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個月的五一節,不少女生沒有出去旅游,而是利用小長假做了醫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容貌焦慮”,這種焦慮在短視頻興起后,被進一步放大。在《抖音》和《小紅書》上,永遠不乏漂亮的網紅“小姐姐”和“小哥哥”甚至明星藝人,一邊展示自己的美貌一邊分享醫美“踩坑”經驗。
再加上近幾年來流行的“輕醫美”概念,更是減少了消費者對醫美手術的恐懼感。當“不動刀子就變美”的理念流行起來,光子嫩膚、水光針和熱瑪吉等“輕醫美”代表項目頻繁出現在短視頻平臺就不足為奇了。
此前,被短視頻“種草”的消費者,會在微信群,《更美》《新氧》等APP上,或者餓了么、美團等本地生活平臺上進行醫美項目預約和下單。但從2020年開始,醫美專場直播間悄然興起,平臺的扶持也使得這一賽道進入直播紅利期:阿里健康在2020年首創“818醫美節”,同年9月開設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醫美直播節。
到了今年,醫美直播更是遍地開花,網紅雪梨在3月7日開設了淘寶直播的醫美專場,當天GMV高達1.82億元,與去年持續一個月的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醫美直播節的成績持平。
醫美直播的火熱,也帶動了醫美企業的巨額營收,推動行業加速資本化。玻尿酸生產商愛美客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1.62億元,同比增長303.31%;另一大玻尿酸制造商華熙生物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41.05%。一家創立于2020年4月的醫美直播機構“變美日記”,在今年連續獲得兩輪融資,數額超千萬元。
變美一直是一門好生意,據艾瑞咨詢統計,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1769億元,到2021年預計達2274億元。
然而,面對這么大的市場,醫美直播能火多久?直播能解決醫美行業的哪些問題?部分業內人士持悲觀態度,一個佐證是,生意火爆的正規醫療機構并沒有強烈的進駐直播間的意愿,醫美直播帶的是中小機構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