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銀香 張兄武
[摘要]當前,大學生實習存在實習崗位難安排、實習效果難保證、勞動權益難保障、人身傷害難賠償等一系列問題。大學生實習涉及學生、高校、企業、政府與中介組織等多方參與,有效保障實習生權益,需要建立政府宏觀管理、高校有效組織、學生主動參與、企業積極合作、中介組織配合以及其他社會主體積極支持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形成法律關系明確、法律制度健全、參與主體盡責、互動機制順暢、服務體系發達的實習生權益保障體系。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理論;實習生權益;保障;共同治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2-0057-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11
實習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型人才、卓越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大學生實習現狀看,還存在實習崗位難安排、實習效果難保證、勞動權益難保障和人身傷害難賠償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大學生實習問題,僅依靠實習學生自身,或高校、企業、政府中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解決。在大學生實習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各相關社會主體參與實習內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實習生權益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本研究擬從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在識別并確定大學生實習的利益相關者,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責任,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博弈關系的基礎上,探索提出不同利益相關者協同保障實習生權益的對策建議。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在實習生權益保障問題中的應用
利益相關者理論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是在對美、英等國奉行“股東至上”公司治理實踐的質疑中逐步發展起來的。1984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曼出版了《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明確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理論。弗里曼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整個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能夠被組織實現目標的過程所影響的人[1]。 弗里曼的觀點成為20世紀80年代后利益相關者研究的標準范式,利益相關者理論也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大學生實習的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實習活動涉及實習學生、高校、企業、政府、中介組織等主體的參與。將“利益相關者”的概念引入大學生實習,意在強調大學生實習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和高校的事情,保障實習生權益,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從社會的角度看,大學生實習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學生、高校、企業、政府與中介組織等多方利益主體的參與。由于學生、高校、企業、政府、中介組織等社會主體處于不同的社會分工體系,社會職能不同,在大學生實習中應履行義務和職責不同,發揮作用也不同。
因此,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可以成為解決大學生實習難、保障實習生合法權益問題的有效方式,使不同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由松散變得相對緊密,形成保障實習生權益的協同效應[2]。
二、大學生實習利益相關者的識別界定
由于學習場所、學習方式的變化,與在學校學習不同,大學生實習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與學生在校學習有差異。理論上,凡是為大學生實習活動提供各種資源和幫助,或從大學生實習活動中獲得利益的主體,都是大學生實習活動的利益相關者[3]。因此,與大學生實習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眾多,包括高校方面的學校管理人員、學校指導教師,企業方面的企業管理人員、企業指導教師,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政府和中介組織等。本研究以保障實習生權益為目的,從大學生實習法律關系的角度,認為大學生實習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實習學生、實習單位(注:企業的主體是企業,本文非特指均用企業替代)、高校、政府和中介組織等,其中實習學生、企業和高校是核心利益相關者,政府、中介組織是重要利益相關者。本研究中的高校和企業包含了相應的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由于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不是實習法律關系的主體,因此沒有將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單列為主要利益相關者。另外,由于學生家長也不是實習法律關系的主體;同時,學生的利益與家長的利益是基本趨同的,因此也未單列為主要利益相關者。
(一)大學生實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
實習生是實習法律關系中最重要的主體,是實習權利的直接權利主體,因此也是實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企業也是實習法律關系的重要主體,是實習權的直接義務主體,在大學生實習活動中也擁有相應的權利。如通過接收學生實習降低人力成本、選拔和儲備優秀人才、提升單位形象等,因此,企業也是大學生實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高校也是實習法律關系的重要主體,無論是學校推薦的實習還是學生自主聯系的實習,高校都是實習權行政法意義上的義務主體,因此,高校也是實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通過實習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大學生實習的重要利益相關者
