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曠
樂視電視最火熱的2016年,年銷量達到約700萬臺,用戶保有量超1 000萬。不過,樂視電視的“鼎盛”是用巨額虧損換來了市場,樂視公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含手機電視等在內的終端業務收入達到101.16億元,成本卻有139.58億元之多。
如今在各大社區,我們仍能看到不少消費者認可樂視電視品牌,當初的高規格、高性價比在市場上留下了印記。但這些消費者也深知,樂視電視的研發、運營、銷售和售后規模早已大幅縮減,他們表達出了對如今能否提供應有服務能力的擔心,不愿買到有精力銷售沒精力維護的產品。
存活至今的樂視電視,有沒有在產品層面保留昔日的驕傲呢?2016年,樂視電視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是超4系列,率先將55英寸和43英寸4K電視拉到了2 000~3 000元檔位。硬件規格相當搶眼,在電視還普遍使用1GB內存、小核心芯片的時候,超4系列就標配提供了“3GB+32GB”和A72大核心芯片。規格領先到2019年都有用戶在詢問是否有存貨。
很可惜,2021年的樂視電視已經不是高規格、高性價比的代表。目前在售產品都不再有過分突出的產品特征,從外觀設計到屏幕規格再到硬件性能,都和同價位的中低端電視拉不開差距。
不過樂視電視并不打算完全和過去的品牌形象切割開,會在產品營銷上擦邊球式地打性價比牌,讓消費者看著還覺得和過去的樂視電視一脈相承。樂視電視現在有超5、F、G三個主要系列,其中售價在1 000元到3 000元的F系列是出貨主力,F55在京東的用戶評價數量已過萬。
以F55為例,樂視電視提出了能夠更輕薄的OD20技術概念,表示電視具備“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接口,以及“大存儲”和“專業”電視芯片。外觀采用屏占比達到97%的全面屏設計,采用4K面板并支持HDR,搭載EUI8.0系統提供語音功能。
然而實際上,F55的屏幕還是有“小書包”的直下式背光,沒有和同級別產品形成區隔,支持的是HDR解碼而非顯示。芯片是性能較超4弱化許多的Mstar 6A948,存儲只有“2GB+16GB”。語音功能依賴遙控器按鍵,在接口數量上也僅有兩個HDMI 2.0接口和兩個USB 2.0接口。



F55的配置和傳統電視廠商的產品比較算是有來有回,面對同樣是售價為2 000元出頭的互聯網品牌電視就不一樣了:OPPO K9面板和芯片素質談不上多好,但在成本限制下依然提供了經過逐臺校準的屏幕、2個15W揚聲器,有遠場語音、5GHz Wi-Fi和三個HDMI接口。
樂視電視在產品層面上的變化讓筆者想起了魅族,同樣是有過千萬級銷量的高光時刻,同樣在跌落谷底后精簡產品線試圖重新出發。
提起樂視從無到有再從光鮮走到今天,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兩個詞,除了“下周回國”就一定是“生態化反”。
誠然,圍繞核心產品建立起來的應用、內容、配件、周邊產品生態,是每一家規模成型的智能設備廠商都會做的事情,電視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于華為等今日已做得有聲有色的大屏應用生態,以及跨設備的任務流傳體驗,樂視提出的生態更像是不切實際的“大餅”。
現在,樂視電視自然不存在“化反”一說,即使用戶有心想要它具備一些拓展能力,也和那些消費者記不住名字的普通電視沒區別。的確具備安裝應用、從手機無線投屏的功能,但也僅限于此,除此之外就只是再常見不過的獨立大屏設備而已。
樂視電視的確嘗試過給電視提供一些生態產品,諸如外置音響、游戲手柄、無線耳機等,甚至還有過讓電視在性能落伍后,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外置機頂盒+回音壁”產品。可是,現在的樂視電視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都不可能投入電視以外業務,生態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樂視視頻+樂視電視”的組合拳,本是這塊業務在當初最被人看好的一點:在線視頻業務囊括最有人氣的影視劇、體育節目、電影、綜藝,本就獲得不小關注,電視的高規格則讓用戶有了一個最佳的消費場景,可以順水推舟讓視頻會員轉化為電視用戶,反之亦然。隨著樂視失去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原先傲視國內在線視頻網站的強勢版權內容“斷糧”,逐步下線不再有原有的吸引力。樂視電視無法享受樂視視頻的協同效應,產品頁主推的在線視頻變成了騰訊視頻、芒果和華數TV,而這些在任何一款電視上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