,煙臺將持續增強交通運輸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基本建成“123出行圈”,即:膠東經濟圈1小時、省會濟南2小時、省內其他城市和京津冀等主要城市3小時直達。
打造便捷舒適的客運服務體系,建設高端多樣的對外客運網絡、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和公平普惠的城鄉客運網絡,城鄉公交行政村節點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客運網格高效換乘、與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銜接。
打造綠色高效的貨運服務系統,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構筑國際物流陸海鐵多式聯運大通道,打造高效經濟的現代貨運體系。抓住煙臺作為省級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的機遇,完善城鄉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力爭“十四五”末,基本構建起多元化融合發展的農村物流三級網絡體系,實現農村物流服務全覆蓋。
提高運輸裝備水平,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引導運輸經營者投入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客運車輛。推動貨運車輛結構調整,引導貨運車輛向專業化、標準化、清潔化方向發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車輛舒適性,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無障礙車輛,力爭“十四五”末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95%。
“十四五”期間,煙臺將構建科學適用的智慧交通系統。結合“數字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匯聚行業系統數據,構建涵蓋公路、鐵路、公共交通、航空、港口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搭建以需求響應和共享為特征的綜合客運服務共享平臺。結合基礎設施新改建,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著力建設智能融合的交通基礎設施。煙臺還將建設運行可靠的平安交通體系以及集約高效的綠色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