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財經

互聯網家裝企業融資事件銳減有兩種原因,要么企業不缺錢,無需融資;要么資本不愿掏錢,不想投資。目前來看,答案更傾向于后者。
土巴兔創始人兼CEO王國彬曾坦言,上市對土巴兔來說并非“必需品”,好的公司、頭部企業不管什么時候都有人愿意投資。
尷尬的是,作為互聯網家裝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土巴兔已經近6年未獲融資,其最近一輪融資(C輪)還停留在2015年。這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資本對互聯網家裝企業的態度。
土巴兔并非孤例。從本文開頭提到的數據來看,這些年互聯網家裝企業融資事件銳減表明,不僅是頭部企業融資難,行業絕大多數企業都未能幸免。這也進一步佐證了,資本對互聯網家裝企業掏錢的熱情并不高。原因有二:第一,互聯網家裝企業上市太難。事實上,早在2018年土巴兔就嘗試上市,不過最終鎩羽而歸,而彼時離土巴兔成立已經過去了10年。
時隔三年,今年6月30日,土巴兔向深圳交易所創業板遞交了招股書,再次沖擊上市。據深圳交易所披露,目前其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如果成功過會,土巴兔將成為A股“互聯網家裝第一股”,同時也是繼2018年齊家網上市之后的第二家互聯網家裝平臺。
而無論是A股“互聯網家裝第一股”的光環,還是“第二家互聯網家裝平臺”的名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在昭示著互聯網家裝企業的上市之難,不然土巴兔也不會這么輕易就“名列前茅”。
第二,上市難之外,盈利能力堪憂。已上市的齊家網(齊屹科技),上市前就是個虧損大戶—2015~2017年,齊家網三年累計虧損高達16億元。與其同年沖擊上市的土巴兔,2015~2017年更是累計虧損超過24億元。
三年后,互聯網家裝企業盈利問題,仍是一個難題。雖然二次沖擊上市的土巴兔已經扭虧為盈,在過去3個財年,凈利潤分別達到3 863萬元、7 968萬元、8 660萬元,表現出向好的一面。但還有更多的企業仍深陷虧損泥淖之中。
其中,今年也在沖刺上市的酷家樂母公司群核科技,自其創立以來,似乎一直在虧損。據其招股書顯示,2019~2020年,群核科技凈虧損分別為2.6億元和2.96億元,兩年累計虧損5.5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群核科技虧損更是高達1.1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 874.6萬元,虧損仍在不斷擴大。
作為目前正在沖刺上市的兩家企業,土巴兔和群核科技是互聯網家裝企業難上市、盈利難的一個縮影,而這兩大原因也是互聯網家裝企業融資銳減的重要原因。
而更讓資本寒心的,即使成功上市,也并不意味著豐收。
相比土巴兔,齊家網無疑更幸運,2018年兩者同時沖刺上市時,齊家網成功拿下“互聯網家裝第一股”,而最大的對手卻上市受挫,堪稱最大贏家。但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勝利者”,從上市之初至今,都難言風光。
2018年7月12日,齊家網上市首日股價就破發,全天下跌了6.39%。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上市前齊家網多年連續虧損,讓大眾對其經營狀況擔憂,導致市場信心不強而被看衰。
如今三年多過去了,齊家網也已經扭虧為盈,但似乎仍然未能獲得資本的芳心。截至2021年10月8日收盤,齊家網股價相比上市發行時下跌了三分之二,市值只有十幾億元。
原因在于,齊家網盈利能力雖有所改善,但還遠稱不上強勁。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齊家網全年營收9.2億元,同比增長18.8%。不過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4 060萬元,同比下降了33.0%。
2021年上半年,齊家網總營收為5.24億元,同比增長66.5%,同期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為2 054萬元,賺錢能力仍然有限。
