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校更名現象研究綜述

2021-05-31 00:58:28南曉鵬
現代教育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研究

南曉鵬

[摘要]高校更名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事件。教育部高度重視該問題,并于2020年8月底印發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規定》。當前高校更名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由高校更名引發的糾紛時有見諸報端,因此對高校更名問題開展研究非常必要。綜述文獻,明確已有研究的研究進展和不足對未來研究高校更名問題非常關鍵。已有研究主要從對高校更名的特點、原因、影響和規范高校更名的對策等方面開展,在研究思路和方法視角上對未來研究有重要借鑒,但也存在著思辨研究多,實證研究少;本學科研究多,跨學科視角少;宏觀研究多,微觀視角少等問題。未來的研究可從跨學科的視角,基于詳實可靠的數據資料對高校更名進行實證研究,并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提出對策,為規范高校更名提供具體化、可操作的對策,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關鍵詞]高校更名;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高校管理制度;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2-0046-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09

高校更名是指高等學校名稱發生變更的現象。高校更名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當前由高校更名引發的糾紛逐漸增多,時常見諸報端。2015年,原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引發華西醫學中心校友的反對,次年又改為西南醫科大學[1];唐山學院和泰山醫學院的更名糾紛過程也曾掀起不小的波瀾[2][3]。高校更名不僅是名稱上的簡單變更,更牽涉深層次的社會文化觀念、高等教育管理層級、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等問題。2020年8月底,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規定》,對高校名稱進行規范,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命名、更名問題的高度重視。

高校更名不僅引發教育行政部門、高校管理者、高校師生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更成為學者們持續關注、研究的焦點。為明確已有對高校更名研究的進展、成果和不足,為未來的高校更名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視角等方面的借鑒,筆者對文獻進行梳理和述評。采用Citespace軟件對已有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詞頻統計分析發現(詳見表1),目前對高校更名的研究涉及對普通本科高校更名、高校更名的原因、高校更名的SWOT分析、行業特色高校更名問題、新建本科院校更名問題及語義學角度上的高校更名問題、組織管理理論視角下的高校更名問題、高校更名的合法性、高校更名的聽證環節、中外高校更名的比較、高校的外部治理等方面,集中于高校更名的特點、高校更名的影響、高校更名的原因和規范高校更名的建議等4個方面。一、對高校更名特點的研究

分析現有對高校更名現象的研究發現,高校更名呈現出名稱涵蓋地域范圍擴大、學校名稱去行業特色、名稱的層次越來越高、高校名稱趨同化等特點。

(一)名稱涵蓋地域范圍不斷擴大

李長安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更名存在地域范圍不斷擴大的問題,從縣市地名到省份、大區名稱等,甚至有冠以“中國”字樣的[4]。楊林玉等人的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更名傾向于去地方化,一般會冠上中國、大區(如華南、西南等)、省市等名稱。在其選取的607所更名高校中,校名中包含區域名稱由小變大的高校有97所,占更名高校總數的16%[5]。

(二)學校名稱去行業特色

目前高校更名趨向于去行業特色,多改用熱門行業名稱。楊新春、譚明認為,高校更名存在淡化行業色彩,熱衷使用“理工”“科技”“工商”等字樣的傾向[6],如黑龍江礦業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等。汪明霞指出,名稱中帶有“科技”等字樣的高校通常報考人數較多;大學更名往往傾向于改用含有“理工”“經濟”等字樣的名稱以吸引學生報考[7]。我國本科院校校名中帶“理工”字樣的就有83所,如北京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一所“理工”院校。

(三)層次綜合性越來越高

高校變更名稱時往往使用層次更高、綜合性更強的名稱,更偏好綜合型大學校名,一般是以“地域名稱+大學/學院”的模式更名[8]。國家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師范、農林院校更名時“去師范化”“去農林化”,但仍有部分高校想盡一切辦法“脫農”“脫師”,冠以綜合型大學的校名,如原煙臺師范學院更名為魯東大學等。張意忠認為,高校更名后往往力求學科全面,向綜合性高校靠近:部分學校想方設法提升學歷水平,中專升格為高職高專,高職高專變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申報碩士點、博士點[9]。

