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光
編者按: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鏈重構帶來重要戰略機遇。為維護產業鏈的安全穩定,推動區域塊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針對產業鏈進行的補鏈、強鏈、延鏈精準開展的“鏈長制”脫穎而出。對此,重慶黨刊全媒體特別組織了這組文章。
“鏈長制”是以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旨在強化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在地方自主探索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制度創新,其作用在于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有效提升產業鏈自主性、可持續性和發展韌性。《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整合提升優勢產業,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相對完整、安全可靠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因此,實施“鏈長制”有助于推進“補鏈、強鏈、延鏈”工作,有助于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有助于在重點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對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領域精準發力,有助于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
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重慶實施“鏈長制”有“三大抓手”
重慶市產業鏈發展的著力點是實體經濟。實施“鏈長制”就是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聚焦重點領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選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首批實施“鏈長制”的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發展電子、裝備制造、材料等支柱產業,發展服務型制造,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快建設“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
健全工作體系。梳理產業鏈發展現狀,掌握產業鏈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關鍵共性技術、制約瓶頸等情況。繪好產業鏈關聯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實施傳統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按圖索驥”式作業法。制訂做優做強做大產業鏈工作計劃,統籌推進產業鏈企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重大事項。精準幫扶產業鏈協同發展,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困難問題。研究制訂支持各產業鏈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用工、用地等政策措施。建立產業鏈發展日常調度通報機制,加強工作協調,細化工作舉措,形成工作合力。
規范管理機制。篩選一批產業規模實力強、產業鏈條完善、龍頭企業支撐突出、發展空間大的重點產業鏈,確定牽頭部門、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由相關市級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明確牽頭部門和業務支撐部門的工作責任,突出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針對不同產業鏈的特點和實際實施“一鏈一策”,為產業鏈發展提供政策支撐。依托研究機構和智庫力量,分產業鏈組建專家咨詢機構,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與產業發展動態趨勢,為產業經濟、技術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由“鏈長”牽頭研究推動產業鏈發展各項工作,統籌各方資源支持產業鏈發展,協調產業鏈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和關鍵性難題,加強信息溝通,強化日常督導。
重慶實施“鏈長制”需要注意四個問題
作為我國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創新,“鏈長制”以“鏈長”作為區域性產業鏈培育和優化的管理責任人,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實施“鏈長制”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為經濟運行的“有形之手”,政府作用不能無限放大和延伸,有效市場應當與有為政府各就其位。一方面,“鏈長”要清楚自身定位,把握“決定性作用”的市場定位,相信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形式,凡屬市場能解決的,都要簡政放權、松綁支持。另一方面,“鏈長”也要把握“更好發揮作用”的政府定位,凡屬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的,要主動作為,加強宏觀調控,把該承擔的職責落實到位。
處理好“鏈主”與“鏈長”的關系。“鏈主”是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由市場自發形成、能夠協調產業鏈各個節點活動的龍頭企業,在市場機制的導向下引領產業鏈發展。“鏈長”是產業鏈的倡導者、支持者、維護者、守望者,需要由政府有關領導擔任,其主要職責是通過產業政策引導產業鏈做大做強和轉型升級,協調解決產業鏈協同發展中的重大困難問題。二者之間要相輔相成、相互配合。
發揮好“鏈長制”的特點及優勢。實施“鏈長制”,關鍵是要由市級領導親自掛帥,從而在產業鏈薄弱環節實現高效統籌內外部資源、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加速構建完整產業鏈條,推動“補鏈、強鏈、延鏈”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統籌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工作,形成統一的產業發展策略、統一的產業鏈協作指揮,最終形成產業發展合力。要協調好企業、資本、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領軍人才等服務資源,優化營商環境。要協同好產業精準施策,針對產業鏈優勢環節及發展短板,以產業鏈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中心制訂產業發展策略。
推動產業鏈優化過程中的跨界融合發展。“鏈長”的核心責任是要打破產業邊界和地域邊界,推進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相互交流、相互支撐,形成產業間和企業間各類要素的動態組合,提升產業鏈各環節間的有效合作程度,既要有針對性地補強補齊產業鏈,做強做大創新鏈,也要推進跨界融合互動,提升人力資本投資水平,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態,優化產業生態系統。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