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毅剛
【摘 要】本文闡述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價值,針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形式和瓶頸,提出新時代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政府部門制定政策,予以激勵和支持;高校多措并舉,給予指導加強保障;地方發揮屬地作用,營造良好環境;大學生調整心態,主動參與鄉村振興。
【關鍵詞】脫貧攻堅? ?大學生? ?鄉村振興? ?校地合作? ?人才振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3-0010-02
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標志著中國農村實現全面脫貧,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頒布實施,指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人才短缺、人口老齡化已成為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難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
高校承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社會服務四大基本任務。長期以來,高校也承擔著重要的扶貧任務,為中國農村勝利實現脫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脫貧攻堅勝利后,高校并沒有鳴鑼收兵,依然主動踐行責任使命,發揮自身優勢參與鄉村振興。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自然也是投入鄉村振興事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積極踐行社會使命,主動融入鄉村,以“強國有我”的志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在助力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成才。
一、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價值
(一)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第一資源。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人才振興是關鍵,是擺在首要位置需要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在城鎮化、工業化的推動下,農村精英人才向城市轉移,導致農村人才匱乏,這嚴重制約著農村發展振興。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知識青年的代表,既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而且其中很多學生出身于農村,對農村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高校積極引導大學生主動深入農村,充分發揮他們的文化優勢和專業優勢,可以彌補鄉村人才不足的短板。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可以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夠發揮其學科專業優勢,為鄉村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如開展專項技術服務培訓、指導;二是利用其文化優勢,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保護和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農村文化振興;三是能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激發工作活力,創新工作思路,促進基層組織振興;四是能對農村教育產生示范帶動作用,讓村民更加重視子女教育,從而實現鄉村教育振興。
(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大學生的成長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高校要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校和社會各界鼓勵大學生接受勞動教育,讓大學生深入農村、深入社會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認知、磨礪心智、增長才干。
鄉村是大學生開展國情教育和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農村是根,農業是本。深入農村參與鄉村振興,是對大學生認知視野的拓展、思想境界的升華、個人能力的磨礪。通過參與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國國情,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
每年暑假,在農村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是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縮影。20世紀80年代初,共青團中央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已成為大學生走進農村、服務農村的主要形式和載體。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將成為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形式。
但是,就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大學生參與的人數有限。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通常以組建團隊的形式組織大學生參與鄉村社會實踐,參與“三下鄉”的大學生人數不多,未形成全體大學生參與的氛圍,也缺乏相應的機制。
二是“三下鄉”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由于涉及學生的安全問題,一般活動時間都不長,少則1~2天,多則7~10天。
三是服務的主題和項目較單一。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主題基本是由學校、院系或團委等部門研究確定的,相對于農村發展多樣化的需求而言,活動的項目比較單一,基本圍繞“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困難群眾”“義務檢修電器設備”等活動開展。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需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和體制,充分發揮大學生這個數量龐大群體的作用,不斷拓寬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
三、新時代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拓展路徑
鄉村振興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事業,是美麗中國夢的核心組成部分。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引導大學生投入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對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大學生這個群體的作用。這對高校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促進大學生個人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在當前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形式基礎之上,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
(一)政府部門制定政策,予以激勵和支持
教育部和各省級政府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和指導意見,明確將大學生參與、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的重要衡量指標。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從省區級層面策劃組織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志愿服務項目比賽,引導大學生主動關注和走進農村。如浙江省從2018年開始,已連續多年舉辦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在全國率先探索真題真做、“政校企村”四位一體助力鄉村振興的浙江模式,先后引導近5萬名師生走進鄉村,培育出近4000個創意項目,打造數百個優秀落地項目,直接幫助鄉村解決現實難題。從2021年起,該賽事已晉升為全國大賽。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如設立在校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專項獎勵,每年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對表現優秀的大學生給予精神獎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各級電視臺、報紙、網站等主流媒體要加大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優秀事跡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高校多措并舉,給予指導和加強保障
高校是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組織者。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要取得實效,高校的組織實施是關鍵。高校要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大學生主動參與鄉村振興。
第一,高校黨委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要內容,建立大學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辦公室,也可采取校企地等合作形式適時設立鄉村振興學院。
第二,將“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寫入人才培養方案,并構建合理的服務鄉村課程體系,開設類似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治理、鄉村土地規劃等公選課,以及生態文明教育等必修課,同時設立實踐課程學分,引導大學生投入鄉村振興。
第三,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鼓勵大學生到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第四,高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和系部要加強對當前鄉村振興的政策宣傳教育,設計多樣化的鄉村服務項目,制訂豐富多彩的活動計劃,引導大學生廣泛參與鄉村振興。如開展面向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創新創業大賽;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舉辦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的“夏令營”活動。
第五,建立安全保障機制,為每一名到農村參與社會實踐的大學生購買人身和意外保險,提供安全保障,解決后顧之憂。
(三)地方發揮屬地作用,營造良好環境
農村的思想觀念、組織建設、基礎設施等相對落后,缺乏支持大批大學生參與建設的平臺和資源,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吸引力不足。為此,市、縣、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不斷創新管理機制體制,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
第一,主導推進大學生融入當地鄉村振興的整體規劃,明確大學生參與的重點與內容,提供必要的經費、政策和平臺支持。
第二,對有意向回鄉創業的大學生,要在編制、工資、安家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以“柔性引進人才”增加鄉村人才儲備,支持家鄉建設。
第三,鄉村基層組織要根據鄉村振興要求,加強對全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規劃,列出詳細的支持需求清單。地方和高校要加強校地協作,健全聯系工作機制,定期開展互訪,共同研究推進和深化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工作,以取得實質效果。
(四)大學生調整心態,主動參與鄉村振興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是農村發展依賴的重要力量。大學生要主動融入時代,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新時代的農村,是有志青年施展抱負的舞臺。大學生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胸懷天下,關注國家大事;心系民生,主動承擔歷史使命,以深入農村、服務農村、參與鄉村振興為榮,在服務農村發展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利用寒暑假及小長假,主動深入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鄉村文化建設、技術培訓服務和指導、教育與醫療服務等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在鄉村振興中,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和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這對農村來說,是一次全方位、多維度的發展變革。人才興,則農村興。大學生參與和服務鄉村振興,順應了國家的需要,也是新時代賦予大學生的使命和擔當。此舉不僅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實踐鍛煉平臺,也有利于緩解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為鄉村吸納人才,實現大學生個人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陳和,鐘昕怡.高校志愿服務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21(8).
[2]葉海燕,石燕梅,陳鴻.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助力鄉村振興路徑探究[J].吉林農業,2019(14).
注: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和策略研究”(2021KY1112)
【作者簡介】蔣毅剛(1982— ),男,廣西全州人,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