(四)高校名稱趨向同質化

我國高校更名趨向高度同質化,易于給高等教育管理部門及社會公眾造成混淆。於鴻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校名趨同化現象較嚴重。校名相似程度較高直接影響了社會公眾的認知,混淆了社會公眾的視野[10]。馬勇指出,除海南、新疆、西藏外,每一省級行政單位都有以理工、科技字樣命名的高校,全國共有90余所,分布廣泛[11]。

二、對高校更名影響的研究

已有研究發現,高校更名有積極影響——高校更名可以拓展辦學空間,吸引優秀的師資和生源,提高辦學水平;也有消極影響——高校更名可能會割裂高校的歷史文化,造成高校無形資產流失、辦學定位不清、校名資源浪費及高等教育管理混亂等問題。

(一)積極影響

1.拓展高校辦學的空間。高校更名往往使校名中體現的地域擴大、單一學科變為綜合性學科,學校辦學層次得到提升、辦學空間得到拓展。楊林玉認為,高校更名不僅能有效改善高校的招生和就業問題,提高生源質量,還可提升高校的社會排位、提高獲得獎項和科研項目的機率等[12]。宋琳、魏薇指出,北京鋼鐵學院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后,學校專業設置有了更大發展空間,不局限于與鋼鐵有關的專業,還增設了英語、熱能工程等專業。這些專業的設置在以前的“鋼鐵學院”名稱下是兼容的,改為科技大學之后,學校發展的空間得到拓寬[13]。

2.吸引優質師資和生源。高校更名往往可以吸引優秀生源,吸引優質師資。楊新春、譚明發現,更名后的學校可在短期內提升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符合大眾認可的校名不僅可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加盟,還可為學校帶來優質的生源。如江蘇工業學院更名為常州大學后,短短7年時間內吸引了數量可觀的國內外高水平師資,生源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14]。呂健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更名可帶來招生規模的擴大,且不同類型的更名對招生規模擴大的影響不同。專科升格本科的高校更名對招生規模的影響最大(相關系數為0.081),升格更名對招生規模的影響也較大(相關系數為0.028)[15]。

3.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人才培養是高校自誕生之日起就鐫刻在其基因中的功能與使命,而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學。楊新春、譚明指出,普通本科學校更名不僅是變更名稱,更重要的是行業性院校逐漸發展成為多科性學院或大學,單科學院逐漸發展成為綜合型大學,無疑會促進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的交叉、學科與專業之間的交融[16]。學生在多學科交融的環境下學習,有利于文理溝通,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有助于不同學科的教師相互借鑒教學方法,開展跨學科合作,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

4.提升高校的辦學實力。學院更名為大學,除具備同層次更名條件外,還需在師資隊伍、辦學經費、基礎設施等方面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而這些標準都是提升學校辦學實力最顯著的表現[17]。為實現更名目的,擬更名高校會對標國家有關規定,以相關指標為參照,有針對性地加強高校內涵建設,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在吸引優質生源、引進優質師資、推進科研創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力求達到國家標準,順利實現更名。這能使高校的辦學實力得到顯著的發展和提升。

(二)消極影響

1.導致高校歷史文化的割裂。高校更名容易造成高校歷史文化的割裂,影響師生和校友對高校的文化認同。一方面,歷史悠久的校名承載著歷史、彰顯著傳統,輕易更改校名易割裂學校的文化傳統。高校校名是一種對社會公眾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形象,是在向世人展示學校的文化名片,是校友的文化之根和情感之基[18]。另一方面,大學是其師生的精神家園,學校名稱代表了師生、校友及公眾的文化寄托[19],隨意更名會淡化其文化認同感[20]。

