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靜宜 胡亦心
前不久,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生產機器控制器的龍頭企業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想做一件大事——把下游企業、研發全系列自動化氣動產品的威仕喜(浙江)流體技術有限公司引進龍游。
“如果我們能強強聯手,生產成本預計下降20%!”威仕喜(浙江)董事長王慶灝欣然同意。然而,企業落戶新地方,要想盡快生產,少不了配套設施的支撐,至關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廠房。
禾川科技把想法反映到政府部門后,縣里的“鏈長”——駐企服務團,召集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龍游經濟開發區僅用一周時間就找到標準廠房,電力部門完成廠房變壓器增容改造……短短幾周,威仕喜順利落地。
在浙江,打通產業鏈,“鏈長制”發揮了關鍵作用。
開展“鏈長制”試點
探索產業鏈升級道路
“鏈長制”是浙江省商務廳在全國首創的工作制度,旨在推動經濟開發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2019年8月,考慮到復雜的國際經貿形勢對國內產業鏈的沖擊,浙江省商務廳發布了《浙江省商務廳關于開展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試點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創新提升工作的意見》,“鏈長制”由此誕生。
該文件要求各開發區確定一條特色明顯、有較強國際競爭力、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作為試點,“鏈長”則建議由該開發區所在市(縣、區)的主要領導擔任。
浙江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盛秋平稱:“‘鏈長制在將原先各開發區特色產業做優做強的同時,充分壓實‘鏈長責任,統籌各項資源,將‘點狀的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展為‘鏈狀的產業聯動。”
而浙江省首創產業鏈“鏈長制”有其必然性。
這里縣域經濟特征明顯,一縣一特色,形成了諸如“家電之鄉”、“小商品之鄉”等一系列特色產業聚集的縣域。在此基礎上,浙江省逐步強化了各地的特色產業,形成了縣域經濟的全國模板。
浙江省產業鏈“鏈長制”推出之前,各個開發區已經在各自特色產業鏈上進行了補鏈、強鏈、延鏈等探索。“鏈長制”的誕生正源自浙江基層開發區工作實踐經驗的提煉,產業鏈“鏈長制”也成為浙江探索產業鏈“升級”的“浙江經驗”。
制度的推行催生了一批“鏈長”上崗,走在穩產業鏈、保產業鏈一線:杭州市余杭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如根擔任錢江經濟開發區新裝備產業鏈“鏈長”;嘉興市桐鄉市市長于會游擔任桐鄉經濟開發區前沿新材料產業鏈“鏈長”等。
盛秋平認為,“鏈長制”是一種責任機制,是一種長效機制,是一種穩定機制。他說:“通過這種機制,將行政資源、社會資本、空間資源、人才資源等資源要素向開發區傾斜,進一步推進開發區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
延伸上下游產業鏈
協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浙江省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一出生便迎來疫情“大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復工復產期間,諸如因缺少零件、原材料等,造成企業生產線停滯的情況并不罕見。
2020年2月17日,浙江省商務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產業鏈安全的通知》。各地產業鏈“鏈長”通過對產業鏈配套企業資源的統籌,確保供應鏈、采購鏈、生產鏈閉環運作,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駕護航。
位于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重汽集團杭州發動機有限公司,復工期間因下游企業物流受到限制,急需的飛輪盤配件庫存不夠,以致一條86名員工所在的裝備生產線將被迫停工,影響產品交付。
了解該情況后,蕭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葉建宏,隨即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會議,幫助企業解決了難題。
而這只是“鏈長制”在抗疫期間打通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浙江省各開發區沿著核心產業上下游延伸,相繼推出特色服務方案:海鹽經濟開發區指導企業制訂“下游反哺法”、“互補消化法”等措施,打通產業鏈,實現企業進口全力復產;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龍頭企業服務專班,實施“一企一方案”制度,兼顧配套產業鏈企業,促進企業全面恢復產能……
就這樣,“缺個零件,停一條生產線”等問題在浙江得到有效解決。承載著新歷史使命的“鏈長制”交出了一張成績優異的答卷:僅用15天時間,浙江省各開發區就高效完成疫情期間復工復產工作。
增強產業鏈韌性
為未來產業建鏈補鏈
浙江各開發區工業基礎不一,產業特色不一。如今,在“鏈長制”的思路引領下,各開發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升級路徑。
溫州有著良好的制造業基礎。
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109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有536家,涉及26個行業大類,初步構建了一套相互關聯、相互共生的產業生態系統。
如何讓已有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更加穩定、更有競爭力?
溫州經開區繪制好了“升級”路線圖:電氣產業重點引進智能化電器生產及配件、遠程通信智能控制器等項目;推動食藥機械產業醫藥裝備產品從單體向系統化、智能化、整體功能化方向提升……有重點地強鏈、補鏈、創鏈,力爭創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高地。
在浙江省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試點示范單位名單中,同溫州經開區一樣,深耕“傳統優勢”的開發區還有很多:江山經濟開發區打造木門產業鏈,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時尚紡織產業鏈,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健康食品產業鏈……一個個地方傳統優勢產業,在“鏈式思維”的引領帶動下,實現了產業鏈的做高、做精、做專、做強。
“得益于‘鏈長制,疫情之下,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滾動功能部件產業交出了逆勢增長30%的成績,產業訂單大量涌來。”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偉說,在“鏈長制”的思維下,麗水經開區形成了“上、中、下”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并基于產業鏈全面進行精準招商。
“‘鏈長制實施一年多來,最大的成效在于各開發區思想觀念的改變。”浙江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處長梁志良稱,“從原先作為一種應急的舉措,到如今成為地方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的自覺行動,‘鏈長制成為地方經濟治理的重要舉措和應對新格局的方法論。”
未來,浙江的產業鏈韌性將進一步增強,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形成一批產值超5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全球價值鏈中居于中高端的開發區特色產業鏈和產值超千億的開發區。”對此,梁志良干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