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國的智能家居多以智能單品為主,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智能臺燈等小件單品仍然是智能家居市場的銷量主力。但是,這些單品之間的缺乏智能連接,無法形成一整套的智能生活方案。
根據《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僅有2%的消費者使用了全屋智能家居系統,94%的消費者還在使用智能單品,智能化水平不高。
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認為不同智能家居品牌的產品兼容性差為阻礙其使用產品的主要因素,其次為價格、安全性、操作復雜性等。產品兼容性差主要是因為市面上的智能家居品牌都各自為政,相互使用的平臺和技術充滿隔閡。這也就是下文要說的標準化困境。

大部分時候,用戶使用單個產品需要單獨在手機上安裝APP來控制,但品牌之間無法實現互聯。不同品牌需要下載不同的APP,例如《米家》APP、《阿里智能》APP、《京東微聯》APP、《華為智能家居》APP以及《中興智能家居》APP等。這使得智能家居產品系統間割裂感嚴重,也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
可以說,過多的控制系統、各品牌間設備互聯困難、標準不統一使得當下家居市場界限明顯被分割為小塊,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某個單一品牌發展的市場規模,使得單一品牌難以成氣候,無法一家獨大。
現代社會,手機是最常用的互聯網入口設備。但是智能家居中,手機作為移動設備不符合場景需求,并不是最好的入口。
這時候,攜帶智能語音技術的智能硬件就是智能家居最好的入口。畢竟只要我們張張嘴就可以隨時隨地控制家居設備,這也是各大廠商為何搶占智能音箱和智能電視賽道的原因。
然而,相比于智能單品來說,智能語音的發展是滯后的,目前,我國智能語音助手識別的精準度不夠,而且語音助手識別反應速度也有待提升。
語音交互技術是智能家居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支撐,所以語音交互技術的缺陷也會拉低整個用戶群體對于智能家居的認可度,讓整體的用戶規模無法達到一定體量。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一家完美的智能家居品牌的同時,也沒有一個堪稱完美的語言入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獨角獸”的誕生。
智能化水平不高、標準化困境難解、監督體系不規范使得智能家居系統用戶體驗差,障礙了行業的大發展,所以行業至今仍在初級階段徘徊,所以無論是海爾、美的等傳統企業陣營,還是小米、華為等科技企業陣營,財大氣粗的房產陣營,始終都未跑出一個行業“獨角獸”。
根據36kr發布的《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指出,AIoT發展路徑將經歷單機智能、互聯智能到主動智能的三大階段。作為AioT中的重要一部分,智能家居也不例外。目前其大部分企業都還停留在第一階段。
不過,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的智能家居行業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例如國家發布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就指出要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中高端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終端、智慧家庭產品等新型信息產品。
遺憾的是,智能家居行業已經興起幾個年頭,發展至今卻沒有實現大發展,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找準需求方的“痛點”。
這是因為很多智能家居企業對于這個行業仍然是盲目的,想要整個行業得到發展,就應該在安全性、便捷性、節能性和時尚性等方面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但如今,它們困在商業化變現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融資“燒錢”做大市場,“盤子”都沒有打牢就像奔跑,這樣做的只會過度消耗消費者的熱情,讓消費者產生疑慮:“不智能”的智能化家居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那么,想要達到智能化的關鍵點是什么?
首先就是要統一行業技術標準,這也是實現互聯互通的前提。現在國內的智能家居技術以RF315、433無線射頻2262.1527標準協議居多,但該技術標準門檻低,隨著市場的成熟,技術的缺陷逐步暴露。這個問題還要寄希望于國家的多個相關部門聯手。只有當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統一的標準,才能促進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
其次,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隱私泄露與數據安全。目前各大企業都專注于產品的快速開發迭代,商業化變現問題,但是卻忽視產品安全性。這也導致了一些負面事件被爆出。例如智能門鎖的安全問題。
所以,這也給智能家居企業敲響了一個警鐘,在圈地跑馬占領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完善安全防護機制建設,減少安全隱患。
智能家居能夠重塑人們的家居生活,是物聯網應用中的朝陽產業,在技術的驅動下智能家居不斷深化。未來,誰能踩準行業痛點的企業必將迎來大發展,或成為未來智能家居賽道的“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