2.造成高校無形資產的流失。校名不僅是高校的文化象征,更是高校的品牌標志,高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與血汗,培育起了名稱的品牌效應,體現了學校特有的學術水平、聲譽與文化。一些高校棄用使用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老校名,會造成高校品牌的廢棄和無形資產的流失[21]。

3.導致高校辦學定位不清。高校更名易使高校失去住原有優勢和學科特色,辦學定位模糊。易繼官等人認為,更名往往導致高校忽視社會需求,脫離自身發展軌道[22]。於鴻、苑廣闊等人指出[23][24],高校更名容易使高校的發展目標與定位高度趨同化,忽視各校的辦學現狀、辦學優勢與特色,迷失自身發展目標,不利于大學的特色化發展。更名后,很多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求多求全,辦學規模求大求巨,辦學資源分散,辦學優勢逐漸喪失。

4.造成高校校名資源的浪費。易繼官等人指出,盲目更名帶來了資源的浪費。一方面曾經優質的校名因為更名而被放棄,而按照規定這些校名10年內不得使用或永遠不允許使用,會造成部分具有較好品牌效應的校名資源的浪費閑置[25]。另一方面,高校校名資源具有有限性和先占性,一所高校名稱變更后,其原有的學校名稱不僅本校不能使用,其他高校也不能再使用。劉海峰指出,一些好的校名,如杭州大學、江西大學等在院校合并過程中被取消。為了不給學歷認定帶來麻煩和糾紛,這些取消的校名通常被不允許再次使用,造成了部分優質校名資源的浪費[26]。

5.引發高等教育管理的混亂。非理性的、頻繁的更名會造成高等教育管理的混亂。劉堯指出,頻繁的高校更名對高等教育結構造成了干擾。這不但反映出有關部門在對高校設置管理上缺乏規劃,還反映了高校存在辦學定位不明等現象和問題[27],不利于高校的特色化內涵式發展,更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結構優化。若高校更名集中于某一層次、類型,會導致高校辦學的同質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不僅如此,高校更名后還會引發使用原來校名頒發的學歷證書、科研成果認定及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混亂,給在校生和校友的就業發展、高校辦學運行管理工作等帶來麻煩、障礙。

三、對高校更名原因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高校更名涉及利益群體眾多,影響因素眾多,既有來自教育管理的原因,也有來自高校自身的原因,還有來自社會文化觀念的原因。

(一)高校管理體制是高校更名的制度性誘因

等級化管理格局和金字塔式的高校層次管理體制是促使高校更名的制度性因素,高校更名很大程度上是由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誘導的。普通本科院校更名往往被打上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烙印。我國院校設置條例規定了普通本科高校設置的基本條件,大學的辦學條件要遠遠高于學院。高校已在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發展軌跡:專科高校→本科學院→大學,終極目標就是進入“大學”。學校的層次發生改變,名稱自然也會隨之改變[28]。楊林玉指出,我國普通高校設置條例規定了大學、學院和專科學校的基本條件[29]。高校若達到相應條件并成功改為學院或大學,不僅可獲得體制內嵌的教育資源,而且可以被列入相應的層級。更名大學后的諸多益處誘使高校將更名為大學視為其重要的發展目標。若更名成功,學校級別得到相應提升,會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和其他利益。若行政主導的高校評價機制依舊發揮決定作用,高校名稱、級別依然是資源配置的關鍵因素,高校更名現象就難以制止。

(二)校名與實際不匹配是高校更名的現實性因素

當校名不能體現高校的辦學實際時,適時更名,做到名實相符,進而實現高校的突破與發展,是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更名是學校自身發展的內在訴求:專業性強、專業設置過窄、學科單一的普通本科學校不得不開設更多學科專業,使其難以實現學科的優勢互補和規模效益,難以促進辦學水平和學校實力的快速提升[30]。原來的校名不能涵蓋學校主體學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本科學校的發展空間,因此更名成為促進高校發展的現實選擇。賈云鵬、劉青秀認為,為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學校的校名也會進行主動或被動變更[31]:一方面,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高校的規模和質量均有了很大提高,原有校名不足以反映當下學校的辦學實際;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校名具有很強的時代色彩和行業特色,如鋼鐵學院、冶金學院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校名優勢變成劣勢,為擺脫行業發展的不利影響而不得不更名。

