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
利用虛擬貨幣跨境兌換,將犯罪所得及收益轉換成境外法定貨幣或者財產,是洗錢犯罪的新手段。據“2020年年度虛擬貨幣反洗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未受監管的跨境流動虛擬貨幣價值達175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51%,且仍在快速增長。激增的洗錢“新通道”,給中國反洗錢機制帶來巨大的挑戰。
黑灰產盯上虛擬貨幣
2020年11月底,備受矚目、總值超400億元的“幣圈第一大案”告一段落。兩年多以前,被告人以區塊鏈為概念,策劃搭建PlusToken平臺,對外宣稱該平臺擁有“智能狗搬磚”功能,即能同時在不同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套利交易、賺取差價,許諾給投資者10%到30%的月息。2019年6月,PlusToken平臺被曝出提幣困難。后經警方查證,該平臺沒有任何經營活動,也不具備“智能狗搬磚”功能。警方將該案定性為“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網絡傳銷案”。截至案發,PlusToken平臺的注冊會員賬號269.3萬個,會員的最大層級為3293層,涉案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總值逾400億元。
利用區塊鏈、數字貨幣進行傳統犯罪,在近幾年已成趨勢,其中以區塊鏈概念包裝的資金盤、殺豬盤最為層出不窮。
2020年初,一名溫州女子在某個婚戀網認識自稱投資精英的男士楊某,楊某贏取該女子好感后,便開始讓其在一個不知名交易平臺幫忙購買比特幣。按照楊某的指導,該女子也從該平臺買入了一批比特幣,提現時卻需要繳納保證金。陸陸續續向平臺繳納了保證金、激活金、比特幣等在內的40.7萬余元后,女子意識到這是典型的殺豬盤騙局,選擇報警。
江蘇常州警方也曾破獲類似案件,在廣東、福建、云南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該團伙在全國近300個地市作案370多起,全是殺豬盤,涉案總金額達1.2億元。
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PeckShield告訴記者,2020年,因詐騙案件造成的損失共有31.3億美元。這類案件往往以投資名義讓受害人先到正規交易平臺用現金購買虛擬貨幣,再誘騙對方將已買的虛擬貨幣轉移至詐騙分子指定的虛假平臺或地址。一旦轉移,虛擬貨幣會迅速通過洗錢團伙處理或者流入境外交易所,為追回資金造成極大的難度。詐騙類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區塊鏈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脅。作為這些上游犯罪的“鏈條下游”,通過虛擬貨幣交易的方式來洗白犯罪所得的黑幣、黑錢,也已呈趨勢。
更隱秘的資金走向
2021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6個懲治洗錢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個案例中,陳麗與丈夫選擇通過虛擬貨幣洗錢,出于一個非常現實的考量:繞過外匯管制。
該洗錢案的承辦檢察官朱奇佳告訴記者,陳麗丈夫出逃中國香港及澳大利亞期間,陳麗分幾次給丈夫隨身攜帶的銀行卡打了300萬元人民幣,丈夫帶著銀行卡出走澳大利亞。而他出境后,取現涉及每人每年一定限額的外匯管制,有諸多不便。
于是陳麗輕車熟路找來比特幣“礦工”,陳麗匯款給“礦工”,“礦工”將比特幣密鑰給丈夫。身處澳大利亞的丈夫就可以直接將虛擬貨幣兌換澳幣。
朱奇佳透露,查洗錢案,通常要跟著資金的流向查。該案中,明面上的資金流向卻是中斷的。陳麗將錢從銀行賬戶打給“礦工”,“礦工”的銀行賬戶和陳麗丈夫并無來往,無法構成完整的洗錢鏈條。如果不是陳麗的口供以及微信聊天記錄,公安機關并不知曉這筆錢已經轉換成了比特幣,打給了陳麗丈夫。虛擬貨幣洗錢取證難點在于,蹤跡更難尋,且極有可能發生在境外。
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對反洗錢類案件至關重要。另外,正如金融機構內部會有反洗錢機制一樣,虛擬貨幣平臺也應建立反洗錢機制,并接受主管部門監管,這是當前國內所欠缺的。(文中提及的所有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均為化名)(摘自《中國新聞周刊》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