高等教育是具有“強外部性”或“溢出效應”的準公共產品,而實習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作為高校的主要投入者和管理者的政府,當然是大學生實習的重要利益相關者,通過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而獲益。中介組織相對比較復雜,既包括專門性的實習中介組織,也包括提供大學生實習服務的其他中介組織。當前,不是所有的實習活動都有中介組織的參與,但只要參與了就與大學生實習發生關系,從而成為重要利益相關者。中介組織通過為大學生實習提供相應的服務而獲得利益,既包括經濟收益,也包括贏得良好社會聲譽等非經濟利益。中介組織對解決實習難、保障實習生權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之,不規范的中介組織也會侵犯實習生權益。
三、大學生實習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責任
破解大學生“實習安排難”“權益保障難”等問題,要更全面、更客觀地考慮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義務和責任,實現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各大學生實習相關主體在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同時,還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4]。當然,由于各不同主體的社會職能不同,以及在大學生實習中發揮的功能不同,各利益主體承擔義務和責任各有側重。
(一)實習學生的利益和責任
實習學生是實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通過實習,一方面完成實習學分從而達到畢業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鍛煉能力、提高素質、積累經驗等;同時,有些實習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實習津貼或福利待遇,甚至獲得正式的就業機會。但實習生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要服從學校及企業的實習工作安排,接受學校和企業的教育管理、培訓指導和實習考核,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保守企業的商業機密和其他秘密,以及承擔因自己的過錯給企業造成的損失等[5] 。
(二)企業的利益和責任
企業在大學生實習過程中既可以獲得顯性的直接利益,如通過接收學生實習降低人力成本、選拔和儲備優秀人才、享受政府稅收等優惠政策;也可獲得隱形的間接利益,如通過實習學生傳播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還可以培養潛在客戶、擴大企業影響力,增進校企合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等。企業作為大學生實習權的直接義務主體,應該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履行相應的義務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為大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崗位和必要的實習條件,并進行有效的實習指導、教育管理和公平的考核評價,以及提供適當的勞動報酬,加強勞動安全與衛生保護等以保障實習學生合法權益。
(三)高校的利益和責任
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高校,組織開展好實習工作既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完成既定專業教學計劃的需要,也是落實上級教育管理部門對實習工作的要求,還可以拓展學校辦學資源,促進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高校作為大學生實習權的行政法意義上的義務主體,在大學生實習活動中理應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負有對學生實習的組織協調、教育指導、管理監督與權益保護的義務。重點是健全實習管理制度,推薦并合理安排實習崗位,加強指導教育與管理監督,協助評價和鑒定實習結果,以及保障實習學生合法權益。
(四)政府的利益和責任
實習是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作為高等教育主要投入者的政府必然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實習,通過實習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人才,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獲得間接效益。政府應當在推動立法、政策制訂、宏觀管理等方面行使職能、履行職責。政府通過推動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積極財政政策為實習營造一個良好、有序的社會環境,使實習系統中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同時,教育行政部門、勞動監察部門,以及其他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大學生實習工作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與監督管理。
(五)中介組織的利益和責任
中介組織一般分為兩類: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本研究重點討論營利性中介組織,非特殊說明,均指營利性的中介組織。中介組織通過參與大學生實習既可獲得經濟收益,還可贏得較好的社會聲譽。但中介組織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為政府、高校、企業和實習學生之間搭建平臺,提供專業化、職業化和規范化的優質服務,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政府、高校、企業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互動。
四、大學生實習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博弈
(一)企業與實習學生的利益沖突和博弈
企業與實習學生的利益沖突在于企業的實際供給與學生的理想期望之間的差距,以及因經濟利益等因素的驅動對學生的侵害[6]。實習學生對實習環境、實習條件、實習崗位和指導培訓,以及實習報酬和待遇等方面充滿期望,但也有少數實習學生態度不端正,自由散漫、不愿受約束、缺乏敬業精神。企業則為了控制成本、降低意外傷害事故風險和避免商業秘密外泄等因素所提供的實習環境和條件有限,不愿安排重要工作崗位,支付非常少的薪酬或不支付報酬,甚至還要收取學生實習費,故意侵犯實習生權益。這種企業希望付出少與實習學生期望收益多的矛盾,導致了企業與實習學生之間的博弈關系。