(三)社會觀念的影響是高校更名的文化因素

社會觀念的力量是強大的,高校更名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國社會文化重名分、重面子的傳統是高校更名的重要文化因素。閆亞歌發現,通過學校名稱判定學校質量和報考學校的情況比較普遍,校名是很多考生和家長報考學校的重要依據[32]。楊林玉指出,政府對不同高校的投資傾斜塑造了公眾的社會偏好。政府長期對重點高校的大力投入塑造了帶“國”“省”字頭或跨省區域校名的高校就是“好大學”的觀念,進而引發公眾對此類高校校名的青睞[33]。高校尤其是辦學水平欠佳的地方高校將更名作為吸引生源的重要方式,力圖在有限資源和生存空間的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在我國傳統文化重名分、重面子等重名文化心理的影響下,消費者迷戀名牌的心理還是相當普遍的。正因為如此,部分高校為吸引生源、師資等辦學資源,紛紛更名,以適應社會文化的特點和國人的社會心理。

(四)行業發展的興衰是高校更名的動力因素

行業的發展興衰關乎高校尤其是行業性高校,所培養人才就業是否順暢、能否獲得社會認可、能否獲得國家政策支持、能否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楊道兵等認為,行業的興衰是推動行業性高校更名的原動力[34]。若某行業對經濟社會貢獻較大,相應的行業性高校獲得的科研項目和經費更多,科研實力和聲譽就更好,生源質量會更好,師資隊伍、校園環境建設等方面會隨之改善,為其科研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此形成良性循環,行業性高校就可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若行業發展受阻,對相關行業性高校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使行業性高校的發展滯后于其他高校,甚至最終停辦或者被其他高校合并。為走出低谷,許多行業高校采取更改校名的做法,以期獲得轉機和發展。

(五)功利化傾向是高校更名的助推因素

追求更高的行政級別、獲取更大利益的功利動機是高校更名的助推因素。劉堯指出,高校更名是受現實功利因素驅使之舉[35]。一旦高校升格帶來學校名稱的變更,學校的行政級別會得到提升,其領導的待遇也隨之提升。部分高校領導由于不正確的政績觀作祟,將高校升格、更名作為其彰顯功勞、建樹政績的方便之策,對更名升格趨之若鶩。寧新春指出,更名背后是學校江湖版圖的再度分配、利益的再度調整[36]。

四、對高校更名對策的研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更名的政策法規

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高校更名的規范性措施,為高校更名提供政策依據,也為教育主管部門管理、審核高校更名行為提供標尺。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我國高校更名的相關政策法規來制訂高校更名規范,形成高校更名的制度化管理[37]。高校更名規范要明確,能對高校更名行為切實起到指導、規范作用,要對申請更名需要滿足的條件、申請更名的流程程序、各部門在更名管理審批中的權力劃分、高校更名的申訴與監督機制、高校更名的信息公開等問題予以科學、細致的規定。

(二)嚴格把控高校更名行為

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嚴格把控高校的更名行為,減少或防止盲目性、功利化的更名行為,避免造成高校發展過程中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缺少特色、名不符實的現象。建議教育部嚴把更名關,組織專家實地考察時要著重關注高校的辦學特色、文化底蘊,關注其定位目標與所改校名是否相符[38]。張意忠認為,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對高校更名進行嚴格審查和規范[39],有關部門要依照高校更名的有關規定,嚴格考察高校更名的申請材料和辦學實際,駁回功利化的、必要性不足的更名申請,引導高校立足實際辦出水平;對確有必要更名的高校進行合理引導,促使其做到名實相符,將更名視為提升辦學水平的機遇。

