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曠

今年4月1日,搜電、街電宣布合并。在同一天,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但一度讓外界以為“共享充電寶能賺錢”的怪獸充電,如今,在連續5個季度盈利之后也虧損了。不僅由盈轉虧,怪獸充電可謂上市即巔峰,股價也始終表現不好。自上市之日創下10美元的最高紀錄后,怪獸充電股價一路走低。
小電科技的情況更不樂觀。其上市之路頗為坎坷,于4月30日披露招股書后,如今7個月過去,招股書已失效。其招股書顯示,2019年尚且盈利1.37億元,到2020年就虧了1.04億元,賺錢的能力也不穩定。
據沙利文和頭豹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格局洞察報告》顯示,從商戶點位角度而言,2021年上半年前三排名為竹芒科技、怪獸充電和小電科技。到9月時,竹芒科技對外透露成為首個商戶點位數量超過100萬的行業玩家。另外兩家,怪獸充電的最新財報顯示于9月底點位達82萬個;小電科技招股書指出,2020年底時點位為71萬個。
從營收維度而言,上述報告指出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包括怪獸充電、竹芒科技、小電科技、來電科技及美團。以直營為主的怪獸充電,在營收上要高于由以代理模式深耕的搜電和直營為主的街電所組成的竹芒科技。
今年7月,美團共享充電寶負責人離職,正在拋棄自營點位,已有33個城市交由代理商接盤運營。而來電科技在2020年就已經增速放緩,戰略收縮,市占率在10%以下。
共享充電寶玩家一路走來,從2017年站上風口,2019年共享經濟遇冷,領域內形成“三電一獸”格局,至2020年四家均受沖擊,美團以及深耕代理商模式的搜電伺機發展躋身頭部,再到今年上半年,“小竹獸”格局形成。
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表示,資本市場對于共享充電寶市場的盈利情況,競爭的激烈程度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盈利的長期穩定性,依然信心不足。變現模式單一、重資產、高投入、沒有技術壁壘、產品服務同質化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被詬病的地方。
從業者們都很清楚,行業早已從野蠻增長期步入成熟期,競爭的核心要素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業務核心一直是依賴共享充電寶的租金收入,以怪獸充電和小電科技為例,這部分營收占比都是90%以上。要想保持增長,一是靠漲價,二是靠搶占商戶點位、鋪設更多設備。但激烈競爭下,行業的內耗越來越嚴重,天花板也越來越明顯。
共享充電寶“瘋狂漲價”今年以來備受吐槽。常見價格區間為2~5元/60分鐘或1.5~2.5元/30分鐘,但遵循著不同區域不同商戶定價不同的原則,共享充電寶在熱門景區、酒吧等場合的價格能達到10元/小時,網友稱“比特斯拉充電還貴”。

更重要的是,漲價的策略也很難一直實施下去。漲價這條路走不通了,共享充電寶玩家的用戶體驗依然槽點不少,最典型的便是“好借難還”。今年11月,有調查發現,有40%的消費者反映充電寶在已經歸還后很長一段時間還在計費,有23%的消費者反映在使用完充電寶后,因附近網點少、機柜無空位、夜間關門或人為阻攔等原因難以找到空余機柜,導致無法及時歸還而被持續收費,聯系客服也無法提供解決方案。
截至11月30日,在黑貓投訴平臺,小電科技的投訴量達到了17 550條,怪獸充電的投訴量已經達到9 754條。其中近期的絕大多數投訴,都與“好借難還”有關,有用戶歸還充電寶后依然還在計費,等過了一兩天、甚至一兩個月之后才被通知扣費,最高達99元。
共享充電寶業務發展的另一個關鍵是搶奪點位,“得商戶者得天下”。
為了拿下更多商戶,共享充電寶企業們會給商戶高額入場費以及高分成,演變成“給商戶打工”。三季度財報中,怪獸充電的銷售與市場費用為8.14億元,占當季營收的比例達到87.53%,同比增長23.8%,主要就是促進網絡合作伙伴的激勵費用增加,由于POI(點位)覆蓋率擴大和人員相關開支的增加而導致。
在一 二線城市投放量漸趨飽和后,當前,賽道玩家將重點放在了三四線及以外的下沉市場的開拓上。為了拼下沉市場,相較一二線城市的直營模式,行業重視起代理商模式。而代理商模式更加依賴一線工作人員的商戶資源,競爭更加低維,卻更加激烈。
黃豪是某頭部共享充電寶的代理商,他告訴筆者,很多地推人員、代理商為了拿下商戶,往往會承諾高分成,但最后很難完成承諾。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商戶稱,與怪獸充電合作,在店里放了一臺六口充電寶機柜,合作了幾個月,把機器撤走后卻不按約定分成,客服人員也一直聯系不上。
代理商與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糾紛事件也不少見。黃豪自稱,自己和股東們投入了五十萬元成立公司,好不容易做起了規模,在公司平臺綁定的手機號直接被解綁,無法看到后臺收益,投入的回報遲遲拿不到。
面對行業亂象,張毅指出,共享充電寶的剛需性依然存在,但行業沒有建立好競爭門檻,包括對于市場、渠道的把控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多元化商業模式的擴充與創新在當下至關重要。”張毅說道。
賽道的玩家們,也早已發覺共享充電寶的紅利窗口期越來越短,于是兵分多路,探索起了新的增量業務。最直接的探索是以廣告業務進行流量變現。但怪獸充電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來自廣告業務的營收為720萬元,營收占比連1%都不到。
廣告成長為新的增長曲線還遙不可及,怪獸充電盯上了高毛利的白酒市場。今年初,其推出了白酒“開歡”,天貓平臺定價118元起,進入新消費場景,利用直營地推資源推廣新產品。
怪獸充電創始人蔡光淵曾對媒體表示,將開歡白酒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第一次嘗試,可以讓企業有更多子彈去做品牌推廣,而怪獸充電入駐的超80萬個線下點位和2.73億用戶都可以被利用起來。
與怪獸充電從“國潮”出發,想要挖掘老用戶的潛力不同,竹芒科技的思路是向智能硬件設備方向拓展。據竹芒科技COO伍艷華對媒體透露,竹芒已在部分區域試點口罩機、無人零售、AED體外除顫儀一體機等智能硬件產品。而且,竹芒的前身之一搜電是以代理模式發展起來,現如今也在大力發展合伙人模式,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合伙人將能夠利用其本土優勢,進行新硬件產品的推廣。竹芒科技的計劃是,未來三年還將在共享充電寶之外,打造至少三款智能硬件主打產品。

小電科技自遞交招股書之后,近半年內的聲音并不多。不過,其曾在招股書中透露,計劃通過提供To B數字營銷服務的模式,挖掘已合作商戶的潛力。小電科技要與短視頻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為點位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視頻及直播營銷解決方案,包括組織內容創作者制作短視頻及直播廣告;提供短視頻上傳及直播發布工具;向點位合作伙伴提供實時銷售咨詢服務。
當前,共享充電寶賽道玩家們的重點依然還是在共享充電寶業務上,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已經迫在眉睫。頭部玩家們以不同的思路邁開了第一步,可還不足以緩解生存焦慮。
有報告指出,“小竹獸”的市場格局漸趨穩定,中小玩家缺乏資金資源等優勢,很難打開局面,不得不退出市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終局還遠遠沒有到來,或許,未來新增長曲線的出現又將掀起新一輪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