這并非齊家網一家的問題。坐擁萬億元市場規模的互聯網家裝行業,至今仍未能誕生千億元市值公司,比如市值最高的金螳螂也尚未超過200億元。這也意味著,現有上市企業的模式發展下,天花板似乎來得有點快。
作為互聯網家裝企業中,起步最早,規模也最靠前的兩家企業,土巴兔和齊家網的難,也是互聯網家裝行業難做的一個縮影—兩者各有各的難處,但又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平臺型中介模式”太難跑了。
簡單來看,由齊家網、土巴兔打造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好比我們熟知的“中介”,主要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信息交流和交易的平臺從中獲利,而非自己主動下場參與到各個環節。
中介模式的好處是可以跑得更快,更輕。如土巴兔放棄自營業務,成了其扭虧為盈的一個重要因素。缺點是對家裝業務服務缺乏足夠的控制權,能夠改造和創造價值的空間有限。
中介模式下,平臺撮合交易后,提供給用戶家裝服務的企業來自不同的第三方公司。后者一方面要給讓平臺抽成,一方面又需要利用價格在客戶爭奪中獲得優勢。從而導致家裝業務增項多,或希望通過使用更便宜的材料或施工師傅等,用犧牲交付質量來獲取利潤的亂象。
在中介模式之外,互聯網家裝還有另一種模式,就是垂直自營模式。與齊家網、土巴兔等同期成長起來的愛空間,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之一。
相比平臺型中介模式,垂直自營模式更重,跑起來也更慢。這也是從規模來看,齊家網和土巴兔要勝過愛空間的原因。
不過,垂直自營模式勝在品牌掌控力強,在交付質量和用戶體驗上更有保障,也更容易系統性實現互聯網家裝的標準化。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愛空間的NPS(凈推薦值)達到72.7%——即相當于用過的10個用戶中,有7.2個用戶愿意向身邊人進行服務推薦,遠超50%的行業平均NPS值。而更高的推薦率,也意味著對流量依賴性更低,可持續性更好。
可見,中介模式跑得更快,但垂直模式跑得更穩。
土巴兔、齊家網等成長,證明了中介模式在互聯網家裝上一階段發展的價值。
只不過,當進入到流量變少、流量成本變高、流量巨頭入局的新階段,“平臺型中介模式”的互聯網家裝企業承受的壓力,無疑會越來越大。
縱觀近兩年加入互聯網家裝行業的新勢力,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互聯網巨頭,如阿里,一類是地產中介巨頭,如貝殼。這兩種玩家有什么特點呢?一個有流量,一個有客戶(也等同于流量),即都是流量大戶。
可以看到,互聯網家裝的“中介模式”可能會一直存在,但會越來越“內卷”。而兩股新勢力入局,勢必會對原有同類型企業造成沖擊。畢竟做互聯網平臺,是互聯網巨頭們最擅長的事。

土巴兔和齊家網并非沒想過發展自營,相反一度投入大量精力去發展自營業務,只不過“中介+平臺”模式下,發展自營本身難免會與第三方業務相抵觸。比如扶持自營,第三方商家就會跑到其他平臺;扶持第三方商家,自營業務又起不來。這也是土巴兔和齊家網自營業務發展有限,甚至放棄的原因。同時,也是其在推動家裝標準化時受到的阻力。相比而言,做自營的愛空間,其標準化之路走得更順暢。
那么愛空間的標準化怎么來的?有三大基礎設施—自建供應鏈、信息化系統以及產業工人化。尤其是產業工人化,完全摒棄了傳統分包模式,100%直管工人,讓裝修零工變成有技術的行業正規軍,這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大突破。
畢竟互聯網家裝最為詬病的交付質量不可控問題,最根本原因在于一線的產業工人不可控上,包括工人的技能水平、責任性、穩定性等多個方面。而這又跟裝修工人未能完成產業化有關。
當然,愛空間這種垂直型模式的互聯網家裝企業會做成什么樣,還有待觀察。就目前來看,在各種流量巨頭入局后,相比中介模式,其受到的影響會相對較小。
而從長期來看,任何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標準化都是必經之路。這并不意味著“垂直模式”比“中介模式”更輕松,只不過最后若是成功跑出,可能會走得更遠,從而撐起更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