(二)高校與企業的利益沖突和博弈
學校是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與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有著本質的區別。學校希望企業能夠多提供實習崗位接收實習學生,注重實習指導和監督管理,并保障實習生勞動權益等。而大部分企業因接收實習生會增加營運成本、承擔實習期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風險等因素不愿意多接收學生實習。高校人才培養的公益性目標與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是一對矛盾,這構成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博弈關系。
(三)高校與實習學生的利益沖突和博弈
高校和實習學生之間相對于對企業而言,理論上應處于相同的立場,擁有相同的利益訴求,但事實上也存在利益沖突。高校與學生的利益沖突主要表現在高校的實際供給與學生的理想期望之間的差距,以及因經濟利益等因素的驅動對學生的侵害。實習學生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最優質的實習企業和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期望實習條件和實習待遇優越等。學校提供的實習企業和崗位無法滿足大量學生的實習需求,推薦的企業有些教育指導、過程管理不到位,還有學校甚至以實習名義強制學生到指定企業從事廉價甚至無償勞動。高校與學生在實習期間產生沖突也無法避免,這種矛盾導致了高校與實習學生之間的博弈關系。
(四)政府與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的利益沖突和博弈
從實習的目的角度看,政府、高校與實習學生的主要利益是一致的,但政府與高校、實習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高校和實習學生希望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期待全社會關心支持大學生實習、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并保障實習生權益;政府希望高校組織管理好大學生實習,學生認真完成實習環節,保證大學生實習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實習效果。政府的行政職權與企業的營利屬性之間具有更多的利益沖突[7]。企業希望政府在減免稅賦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以及對企業參與大學生實習的合法權益予以保障。政府則強調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并保障實習生權益。由于政府的制度性供給與高校、實習學生、企業的期待不一致,導致政府與高校、實習學生、企業之間也存在博弈關系。
(五)中介組織與政府、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的利益沖突和博弈
作為通過提供實習服務獲利的中介組織與政府、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之間也存在利益沖突。政府、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希望中介組織提供更多優惠、優質的服務,而中介組織則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實現利益最大化,于是,中介組織侵犯實習生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中介組織的利益最大化追求與政府、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對其提供優質服務的需求差異,導致中介組織與政府、高校、實習學生和企業之間博弈關系的形成。
五、利益相關者協同保障實習生權益的對策建議
大學生實習過程也是相關社會主體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斷博弈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各相關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可調和。面對大學生實習的剛性需求,解決大學生實習難和保障權益問題,需要明確法律關系,健全法律制度,充分發揮不同社會主體的功能與作用。建立多層次的互動機制與立體化的服務體系,以建立政府宏觀管理、高校有效組織、學生主動參與、企業積極合作、中介組織配合,以及其他社會主體支持的實習生權益保障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形成法律關系明確、法律制度健全、參與主體盡責、互動機制順暢、服務體系發達的實習生權益保障體系。否則,很難形成解決大學生實習難、保障實習生權益的協同效應,當然,這是一個動態調整、不斷完善的建設過程[8] 。
(一)明確大學生實習法律關系性質
大學生實習法律關系是一種多邊法律關系。大學生實習活動直接涉及實習學生、企業與學校三方參與,三者構成實習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法律關系、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法律關系,以及實習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法律關系。有效保障實習生權益,首先要明確大學生實習期間法律關系性質。學校與實習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帶有行政管理性質的服務關系,包括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服務合同關系、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管理關系和法人組織內部的管理關系。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法律關系,普遍認為高校與企業之間主要是一種平等的委托合同關系。集中實習類型中的高校和企業的委托合同關系比較明顯;分散實習類型中的高校與企業之間是一種隱性的委托關系。企業與實習生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復雜,關于企業與實習生之間的關系目前還存在爭議。本研究認為,不同的實習類型,企業與實習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也不同,認識性實習中學生的身份應定性為“在校學生”,企業與實習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主要是教育管理關系;生產性實習中應賦予學生“準勞動者”身份,實習學生與企業之間是一種“準勞動關系”,即既有教育管理關系,又有一定的勞動關系[9]。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實習法律制度
