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忠
(甘肅省和政縣馬家堡鎮中心衛生院 甘肅和政 731200)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HBV)攜帶感染為其主要致病原因。肺結核若治療不及時,可損傷呼吸系統、消化 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多系統功能,引發氣胸、支氣管擴張、呼吸衰竭、肺部繼發感染等并發癥,嚴重者危及生命。抗結核治療為肺結核的主要治療手段。臨床用藥發現,抗結核藥物會損傷肝臟功能,且慢性HBV攜帶者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差,長期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肝損傷的幾率更高,發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較高[1]。資料顯示,在抗結核治療期間對患者實施抗HBV治療,可減輕肝損傷,保護肝功能。因此,本文觀察恩替卡韋預防肺結核并慢性HBV攜帶者抗結核治療致肝損傷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間收治的肺結核并慢性HBV攜帶患者46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23例。參照組:男12例,女11例,年齡18~56歲,平均(25.96±5.41)歲。實驗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17~58歲,平均(27.01±4.22)歲。兩組患者經肺部CT及實驗室指標檢查,均確診為肺結核并慢性HBV攜帶者[2]。患者入組時肝功能及腹部B超檢查均顯示正常。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藥物過敏者,排除合并存在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者。兩組自然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給予標準抗結核方案2H-R-Z-E/4H-R。口服異煙肼片H(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99;0.1g*100片 ),0.3g/次,1次/d;口服利福平膠囊R(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71;150 mg*100粒),空腹頓服,150 mg/次,3~4次/d;口服吡嗪酰胺片Z(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61;0.25 g*100片),空腹頓服,按體重15~30 mg/kg/次,1次/d;口服乙胺丁醇片E(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58;0.25 g*100片),按體重15 mg/kg/次,頓服,1次/d。30 d為一個療程,連續用藥3個療程。
實驗組:在參照組用藥的基礎上,于標準方案實施前30d及抗結核治療期間使用恩替卡韋(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41;0.5 mg*7片),0.5 mg/次,1次/d。標準方案治療結束后,繼續服用本品3個月。
1.對比兩組肝損傷率。肝損傷判定標準:患者入組時肝功能正常,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超過正常值的2倍及以上;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堿性磷酸酶(ALP)等指標水平明顯升高,且至少有1項指標超過正常值的2倍及以上;治療前30d已停用其他可能影響肝功能的藥物。
2.肝功能指標異常程度:治療30d后,于清晨8點前抽取肝功能損傷的患者空腹靜脈血4mL,置于抗凝管中,離心取上清液,使用邁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的ALT、AST、TBIL、凝血酶原時間(PT)。
運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計數資料對比行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實驗組有2例出現肝損傷,占比8.7%;參照組有9例出現肝損傷,占比39.1%。實驗組的肝損傷率明顯較參照組低(χ2=4.301,P=0.038)。
如表1所示,治療后,實驗組肝功能損傷患者的ALT、AST、TBIL、PT均明顯較參照組低(P<0.05)。
表1 肝功能損傷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肝功能損傷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對比[(±s)]
肺結核多呈慢性進展,以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伴低熱、盜汗、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呼吸道傳播為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也可經消化道、皮膚及母嬰傳播。臨床多用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以達到控制疾病進展,防止傳播的目的。資料顯示,HBV引起的免疫應答反應為肝細胞受損的病因病機[3]。慢性HBV攜帶患者的肝功能均正常,但B超檢查可見肝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病變。而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可殺滅肺結核患者巨噬細胞內的結核細菌,顯著改善肺結核癥狀,但上述藥物均對肝臟存在潛在毒性,長期用藥后,肝損傷風險較高,進一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對肺結核并慢性HBV攜帶者的抗結核治療應以減輕肝損傷,控制疾病進展為主。而抑制HBV活性為減輕肝損傷的關鍵[4]。
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的肝損傷率明顯較參照組低,且治療后,實驗組肝功能損傷患者的ALT、AST、TBIL、PT均明顯較參照組低。提示在標準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可降低標準治療方案對肝臟的損傷,保護肝臟功能,減少肝損傷發生率。恩替卡韋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可抑制HBV多聚酶。其藥理機制為:恩替卡韋進入機體后,經磷酸化轉化為三磷酸鹽,形成前基因組mRNA逆轉錄負鏈,抑制HBV病毒逆轉錄酶的啟動與合成。恩替卡韋與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物聯合使用,可增強抗HBV療效,抑制HBV病毒復制,降低藥物對肝功能的損傷,改善肝功能,增強機體耐藥性,減輕肝損傷程度,延緩肝損傷發生時間,使抗結核治療能順利實施[5]。但本次研究所選樣本量較少,且未對比兩組的肝損傷發生時間及恩替卡韋的用藥安全性,研究結果有一定局限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用于肺結核并慢性HBV攜帶者的抗結核治療,可減輕肝損傷,保護肝功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