(三)完善高校管理評價制度

熊丙奇提出,要積極推進對高校的專業評價,改變按學校層次配置教育資源的做法,按辦學成就配置教育資源,為各類高校競爭營造公平透明的環境,引導高校明確自身定位,加強內涵建設,而非汲汲于更名[40]。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和評價體制,制訂科學合理的標準,弱化直至消除當前對高校的行政化評價,而不是開展等級化、身份化的評價[41]。一方面,對高校進行分層分類管理和評價,引導各類型、各層次高校找準定位、特色化發展,依托辦學成效獲取更多辦學資源;另一方面,建立有彈性的、顧全多數的高校資源配置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更名行為。

(四)慎重實施變更高校名稱的行為

高校應謹慎更名,注重聲譽建設。高校名稱的品牌效應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樹立起來的,要有較長的歷史積淀。高校變更名稱是對自身無形資產的一種破壞,因此對待更名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非理性的更名行為。張意忠認為,高校變更名稱要名實相符、突出特色,不能脫離實際。要立足客觀實際,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是否更名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42]。高校要把更名納入辦學定位的高度,通過頂層設計、廣征意見,提出既能反映高校發展現狀,又能適應高校未來發展規劃的校名,避免頻繁多次更名。高校要更加注重質量提升,而非熱衷于更名。

(五)加強高等學校的內涵建設

更名只是高校發展的手段或發展的階段習性成果,而非最終目的,高校要加強內涵建設。高校的發展不能只依靠改一個高大上的名字,需要的是貫穿于高校更名全過程的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于洋認為,教育主管部門要實施高校更名后的多方質量監督[43],要求高校開展與更名相匹配的質量建設,對高校是否取得與更名相匹配的發展成就進行評估。高校更名不是一勞永逸的行為,更名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在培養方案、課程建設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高校聲譽,真正做到名實相符。

五、已有研究述評

(一)已有研究的啟示

1.研究思路。多數對高校更名進行實證研究的研究思路基本是,首先梳理有關高校更名的政策文件,明確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更名的規定;其次是梳理已有研究,發現已有研究的進展與不足;再次,利用某些網站的公開數據或研究者自行收集更名數據,利用各種統計方法分析數據,發現高校更名存在的問題,并對高校更名提出對策。這對未來的高校更名研究在思路上具有借鑒意義。

2.方法、視角。已有高校更名研究中,有使用文本分析法對我國高校更名問題進行全面梳理的研究;有突破教育學視角的局限,從組織社會學的視角對高校更名問題開展研究的;有借鑒差序格局的觀點研究高校更名問題,指出高校更名的原因在于高校身份地位的等級化。已有研究從多角度、多維度、多學科視角對高校更名進行研究,啟示未來的研究可從跨學科的視角對高校更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1.思辨性研究多,實證性研究少。已有對高校更名的研究多為思辨性研究,或基于高校管理經驗對高校更名發表看法,或為對國外高校更名經驗的借鑒,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未能全面、充分地揭示在整個區域乃至全國層面高校更名的特點、存在的問題、更名的原因,研究結論缺乏代表性和說服力,亦不能提出系統地規范高校更名的對策。運用實證方法對高校更名問題進行研究的人為數不多,今后需基于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樣本和可靠的數據對高校更名問題進行更加全面科學深入的實證研究。

2.本學科研究者多,跨學科研究的視角少。高校不僅是教育機構,還是一種社會組織。高校更名不僅是高校自身的問題,還與其他組織機構密切相關;高校更名不僅牽涉到名稱的管理,還牽涉到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高等教育管理評價制度、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等問題;高校更名不僅與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管理有關,也與中國的社會文化有關。高校更名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與多個主體有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看待高校更名問題不能僅從一個角度出發,需要開展跨學科、多視角的研究。