完善的大學生實習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是保障實習生權益,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基礎和前提。美國、德國、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關于大學生實習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盡管在具體做法上有些差異。如德國由《聯邦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促進法》等一批法律法規共同構成一套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國則采取統一法典式立法形式維護實習生權益,如《新實習生法案》[10]。我國的立法部門和政府部門應按照傾斜保護兼顧利益均衡原則,做好大學生實習法律制度的頂層設計,構建完整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做到保障各方權益有法可依。首先,頒布全國性單行法律或法規。鑒于當前國內關于大學生實習的法律建設現狀和實習生權益的保障需要,本研究認為,頒布一部關于大學生實習的全國性單行法律或法規更為合適,如制定全國性的《大學生實習管理條例》。通過立法確定大學生實習權,明確實習權的權利屬性、實習生的法律身份以及實習法律關系性質,規定不同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并明確大學生實習權的救濟途徑。其次,健全大學生實習相關保障制度。立法只是完成了實習權從應有權利向法定權利形態的轉化,但這種轉化尚未變為現實權利,還需要通過配套制度的實施和有效的救濟。如嚴格執行大學生實習協議制度、推行大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大學生實習勞動安全監察管理制度、完善大學生實習的激勵制度,以及健全實習生權益法律救濟等制度。
(三)充分發揮不同社會主體的作用
解決大學生實習難,保障實習生權益,需要各利益相關方增強利益共同體意識,充分發揮各主體功能。但當前,各社會主體作為不到位,如政府的政策引導支持不夠、監管制度建立執行不到位;高校實習教學安排不科學、實習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積極性較低、沒有建立相關制度;學生實習態度不端正、實習維權能力弱;中介組織建設不規范、服務能力水平不高等。高校、企業、學生、政府和中介組織需要樹立利益共同體意識,積極發揮各自在大學生實習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實習問題,保障實習生權益。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管理、政策引導、資源投入、監督檢查等方面作用,積極引導各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到實習系統中來,并根據不同主體之間的博弈情況進行政策調整;高校要積極發揮在大學生實習科學安排、組織協調、教育指導、經費投入、監督管理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的作用;企業在大學生實習崗位提供、教育培訓、考核評價與安全保護等方面要積極發揮作用;中介組織要在大學生實習中發揮信息提供、溝通協調等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學生要主動參與實習,端正實習態度,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實習學生的態度、投入程度以及履行學校和企業規章制度情況對實習效果、其他主體的權益保障和實習支持有重要影響。最后,也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律師界、新聞媒體等其他社會組織在大學生實習中的積極作用。
(四)構建不同主體多層次互動機制
政府、高校、企業、實習學生及中介組織的社會功能和利益追求不同,由于缺乏明確的溝通渠道和協作機制,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脫節、缺少互動,“孤島效應”明顯。從社會層面看,高校大學生實習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不僅需要不同利益相關者各自發揮作用,而且需要通過構建多層次大學生實習互動機制,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聯動,形成合力發揮整體作用。根據互動機制構建的主導者不同,大學生實習多方互動機制主要有如下四類:一是政府主導構建多方互動機制。這里的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政府在加強與高校、企業、中介組織等其他社會主體互動基礎上,通過搭建合作平臺,建立互動機制,促進不同社會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二是高校主導構建多方互動機制。高校要開放辦學,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中介組織等其他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系,并建立雙方、三方或多方合作機制,如通過建設實習基地、構建政產學聯盟等途徑建立雙方、多方協同機制。三是中介組織主導構建多方互動機制。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中介組織構建政府、高校、企業等主體參與的雙方、三方或多方合作機制。四是各行業組織主導構建多方互動機制。發揮行業組織協調功能,如各行業協會等組織要在高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合作平臺建立互動機制,協助高校與行業企業解決大學生實習問題。
(五)建設立體化實習服務支持體系
完善的大學生實習社會服務支持體系對解決大學生實習難問題、保障實習生權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重點是要積極培育大學生實習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大學生實習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大學生實習法律援助體系,以及營造支持大學生實習的社會氛圍。
1.積極培育實習中介服務機構。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實習的中介組織,只有部分人力資源公司和勞務派遣公司等中介組織參與大學生實習服務活動。提供大學生實習中介服務的機構數量、服務能力水平與大學生實習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為更好發揮中介組織在大學生實習中的橋梁紐帶和專業化保障作用,一方面要積極培育、鼓勵發展實習中介服務組織,這其中既包括專門的實習中介服務組織,也包括增加其他相關中介組織的大學生實習服務功能;另一方面要建立實習中介服務組織管理制度,規范中介服務組織的行為,避免侵害實習生權益。
