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的增長紅利耗盡了。這個說法從2019年開始就已經是行業里幾乎人人都會提起的觀點了。但“紅利將盡”又會給互聯網帶來什么呢?
以阿里巴巴發布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為例,其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057.4億元,同比增長33.81%,略低于市場預期,增長數據也幾乎與上一財年同期持平。而這還是阿里巴巴合并了高鑫零售之后的報表。
同時,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021年上半年我國在紐約上市的34家企業中,也有逾三分之二的企業跌破發行價。
從數據來看,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整個互聯網行業似乎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其實從產業和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行業的發展都必然呈現一種周期性的趨勢。
就互聯網行業來說,從1994年互聯網在中國萌芽到2009年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走過了16年。而從2010年到今天,移動互聯網已經走到了第十一個年頭。2015年,美團創始人王興就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的論斷。而從2015年到現在,互聯網怎么看都已經算得上“人到中年”的階段。
因此,在紅利耗盡,流量見頂的情況下,從如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似乎正在經歷屬于它的“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停止生長,這種規律對于行業來說也同樣適用。
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一直處于增速下滑、增長停滯的狀態。到2021年5月,全網活躍用戶MAU為11.62億,同比增長率為-0.1%。
與增長停滯相似,在QuestMobile發布的2021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TOP 50的APP中,上榜APP也都是上線多年且被用戶廣泛熟知的產品。
沒有新增的用戶,沒有出名的新增產品,這些現象都在反復說明一個問題,即在現有的人口狀態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只有這些,并且他們所需要的服務也都已經暫時被基本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