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熊燕
58年,半個多世紀,很難想象,一家公益移動理發店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
今年86歲的顧大彬,是這家理發店的主人。
從1963年起,顧大彬就走街串巷、定點擺攤,只為一件“小事”——為群眾免費理發。這一干就堅持了58年。
“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好務,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顧大彬的精神堅守。
作出一個決定
4月21日,在九龍坡區老干部活動中心,我們見到了顧大彬,他正專注地為群眾理發。只見他一手拿電動剃頭刀,一手拿著梳子,只聞“嗡嗡”幾聲,碎發簌簌落下,然后拿著鬃毛刷順著頭頸刷掉落發,左右來回看幾眼后,再用小剪子修剪幾下,簡易平頭就理好了。
“下一位?!鳖櫞蟊蚨抖秶迹暗馈?/p>
如果想從顧大彬的精神狀態上去猜測他的年齡,無疑會失敗,因為他永遠都保持著精神抖擻的狀態。但他理發時微微顫抖的雙手、略微彎曲的雙腿,又顯示著這位老人已至耄耋。
“謝謝大彬。”坐在輪椅上的87歲老人雷伯仲是顧大彬的老顧客,他轉過來對我們說:“大彬給我免費理發幾十年了?!?/p>
時間回到1963年,顧大彬被派駐到當時的九龍公社。
在公社里,顧大彬發現村民的頭發普遍長且雜亂。原來,一是附近沒有理發店,二是村民生活拮據,舍不得花錢理發。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為人民服好務?!鳖櫞蟊蛎壬艘粋€念頭:工作之余,為鄉親們免費理發。
理發需要工具,顧大彬就從一個月50元的工資中抽出近30元錢,購買了一把手動剃頭刀、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瓶酒精以及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工具,還把家里的床單裁下一半制成圍布,這樣裝備就齊全了。
有了裝備,還差技術。顧大彬就拿自己練手,刀片薄且鋒利,一不小心就會在頭上刮出傷口。他扯出膠布貼上,又在頭上開辟“新地方”繼續練習。
一回生兩回熟,待技術較為熟練后,顧大彬出攤了。
“免費理發!”工作之余,顧大彬就提著一個裝著工具的木桶,走街串巷吆喝。
但村民看熱鬧的多,真正來理發的少。
“真不要錢,我是共產黨員,為大家服務?!鳖櫞蟊蚍耆吮阏f。
漸漸地,來找顧大彬理發的村民越來越多?!斑€有哪里不滿意的,給我說就是?!鳖櫞蟊蚣敉昕傄獑栆粏?。
“說謝謝都來不及。”村民看著鏡子里不一樣的自己,笑得雙眼瞇成了一條縫。
聽到感謝,顧大彬擺擺手:“不用謝,為人民服務,應該的?!?/p>
當成一份事業
時光流逝。1984年,顧大彬被調至九龍坡區委老干部局任局長,公益移動理發店也隨他一起來到了楊家坪街道。
下班后或是周末時,如果顧大彬沒在辦公室,準是去給群眾理發了,因為他的“顧客”更多了。
生病住院的患者是他的“顧客”。
一次,顧大彬提著工具箱走街串巷時,一位女士神情焦慮地走過來小聲問:“醫院的病人,理不理?”
“好,我去理。”顧大彬的回答讓女士一直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
女士的家人常年患病,需要住院治療,但隨著病情的惡化,康復出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女士希望家人臨終前能整整潔潔,想請人去醫院給家人理發,但很多理發師覺得忌諱,不愿意去。
顧大彬來到醫院時,病人躺在病床上,花白的胡須爬滿蒼白的臉頰,頭發散亂地垂下。
顧大彬端來凳子坐在床頭,壓低了身子,輕輕抬起老人的頭,將圍布墊在下面。“我開始剃了?!彼诶先硕暂p語,小心翼翼地用推剪將頭發慢慢剃下。
理發完成,老人用瘦弱的雙手緊緊握住顧大彬,渾濁的眼睛里滿是感激。
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也是他的“顧客”。
一年冬天,顧大彬在楊家坪步行街幫人理完發后,準備收拾工具回家。此時,他看到路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頭發雜亂的流浪漢。
“你頭發這么長了,我給你理,不要錢。”顧大彬走過去對流浪漢說。
剃頭、潔面……十幾分鐘后,理發完成,顧大彬又在附近買了兩個饅頭,塞到流浪漢手中。
隨后,顧大彬又聯系九龍坡區臨時救助站,希望他們能幫助流浪漢找到家。半個月后,當得知救助站已與流浪漢家人取得聯系,并將其安全送回家時,顧大彬的心終于落了地。
“為什么這把年紀了還要給自己找事做?”有朋友不理解。
每每聽見這些,顧大彬都說:“當你幫助了別人,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們的一聲謝謝、一個微笑,都讓我感到發自內心的高興。這樣的快樂,花錢都買不到。”
環衛工人、孤寡老人……無論是誰,只要有需要,顧大彬都會為其免費理發,這已經成為他離不開的一份“事業”。
傳遞一種精神
退休前,顧大彬還只是抽空閑時間替人理發;退休后,他干脆定點全職做起了義務理發志愿者。
每周一、四和周末,他的公益移動理發店在楊家坪步行街;每周三,他的公益移動理發店在九龍坡區老干部活動中心;剩余時間則走街串巷,為有需要的群眾免費理發、潔面。
附近的居民都認識顧大彬,經常排著隊等著顧大彬理發。顧大彬怕大伙兒久等,出門理發的時間也越來越提前,現在不到7點就出攤。
前來理發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多時一天要為60余人理發。由于顧大彬長期站立、彎腰,因此腰酸背痛是常事。
“不要這么賣力,自己的身體都不顧。”老伴勸他。
顧大彬也犟:“趁著自己還能動,能多做點就多做點。”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顧大彬不得已閑了下來。當看到新聞里大家共同抗擊疫情獻愛心時,顧大彬又坐不住了。他從積蓄中拿出1萬元交給黨組織:“年紀大了沒啥本事,只有通過這種方式給需要的群眾加油打氣。”
顧大彬很清楚,自己身體大不如前了。兩年前顧大彬在為群眾理發時,左眼突然一片黑,之后,癥狀日益加劇。經醫生診斷,他患了青光眼。
“他年紀大了,醫生說手術做了很有可能會復發,但是他要做?!逼拮用靼祝櫞蟊蚴欠挪幌滤墓嬉苿永戆l店。
“做了一輩子的事情,要放下是真難?!背鲈汉?,顧大彬又提著他的工具箱出現在了群眾身邊。不同的是,工具箱里原來的老式剃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動剃頭刀。
一把又一把的理發工具用壞后被換掉,一批又一批的顧客理完發后滿意地離開。時光流逝,只要無礙,顧大彬都會在老地方等候著需要幫助的群眾。
漸漸地,顧大彬的感人事跡傳遍了大街小巷,傳進了群眾心里。
“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好黨員、活雷鋒,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好事,值得我們學習。”鄰居韓發貴說。
談及顧大彬,87歲的市民張懋華豎起大拇指:“太難得了,他把青春都獻給了為人民服務這件事情上。”
如今,來找顧大彬的不僅有來理發的“顧客”,還有希望與他一起為百姓義務理發的學徒,顧大彬都欣然接受。
“人生短暫,但求燦爛。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群眾過得更美好、為社會變得更美好的奮斗中,才能讓人生過得有意義。”顧大彬說。