2.完善大學生實習信息化服務平臺。目前,大學生實習信息網絡并沒有建立健全起來,信息不暢是我國大學生實習市場的一個嚴重缺陷[11]。政府主導建立健全國、省與地方三級大學生實習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高校和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實習信息網站,及時發布實習供需信息,社會層面也可建設大型的大學生實習信息化服務平臺,為政府、高校、企業、學生和中介組織創造良好的實習信息交流服務平臺。
3.建立大學生實習法律援助體系。調查顯示,實習生權益受侵害時,近半數的學生因維權路徑不清、程序復雜、舉證困難、費用高等因素而放棄維權。因此,保障實習生權益,迫切需要建設大學生實習法律援助體系,擴大現有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實習大學生納入法律援助的范圍,并充實法律援助主體力量,簡化法律援助程序,為實習權益受侵害的困難學生提供法律援助[12]。
4.營造支持大學生實習的社會氛圍。非企業社會組織也要積極提供實習崗位,接收大學生實習。各類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報道在大學生實習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也要監督、曝光大學生實習中的被侵權行為等。只有在全社會形成參與和支持大學生實習的氛圍,才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實習難問題,也才談得上真正保障實習生權益。
總之,將“利益相關者”的概念引入大學生實習領域,意在解決大學生實習難和實習生權益保障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學生以及中介組織等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它不僅需要不同利益主體的各自作為到位,更需要不同利益主體間的相互配合、聯動。同時也要完善大學生實習服務體系,發揮不同社會主體的作用,形成增強維護實習學生權益和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合力。
參考文獻:
[1][美]弗里曼.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M].王彥華, 梁豪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5.
[2]李淑華,王飛,宋超.簡論基于利益相關者的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權益維護[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5(3).
[3]郭德俠,王葦,郭德紅.論“利益相關者”在大學生實習中的責任[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6 (12).
[4]陶書中,王佳利.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障問題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6(11).
[5]陳利敏,鄧慧.淺談大學生實習中各方法律關系[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6]肖霞,賀定修.利益相關者理論視野下的高職教育頂崗實習[J]. 教育與職業,2016(20).
[7]彭夢雅.職業教育實習活動中利益相關者的博弈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9(11).
[8]汪武芽.實習權益保護:多元利益主體的因素考量與政策選擇[J].職業教育研究,2019(4).
[9]徐銀香,張兄武.“責任共擔”視野下大學生實習權益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10]徐銀香,肖建,張兄武.大學生實習權益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教育探索,2016(9).
[11]張昕輝.大學生實習權益保障的缺陷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1.
[12]徐銀香,張兄武.“責任共擔”視野下實習生權益保障問題的調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
(責任編輯:劉增石)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Interns' Rights and Intere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 Theory
XU Yinxiang, ZHANG Xiongwu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Jiangsu 215009,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difficult arrangement of internship posts, difficult guarantee of practice effect, difficult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relief of personal injury.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involv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 and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tern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mon governance mode of stakeholders, which includes government macro management,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ctive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active support of other social subject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rns is a sound legal system, the participants are responsible,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is smooth, and the service system is developed.
Key words: Stakeholder theory; interns' rights; protection; Co-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