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奎
加快消費優化升級,是新發展階段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近年來,重慶順應消費品質化、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國際化發展趨勢,積極推動消費優化升級,促進消費持續穩定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我們將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做好消費優化升級這篇大文章,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好態勢,全面促進消費,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打造消費優化升級“新引擎”
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找差距、補短板、做長項,加快國際購物名城、美食名城、會展名城、旅游名城、文化名城建設,不斷豐富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化供給,重點圍繞提升“五個度”下功夫。
一是提升城市開放度。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市服務、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營商環境等領域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整體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二是提升經濟外向度。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積極融入全球開放型經濟體系,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三是提升國際知名度。以“兩江四岸”核心區、寸灘國際新城為重點,打造國際消費核心區、示范區,加快集聚、培育國際知名消費品牌資源,積極策劃舉辦全球品牌發布、時尚文化和節日主題活動,持續增強國際消費吸引力。四是提升交通便利度。圍繞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提能擴面、中歐班列(渝新歐)提質增效、國際航空樞紐提能擴容,建設內聯外暢、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城市國內國際通達性、居民消費便捷性。五是提升消費舒適度。對標國際規則和服務標準,加強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建立國際化消費制度體系和政策環境。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強零售免稅體系建設,提高國外游客出行、旅游、餐飲、住宿、醫療等國際化服務水平。
以實施“巴渝新消費”行動為抓手,激發消費優化升級“新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對此,我們將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
一是品質提升行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品牌經濟,發展中高端業態,增加服務化、特色化、品質化消費供給,優化提升供給結構,推動供需協調匹配。二是數字賦能行動。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培育直播電商、平臺經濟、無接觸交易服務等新型消費,發展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等新零售,鼓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數字文旅、在線教育、智能體育等服務消費新模式。三是綠色健康行動。積極倡導理性消費,建立綠色產品多元化供給體系,培育綠色流通主體,加快綠色流通發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四是市場細分行動。培育體驗、定制、時尚、體育、假日消費等新業態,發展銀發消費、親子消費等新模式,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適應分層次、多樣性消費需求。五是國際拓展行動。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培育引進國際展會賽事,打造國際消費節慶活動,加快國際消費資源集聚,引導海外消費回流。推動本土企業、產品、服務品牌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六是場景優化行動。打造新商圈、新地標、新主題、新夜景、新零售、新美食、新文旅等消費場景,做靚“不夜重慶”“美食之都”等城市名片。七是流通順暢行動。健全現代流通體系,構建高效配送體系,暢通商品服務流通渠道,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著力降低流通成本。八是普惠共享行動。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提升社區便民消費服務圈,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深入開展消費幫扶。鼓勵發展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遞送等共建共享業態,實現人人“惠享”“樂享”消費。
以共建巴蜀特色國際消費目的地為依托,拓展消費優化升級“新空間”
唱好“雙城記”,建設“經濟圈”,川渝協同共建具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要著力抓好“五個協同”,打造消費優化升級和經濟循環合作典范。
一是協同拓市場。加強成渝兩地商務規劃銜接、政策對接、功能鏈接,推動在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區域物流、商圈、特色街區、重點消費項目等方面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形成優勢互補、互聯互通、協同高效的一體化大市場。二是協同創品牌。建立區域品牌創建體系,提升兩地餐飲美食、特色產品、文化旅游、夜間消費等品牌,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影響深遠的系列巴蜀消費品牌。三是協同建載體。推動川渝兩地共同策劃舉辦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消費節慶活動、論壇、展會,共同搭建“川渝好貨進雙城”“特色產品賣全球”“進口精品在川渝”等平臺。四是協同育文化。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弘揚古老商業文明,傳承創新“老字號”。共同制定服務標準規范,培育誠信、文明、包容、安全、優質的巴蜀商業文化。五是協同促營銷。共同策劃包裝城市名片,加強成渝兩地城市整體推介,彰顯巴蜀悠久歷史、城市包容精神、秀美山水風光、獨特人文情懷、精致生活品質、特色消費品牌,提升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增強國際消費影響力、吸引力。
以加強需求側管理為支撐,培育消費優化升級“新動能”
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解制約消費的堵點、痛點問題,強化“三大支撐”,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一是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撐。統籌用好各類專項資金,發揮各級政府作用,加大對消費升級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貸款投放,加大對新型消費、居民更換購買綠色智能產品和家裝消費的信貸支持,豐富消費保險產品供給。爭取免稅政策,穩步推進市內免稅店、口岸免稅店、離境提貨點建設。二是強化居民消費能力支撐。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完善再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圍繞“生老病居教”等民生需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優化職工療養休養政策。三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支撐。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重要商品追溯體系和消費信用體系建設,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開展“放心消費商店”“放心消費企業”“放心消費城市”創建活動,構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作者系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