3.宏觀層面開展研究的多,微觀層次研究的較少。多數研究者能提出完善高校更名的有關規范,為教育主管部門管理高校更名提供了標尺,但并未提出規范高校更名的具體規范。不得不承認,高校更名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和利益相關者眾多,需要開展頂層設計和全面規劃,需要宏觀的指導和規范。但我國高校數量眾多,地區、行業、類型、層次等層面的差異較大,千校千面。要真正推動高校更名規范的落地實施,光有宏觀指導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具體化的高校更名規定和對策建議,這也是未來的高校更名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未來對高校更名的進一步研究可從跨學科的視角,基于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樣本、翔實可靠的數據資料,運用實證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切實推進高校更名的規范化,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新浪網.瀘州醫學院改名引爭議后再更名:西南醫科大學[EB/OL].http://sc.sina.com.cn/news/m/detail- ifxnqrkc6594256.shtml.

[2]中國教育在線.唐山學院擬更名為“唐山交通學院”引西南交大強烈不滿.[EB/OL].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590930674443880676 &wfr= spider& for=pc .

[3]中國新聞網.泰山醫學院改名記:幾經變更 曾卷入一場巨大風波.[EB/OL]. http:// mil.China news.com/gn/2018/07-06/8558297.shtml.

[4]李長安.大學熱衷更名不如練好“內功”[N].深圳特區報,2017-10-31.

[5][12][29][33]楊林玉,賈永堂,肖家杰.大眾化以來我國高校大面積更名現象研究——基于雙軌制的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3):63-68.

[6][8][14][16][17][28][30]楊新春,譚明.1999年以來我國普通本科學校更名現象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8(01): 27-30.

[7]汪明霞.改名為哪般?——我國大學校名的比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04):16-20.

[9][39][42]張意忠.高校更名的理性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5):49-53.

[10][21][23]於鴻.我國高校更名的基本走向與利弊分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21):10-11.

[11][18]馬勇.我國高校校名的基本表征、內隱缺點及其調適[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116-120.

[13]宋琳,魏薇,王潤.20世紀80—90年代:中國高校更名現象——“北京科技大學”更名始末[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8.

[15]呂健.高校更名與招生擴張[J].教育與經濟,2016(03):3-11,22.

[19][22][25]易繼官,陳玉光,蔡阿雄.淺析當前我國高校升格更名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7(22): 221-223.

[20][26]劉海峰.院校合并、升格與發展中的更名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25-30.

[24]苑廣闊.更名未必能換取聲名[N].中國文化報,2014-05-19(002).

[27][35][41]劉堯.我國高校屢遭“更名潮”的是非曲直[J].民主與科學,2015(03):30-34.

[31]賈云鵬,劉青秀.高校累進性更名的社會學反思[J].教育學報,2008(04):58-64.

[32][38]閆亞歌.高校更名潮之透析與冷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6(02):6-8.

[34]楊道兵,陶鵬,楊秀芹.行業高校更名的理性回歸[J].中國農業教育,2012(03):49-51,64.

[36]寧新春.大學更名熱別冷了哲學情懷[N].東莞日報,2013-05-22.

[37][43]于洋.我國高校規范更名研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07):28-33.

[40]熊丙奇.大學頻繁更名 根在行政主導[N].中國青年報,2016-01-19.

(責任編輯:劉新才)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naming Phenomen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NAN Xiaope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issue and releases regulations on the issue by the end of August 2020.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isputes caused by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ften reported.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ssue of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fore the study of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ficiency.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reasons, impa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on, which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future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more speculative research, less empirical research; more research in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less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more macro research, less micro perspective. In the future,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detailed and reliable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so as to provide specific and operable countermeasures for standardizing the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governance system.

Key words:? renam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governance system modernizatio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秋霞国产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97综合久久|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91偷拍一区|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网址|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经典三级久久|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2区| 免费看a级毛片| 丝袜亚洲综合| 成人夜夜嗨|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69免费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黄色爱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99热|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无码人妻免费|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图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99视频在线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国产人人射|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日韩色图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99视频只有精品|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91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午夜国产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